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气”与“血”的研究


“气血”两字,虽无阴阳的广泛,而“气”字的奥妙,不减于阴阳,这种奥妙稀奇的“气”以科学眼光观之,好像不可思议,但综合起来,却是极有兴趣而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欲明了的“气”是什么东西,“血”是什么东西,先来一下分析,医书上所谓“血”,系指血液,这是尽人皆知;“气”字,则相当复杂,我们今天所谈的“气”,非大自然“空气”的“气”,“气运”的气”,“勇气”的“气”,也并非孟子所说的“养我浩然之气”,文天祥所说“天地有正气”的“气”,我们所欲研究的,乃属于医学范围的“气”,我国医书所谓“气”,它的名称,千千万万,赅括来说,约有三大类,一指神经为“气”,二指寔体症状的“气”,三为指空气含有细菌的“气”,其他的“气”,牵涉甚广,约略述及。 (1)指神经为“气”,如“肝气”,“胃气”,“顺气”,“益气”,“气郁”,“气滞”,“气虚”,“逆气”等,都是指神经作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神气”,“气血”,“喜气”,“怒气”,也都是指神经作用的现象,此外属于症状,如下肢发生异常知觉,有麻木,蚁走,搔痒,烧灼等感觉的神经炎征候,古人谓之“脚气”(现在仍用此名),怔忡,每起神经衰弱而成神经性心悸亢进,古人谓之“心气虚”,心窝部每因精神感动而诱起,发生剧痛,按之轻快,往往卒倒,有时引起痉挛的胃神经痛,古人谓之“胃气痛”,“肝气痛”,“心气痛”,突然而倒,亦有头重、头痛、眩晕、耳鸣、上冲、眼花缭乱,语言涩滞的脑充血症状,古人谓之“气中”,这就是古人称“气”字为神经的例证。 (2)指实体症状的“气”,如“嗳气”,“矢气”,“喘气”,(指一般痰鸣)等,有的指物理化学的刺激而起,有的指病理作用,如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中篇小青龙汤条“心下有水气”乃现之枝气管扩张,急性之枝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等的症候,皆可用小青龙汤治之;又太阳下篇生姜泻心汤条之“胁下有水气”,乃现之慢性胃炎,胃扩张的症候,生姜泻心汤皆可治之,此外如“嗳气”,乃食物停滞,发酵分解而成瓦斯,瓦斯上出于食管的现象,如排尿频数,及排尿时疼痛,因粘膜知觉过敏,致发生括约肌疼痛性痉挛,尿呈淡黄色的膀胱炎,古人谓之“气淋”,这就是古人指实体症状的气的引证。 (3)指空气含有细菌的“气”,如“疫气”,“厉气”,“瘴气”,风、寒、暑、湿、燥、火、谓之“六气”,四时不正的“气”,还有邪“气”,“正气”,以传染病为“疫气”,据我不全统计,在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引小品,就有天行温疫的记载,宋代圣济总录有伤四时非节之“气”,明吴又可著温疫论,谓之“厉气”,还有山川湿热蒸郁的“ 气”,人中之辄病,古人谓之“瘴气”,以上所谈,就是古人指空气中含有细菌的举例。 (瘴气除外)尚有指药物的气味,以寒,热,温、凉、为“气”、辛、酸、甘、苦、咸、为味、指方剂的名辞,如大小承“气”汤,医“气”丸,“气”六合汤,“气”郁汤,指脉搏部位谓之气口,指小儿手文谓之“气关”,指呼吸道谓之气管,指汗孔谓之“气”门,指经穴部位谓之“气穴”,如“气海”,气冲等,在这样看来,“气”在广泛定义中,可说知之不尽,述之不完,你若说“气死”的“气”,就是“正气”的“气”,“正气”的“气”,就是“气血”的“气”,“气血”的“气”,就是反乎生理常态病理的“气”,那就似是而非了,现在且来一个结论。 古医书所谓“气”,如上面所举,可知其大概,“气”在各方面的含义与解释,随处而异,至于应用方面,现在如有正确意义的字面可代则代,能省则省,免得五花八门,越看头脑越昏,至于现代科学家所谓“电气”,“磁气”,则又与古人所说的“气”不同,如电能生光,生热生声,生影,电的本身究竟是什么东西,电学家到现在还莫名其妙,如磁石能吸铁屑,有一种磁力线的存在,但是看不见,无以名之,总称之曰“气”,由此可见地球上不可理解的事物还很多,不要单怪古人的不科学了,此外与科学有关的“氮气”,“氧气”,“炭气”,“氢气”,“氯气”,如能分析愈清愈妙,这是对医学有很大的联系,末了,将来能把中医逐步加以改进,使书本上能少见这一种想像的“气”,那才是我国医学真正的进步。