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发汗止痛药在中医中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六经表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痹症(风寒痹、寒湿痹、风湿痹、湿热痹、风寒湿痹)等。这些药主要有:麻黄、桂枝、独活、秦艽、羌活、细辛、葛根等很多。下面咱们就说说主要的几种药:

1、麻黄。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量在3~10g。虽然功效上没有止痛的作用,但是它可以通过发汗,辛温解表,解除四肢关节肌肉酸痛。比如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风寒闭表的感冒,疗效如神,太阳伤寒的麻黄八症之中就有诸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它还可以治疗风寒湿痹。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2、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量3~10g。桂枝的解肌作用,实际上就是止痛,治疗肌肉酸痛。比如桂枝汤,主要治疗太阳中风证,也叫风寒表虚症,也可治疗太阴表证。另外他经常和桂枝相配,治疗风寒湿痹。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桂枝

3、细辛。辛,温,有毒。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量1~3g。细辛这个药止痛效果很好,主要用于少阴头痛和少阴经证。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说到麻黄附子细辛汤,咱们不得不说说细辛的用量问题,做汤剂细辛按照药典的用量1~3g,根本治不了头痛,没有效,我用过,一点都不行,没效,必须用量在10g以上,这是我的经验,另外郝万山教授在讲伤寒论时,也特别强调了细辛的用量,以及细辛用量1~3g这个说法的来源,他强调,细辛用作汤剂必须用在10~30g,但用作散剂一次用量不能超过3g,否则会中毒。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细辛

4、葛根。甘、辛,凉。入胃经。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量9~15g。葛根这个药主要用于阳明经证的项背强痛。比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这两个方子都是治疗项背强几几,也就是项背僵硬疼痛,唯一不同就是葛根汤治无汗的,桂枝加葛根汤治有汗的。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葛根

5、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量3~9g。柴胡止痛主要用于少阳头痛,也就是偏头痛,配合黄芩治疗偏头痛效果很好,比如小柴胡汤。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柴胡

6、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量5~10g。秦艽主要用于风湿痹痛。比如王清仁的身痛逐淤汤。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秦艽

7、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羌活主要用于上半身风湿痹痛,用于全身疼痛,多与独活配伍。比如羌活胜湿汤。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羌活

8、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多与羌活配伍。比如独活寄生汤等。

“中药止痛药”你会用吗?五、发汗止痛药

独活

发汗止痛的中药还有很多,多用于风湿痹痛,若能灵活运用,止痛效果很好,我不一一介绍,希望大家多多积累经验,灵活运用。也希望广大朋友多提意见,多批评指正。

下期咱们重点介绍头痛的治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葛根   秦艽   羌活   汤剂   项背   细辛   麻黄   桂枝   柴胡   独活   止痛药   风寒   用量   风湿   功效   头痛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