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莫“断魂”

作者王茂泓

今年4月4日21:34:58是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15天的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是一年之中养生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养生的要义就是要顺应日月寒暑的变化,与天地自然同步。

清明时节特点: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致病特点:情志易郁。

现代人由于诸多不良生活方式(贪凉、晚睡晚起),往往跟不上清明春气生发至旺的状态。尤其是偶尔的天气变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许多人远离了清、明之境,情志易郁。因此,清明节气养生,当以调畅情志为先。

一、早起观柳,以畅生气

清明养生原则:早起勿赖床。

方式:天亮即起,着宽松衣服到柳丝吐绿的地方赏绿或锻炼。

传统中医观点:

①清晨赖床或兀坐易生抑郁。若超过七点还不起床,则肝气升发不利,肝气下陷,不仅情志抑郁,而且因肝主酸,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失于疏泄而积聚,逐渐形成酸性体质,是现代人多患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原因。

②柳是应春气最强的植物,与肝同气相求。

观柳、插柳不仅有助于疏肝怡性,而且柳一身是宝。

柳叶——外用可除汗脚臭;

柳枝——祛风,利尿,止痛,消肿;煎服可治黄疸、白浊;酒煮外熨可治诸类肿痛。

二、踏青吐纳,以怡心性

推荐:踏青。到户外空气清新之处,或山青水秀的郊外春游、散步。

功效:畅达肝气,赏心怡情,助长阳气,顺应自然。

原理:人与四时相应——春季肝气渐旺,在清明之际最盛,尤其需要舒展抒发,因此清明时节是调整身心与自然万物和谐同步的最佳时期。绿色入肝,踏青最宜。

升级秘法:踏青+呼吸吐纳效果更好。

在风和日丽处,安坐在草地上,绿荫旁,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观想吸进白色清新之气,呼出污浊之气,做到自然轻松不紧张即可。

三、谨合五味,顺肝悦脾

食疗法

原则:柔肝健脾,扶阳祛湿,兼顾养肺。

原理:中医说“春夏养阳”,清明是最佳的“养阳”之时。精神上需要“养阳”之外,饮食上也需要“养阳”。【清明节虽名“寒食节”,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冷食的习俗。但现代人大多不适合冷食,尤其是清明时节。】

推荐:

①绿色时令蔬菜

荠菜——益肝调脾、降压明目;

莴笋——清肝消积、利五脏;

大枣——健脾首选;

红薯——健脾补虚,强肾阴;

红薯藤——降压降糖;

红薯叶——益肝降糖、解毒通便;

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赤小豆芽、枸杞、韭菜、薏苡仁——扶阳祛湿。

清明肝气较旺,易克肺金,故要吃些养肺的食品,如豆制品、百合、银耳等都非常适合。

②清明茶

传统中医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易使人“春困”,喝“清明茶”是顺应自然又解决“春困”的好方法。

功效:提神醒脑、养肝除烦,清头目。

提醒:现代人痰湿较重,体寒者多,故加上金桔效果更好。

核心提示

清明时节,天地之气渐渐向地面靠拢,人体气机也由肝转向脾。此时人体气机对应脊柱第十胸椎,其附近也是肝胆脾胃等背俞穴所在。关联疾病: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此时在第十胸椎处可行艾灸或按压、按摩,也可在相对应脊椎点压脊椎做牵引调理。

清明也对应足阳明胃经及左手肘关节,应特别注意对足阳明胃经进行养护及疏通,可采用推拿、按摩、艾灸等方法,或者对左手肘关节进行节气灸。

养生一荐

1、姜苏茉莉茶

制作方法:生姜3片、紫苏2克、茉莉花3克泡茶饮。

功效:疏肝郁、散寒邪。

适合:情志抑郁者。

2、按摩或艾灸足三里

适合脾虚湿重易“春困”者。

3、灵芝玫瑰茶

制作方法:野生青芝3克,野生紫芝2克,玫瑰花3克,赤小豆5克,煮水或泡茶饮。

功效:健脾祛湿,养血疏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时节   清明   艾灸   赤小豆   胸椎   肝气   肘关节   冷食   节气   红薯   现代人   功效   抑郁   中医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