(山西药茶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从盛唐到宋元的茶药一体


1.茶学与本草的一源双途

饮茶独立成为一种日常生活,茶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范围。
事实上,在唐代以前,已经出现茶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的先例,三国时期的张辑所著的《广雅》就记载了具有配伍、服法与功效的药茶方剂,陶弘景也提出以天冬等药物代茶饮用的方法。
可见,伴随陆羽之后饮茶的生活化,另一种重要的茶品类型也呼之欲出,这就是唐宋之后的药茶,茶文化走上了一源双途的发展途径。

2.唐宋茶与药茶协同发展

从唐代开始,饮用类茶品有了不同的形态。
与此同时,药茶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当时称为“茶药”,可见茶的药用依然是重要一途。
宋初,福建开始制作凤团茶、龙团茶,皆为茶饼,后制造小片龙茶,称小团茶。同时,药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茶事活动的兴盛,政府开始重视生产经营的管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专门介绍了宋代“茶法”的演变过程,指出“本朝茶法,乾德二年诏在京、建州、汉、蕲口各置榷货物”,可见茶在宋代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和经济活动。

3.金元茶与药茶独具特色

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茶文化与北方民族以肉和奶为主的饮食文化深度融合,出现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茶品和茶学也呈现出异常纷呈的景象。
在生活化饮茶方面,虽然金元宫廷依然沿袭复杂的程序,以点茶、煮茶为荣,但散茶已经开始出现,也就是直接冲泡的茶叶。其次,利用茶叶的亲异味性,使茶叶吸收花、果的清香芬芳,混合制备新品种,且常与饭食、酒、瓜果等相伴饮用。

4.山西医家对药茶的贡献

从唐宋到金元,山西人对茶和药茶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
在中医养生学和养生文化研究方面,为茶和药茶在养生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元好问《元氏集验方》,李杲《伤寒会要 · 序》和《脾胃论 · 序》,
周献臣《周氏卫生方 · 序》以及诗中“药茶”一词是唐代的典型说法。柳宗元《夏昼偶作》冯道《童子侍茶图》壁画等,综上,山西人在中国茶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确实具有相应的地位。

————摘自《山西药茶》


(山西药茶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从盛唐到宋元的茶药一体


(山西药茶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从盛唐到宋元的茶药一体

明日为大家介绍成熟——从医家到晋商的重要贡献,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梦溪笔谈   山西   元氏   盛唐   本草   天冬   医家   宋元   金元   唐宋   宋代   唐代   茶叶   药物   茶文化   说法   贡献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