我这未成熟的意见,还要希望各位研究同志多多加以补充。 第二“血”,古人所谓“气”,,上面已经举了很多的引证,至于血呢?亦不简单,考古人之所谓“血”,名目亦甚多,兹略为归纳,即(1)指血循环的“血”,(2)指“血的症状”(3)(综合)以血为药物,经穴,方剂的名,述之如下: (1)指血循环的血,血为有形物质,故古人所谓血,尚无多大错误,如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又本藏篇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脉劲强,关节清利,素问曰,诸血皆属于心,又灵枢营卫生会篇答黄帝之问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观以上所言,可知古人知身体的营养,出于摄取食物,经消化吸收,由肺吸氧排炭,循环全身,(此节可参观阴虚与阳虚篇)又知血液循环皆出自心脏,是古人以血属心并知血循环的功用,与现代的生理学,若合符节,这就是说古人所谓血无多大错误的引证。 (2)指血的症状,妇女因营养不良,或子宫出血,或血液变化等,而形成贫血状态的月经减少,或不规则,甚至数月经闭不行的症候,古人谓之“血枯经闭”,或因卵膜或胎盘片之残留,子宫收缩不全,息肉,筋肿,癌肿,腺肿,子宫实质炎等,而致子宫出血,古人谓之血崩,营养不良或贫血等而致肺结核病而有咳嗽肌肉消瘦,午后微热,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盗汗等症状,在妇女或月经断绝,古人谓之“血劳”,由于肾脏出血,(按血尿有肾内性及肾外性之分),肾 脏炎膀胱出血,膀胱结石,或淋毒性尿道炎等症,古人谓之“血淋”,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并排泄黏液血便,便脓等的赤痢症状(按赤痢有细菌性赤痢,及阿米性赤痢两种,皆为法定传染病,因前者常有流行性,故又曰流行性赤痢后者发现于热带地方,故又有地方病赤痢之名),古人谓之“血痢”,(按古人亦有新旧之分,急慢性之别治法亦各不同),这就是古人指血证状的引例。 (3)以血为药物,经穴,方剂的名,如药物有“血参”(即人参)血见愁((1)即无骨苧麻的别名,(2)望江青的别名(3)苗草的别名,(4)地锦的别名,)“血竭”“血余”(乱发的别名)血师(即代赭的别名),经穴,“如血海穴”(甲乙经,血海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血会”(八会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血会鬲俞,血病治此,按其处上则心俞,心生血,下则肝俞,肝脏血,鬲俞居其中,故为血会),方剂如血风汤(沈氏尊生书方)血块丸(疡医大全方)血竭破棺丹(沈氏尊生书方)血症丸(沈氏尊生书方)血郁汤(证治准绳方)这就是古以血为各种的名之举例。 以上所举,不过其大概,古人亦知血的重要,所以说“血就是生命”因为身体各部之活动无时不需要养料及产生废物,养料之供给,及废物之排泄,须赖血液淋巴之循环,换言之,血液及淋巴乃运输养料及废物的媒介,总之身体各系统的作用,无一不与血液及淋巴发生密切关系,据科学估量,全身的血大约有二十五兆个红血球,它们旅行到消化系统,每一个血球就吃一点食物,然后就到肺里,去循环,吸收氧气,从这里它们开始在全身的血管中作三千里路的长征,喂养并修补千千万万的身体细胞,并且将动脉公路上的垃圾运走,创造了许多有益人身的丰功伟业。 编者按:以客观的科学的来研究中医书籍里专用名称。如“气”“血”之类,是可以研究,;但是其他“营”“卫”名称,很难从实际出发,给它一个科学定义。这点我们希望读者们,多发表点意见寄来,下次当再有文发表。技术只有与政治结合之后,它才成为人民的,也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力量。5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赤痢   泻心汤   血循环   瘴气   医书   养料   方剂   症候   气血   正气   别名   古人   症状   血液   所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