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失眠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入睡困难,多是因为心火亢盛;

第二种是多梦失眠,睡眠质量差,多是因为心肝血虚;

第三种是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是因为肾精亏虚。

在成的人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下周就期末考试了,功课温习的还是一团糟,怎么办?

非常努力工作,成绩也相当突出,老板却还是欣赏那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同事,太不公平了!

又吵架了,又分手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房价坚挺在三万纹丝不动,我的收入三千,哎!

每每经此,辗转反侧的夜晚就会如影随形般出现。

失眠究竟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化解呢?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首先,失眠的问题发生在黑夜,属于阴分的病。是阴分怎样的异常呢?肯定不是平,阴阳平和便无病可言。也不是有余,阳衰阴盛,睡眠会增多而非减少。答案只剩下一个:阴气虚。从临床实际来看,失眠更多发生于劳心者,思虑者;而用脑费神的结果,首先就是对阴血的消耗。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生命总表现出一种趋势--求生。如果把“失眠”也当作一个生命来看待,那么由阴气虚导致的失眠一旦形成,就会影响晚间睡眠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妨碍阴气的休养生息,从而使失眠的症状得以持续,乃至加重。

  除了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现代文明催生出一大堆现代化的病态现象,晚上该睡不睡就是其中之一。深夜的大学寝室里,灯火阑珊的大街上,子时,真的只是生活的起点。阳气亢盛如此,卫气于是只得羁留体表,无法回归体内休息。一段时间下来,阳气盛,心火亢,甚至是越到夜里,阳气越是亢盛,也便成了失眠。与上面阴气虚的道理一样,负反馈一旦形成,“失眠”就坚强地活下去了。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有朋友说,讲了半天,道理其实很简单啊,不过是阴气虚,阳气盛。实际上,真正复杂的问题还在后面:阴阳转枢

  阴阳并非静态,从阳入阴,从阴出阳,周运不息。卯时(早上5-7点)日出,天气从阴出阳;戌时(晚上7-9点)日暮,天气从阳入阴。常态下,人在晚上7点至9点时,也会经历从阳入阴的过程。直至亥时(晚上9-11点)人定,气行至阴,人即安睡。一旦气的运行不利,日暮黄昏时,当入不入,滞留阳分,就会出现失眠

那么,运行不利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还是以河流为喻。气在体内的运行,即如水在河道中流动。河水无法正常流动,常见的原因有二:一是河道受阻,二是河水不足。前者很好理解,有石块、堤坝阻碍,河水便无法流动如常。后者相对难一些,试想河水充盈,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时,什么泥沙碎石,全会淹没在滔滔江水中,裹挟而下。然而,一旦河水不足,水势必然减缓,原来挟带水中的细小泥沙便逐渐沉积,变成淤泥,从而淤塞河床,令水流迟缓。

  同样的,在人体内,气从阳入阴的过程受阻,常见的原因也是两个:气机不畅,气血不充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这里讨论的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青少年白天精力充沛,晚上酣然入睡;而老年人白天容易精神萎顿,夜里又无法安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年轻人气血充盛,气道畅通,故气血运行如常,当出则出,当入则入。气出于阳,就会精力充沛;气入于阴,就会安然入睡。而老年人的气血衰少,气道失去气血的滋养,也变得不够畅通,所以气血运行出现明显异常,当出不出,当入不入。气无法正常地从阴出阳,白天的精力就会不足;气从阳入阴难以实现,晚上就无法安睡了。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相比气血不足,气机不畅是导致失眠更为常见的原因。但凡有形的邪气,如积食、瘀血、痰湿等,都会阻碍气的运行。

  食积的存在,很容易影响睡眠,这一点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晚上一顿大餐,腹中尽是留待消化的虾蟹鸡鸭猪牛羊。满满当当,站立端坐还觉不适,更不用说躺下了。气机从而受阻,无法顺利地从阳入阴,于是出现失眠。这种失眠并不复杂,食消积化,甚至无须治疗,症状很快就会缓解。不过,瘀血、痰湿所致的失眠,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这里所讲的瘀血,与外伤形成的瘀血有些区别。跑步时不小心跌倒,头部四肢碰撞出现几个乌黑青紫的血块,通常并不会影响到睡眠。因为这种瘀血出现在肢体,于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并无大碍。另一种情况下,因为寒、热、气郁等,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导致血凝为瘀。关于血瘀,这里不妨多说两句。寒主凝滞,血遇寒凝;气行血行,气郁血闭,都不难理解。热邪如何也会阻碍体内气血运行呢?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打个比喻,大楼内失火,烈焰腾腾,黑烟滚滚。人群在一片惊慌中乱作一团,人头涌动,齐奔向大门。这样的场面,不可谓不火热;但出现的局势,不能说不拥堵。当体内出现显著的热邪,气血翻涌,常规的秩序被打乱,气血运行反而变得不再顺畅。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拥挤的人群出现踩踏事故,酿成流血悲剧,结局便无可挽回。那个倒在地上一动不动的身形,就是瘀血。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因火热致瘀的情况。这种火并非如前面的熊熊烈焰,而是挥之不去,恼人不倦的心火。再进一步,就是各种欲望、嫉妒、愤怒、怨恨、郁闷等等。每一次情志变化的起与落,都像一团火焰,煎熬着心血。等心血的损耗达到一定程度,上文中提到的因气血不充而致运行不畅的情形就有可能出现。而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就是血瘀。

