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六经病理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吗?请看《重订通俗伤寒论》

你想知道六经病理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吗?请看《重订通俗伤寒论》

辨证施治,中医之魂

陈逊斋说。伤寒六经者。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之代名词也。太阳、阳明、少阳、皆为阳病。太阴、少阴、厥阴、皆为阴病。太阳、阳明、少阳、皆为热病。太阴、少阴、厥阴、皆为寒病。太阳、阳明、少阳、皆为实病。太阴、少阴、厥阴、皆为虚病。阴阳寒热虚实之中。又有在表在里。与在半表半里之不同。太阳为表。少阴亦为表。
太阳之表为热为实。少阴之表为寒为虚。阳明为里。太阴亦为里。阳明之里。为热为实。太阴之里。为寒为虚。
少阳为半表半里。厥阴亦为半表半里。少阳之半表半里。为热为实。厥阴之半表半里。为寒为虚。
太阳少阴,皆为表。太阳之表。为发热恶寒。少阴之表。为无热恶寒。阳明太阴皆为里。阳明之里为胃实。太阴之里为自利。少阳厥阴皆为半表半里。少阳之半表半里。为寒热往来。厥阴之半表半里。为厥热进退。太阳少阴皆为表。太阳之表可汗。少阴之表不可汗。阳明太阴皆为里。阳明之里可下。太阴之里不可下。少阳厥阴皆为半表半里。少阳之半表半里可清解。厥阴之半表半里。不可清解。
得病之初。身体之正气。起而反抗。发热恶寒。即正邪交争之表示也。头痛、项强、体痛。即正邪交争时所发生之充血作用也,此时因皮肤开合。汗腺通塞之故。又发生有汗为中风。无汗为伤寒之两大症候。伤寒为散温机能衰弱。故以麻黄汤发其表。中风为散温机能亢进。故以桂枝汤解其肌。凡此伤寒中风。可由发汗解肌而愈者,皆称为表病。又称为太阳病。
正气抵抗邪气。在太阳病期内。无法战胜。因而妨碍三焦水道之流行。由此而引起寒热往来、胸胁满呕、口苦咽干各症。概称为少阳病。《内经》谓三焦为决渎之官。生理学则不称三焦,而称淋巴。其理由相同。三焦在脏腑之外。
皮肤之内。故谓之半表半里。小柴胡一方。为本病之主剂。
正邪交争愈久。水分愈加蒸散。内部粘膜。愈加干燥,及在太阳少阳期内。发汗利尿过多,则肠胃间之水津,乃愈涸竭。由是发生烦渴谵语。不大便。但恶热不恶寒之阳明里实症。轻则用白虎汤。重则用承气汤。
若肠胃之抵抗力不足。失去消化水谷之能力,则为太阴病。水谷不化,则水分过剩。因而上吐下利,此与阳明病正成反比。阳明热而太阴寒。阳明实而太阴虚也。理中汤温中去湿。故为太阴病之专剂。
若造温机能衰减。体温为之降低者,则为少阴病。中医谓为阳虚。因心脏衰弱。故少阴病之脉必微细也。因神经不振。故少阴病之症但欲寐也。因体温不能分布。故少阴病之四肢必厥逆也,此与太阳病正成反比。太阳必发热而恶寒。少阴必恶寒而不发热。四逆汤强心生温。实为少阴病之主剂。
若夫厥阴病者。实抵抗力消长进退之重要关头也。其病状为厥热互为来复。热多于厥,则抵抗力有恢复之希望。故主病退。厥多于热,则抵抗力愈趋愈下。故主病进。若但厥无热,则抵抗力完全失败。病主不治。
此与少阳病正成反比。少阳之寒热往来。不过三焦不和。血管伸缩之作用。可以和解了事。厥阴之厥热来复。
则出生入死。关系重大。厥阴之主剂,亦不离四逆辈。盖非生温无以退厥也。
总观六经之变化。三阳病惟恐其热。三阴病惟恐其寒。三阳病惟恐其实。三阴病惟恐其虚。三阳病则抵抗力均未衰弱。故三阳病无死症。三阴病则抵抗力均感不足。故三阴病多死症。一部伤寒论。盖如是而已。
【荣斋按】此篇为一九三五年陈逊斋先生在前中央国医馆附设训练班的演讲词。综合全文大意,所谓三阳,它的病多属于进行性,而其人的脏器体功尚强壮,未曾发现衰弱状态的三种证状。所谓三阴,它的病多属退行性,而其人的机体功能已非强壮,已表现出衰弱状态的三种证状。精简的说:“就是三阳言实,三阴言虚。三阳言表实、里实、半表半里实,三阴言气虚、血虚、气血两虚。”

#大家健康超能团#@大家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死症   伤寒论   寒热   可汗   太阴   伤寒   进退   抵抗力   衰弱   正气   病理   机能   肠胃   强壮   通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