  瘀血的出现,对睡眠的影响并非必然,与瘀血停留的位置有关。这个关键的位置,是心。这里仍须强调,中西医学有别。瘀血停留在西医心中,出现的是心梗、心绞痛;在中医心中,则更多的表现为失眠与心慌。譬如家中有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作为家属,劳动量陡然增加不说,劳心费神,乃至忧心忡忡,终是难免。现在,神的家(心)里就躺着这样一位亲人(瘀血),神无法安寝,常常半夜突然惊醒,也就情有可原了。当失眠症状经久不愈,屡治不效时,便要考虑是否有瘀血存在了。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痰湿引起失眠,同样是一个会引起争议的话题。在中医视角里,具有痰湿体质的人,通常白白胖胖,好吃好睡,见人就笑。这样的人,怎会失眠呢?不错的,痰湿体质往往伴随阳气不足。如前阴阳盛衰一节所讲,与阳气不足相伴随的,往往是睡眠过多,而非失眠。不过,这里讨论的,并非痰湿体质,而是痰湿。更确切地说,是痰。

  痰在人体内的存在,相当普遍。一次外感咳嗽,一顿油腻的晚餐,一盒透心凉的冰激凌,一场磨人的情感纠葛,一团炽热的欲望之火,都可以影响到体内水液的输布,进而聚水为痰。无须痰湿体质。实际上,因痰所致的失眠,更多的是发生在痰与火相结合之后,即出现所谓的“痰火扰心”。单纯因为痰引起的失眠,情形与上面讲到的瘀血相似。只不过痰从水化,瘀从血化。失眠既久,又无瘀象,最需要留意的,就只是痰了。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除了这三种有形之邪可能阻碍气机,一些无形之邪,也会对气机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气滞。质疑又来了,气机不畅本身不就是气滞吗?哪里又出来个因气滞导致的气机不畅呢?绕在这个理论陷阱里,很容易迷失,不妨先跳出来看一看五脏和气。

  五脏肝心脾肺肾中,肝主疏泄,肺主气司呼吸,与气的运行关系最是紧密。其余三脏,心主血,肾藏精,与气的关系均属间接;脾脏虽与气血有关,但更多的是气的生成,而非运行。所以,气滞的发生,主要与肝、肺二脏有关。

   与肝脏相合的经脉是足厥阴,与肺脏相合者是手太阴。十二时辰中,与足厥阴相应的时辰是丑时(1:00am-3:00am),与手太阴相应者为寅时(3:00am-5:00am)。而这两个时辰,通常是人睡得最熟的时候。问题来了,如果每天都在丑时或者寅时醒来,醒来后再入睡很困难,用中医理论解释,原因何在呢?

一位中医医生对失眠的深度思考


  前不久就有这样一则案例,女,40岁。失眠。入睡可,但每天夜里睡到3点,总会无故醒来,醒来后无法安睡。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2-3年。精神萎顿,痛苦不堪。同时,近半年来出现声音嘶哑,胸部时觉憋闷疼痛。怀疑心脏出了问题,但两次胸痛发作时作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心绞痛迹象。时按手太阴经肘以下段,尺泽穴下方及孔最穴下方,均可及大结节,不甚坚硬。以针刺此四结节,重手法通散,留针约五分钟。两天后复诊时患者诉,针刺当天,早醒时间已推迟到四点半,且声音嘶哑症状消失。

  反思此例,手太阴经上存在的四个结节,从形态质地看,显然非寒非湿非痰非瘀,唯一的可能就是气郁。肺气之郁从何而来,这里不便深究。但从效果看,此肺气之滞,确实是引起早醒的关键因素。更进一步推究,体内气的运行有其一定之规。当行至某处,气无法运行如常时,便会展开一场行气与滞气之间的争夺。这种冲突终会影响到神,令其从酣睡中惊醒。当滞气之势渐弱,这种冲突的规模减小,彼此关系融洽了许多,直等到最后时刻,其行确实受阻无法通行时,方才醒来。若病势进一步缓解,气可通行该部,早醒现象也就可以终结了。肝气之郁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再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寅时   太阴   心火   阳气   阴气   气血   河水   体质   阴阳   症状   体内   深度   睡眠   中医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