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与高血糖、高血脂并称为三高,如今已经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发杀手之一,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不断攀升,而且呈逐渐年轻化趋势,高血压作为慢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多患者并不知晓,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在36%,治疗率仅为23%。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高血压的诱因有很多,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外,生活习惯、精神以及环境因素、年龄、其他疾病都是其重要诱因。

在生活习惯中,高盐饮食、抽烟酗酒、长期熬夜、久坐不动都和高血压密切相关,而这些不良习惯生活中大部分人普遍都有。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而在这其中,高盐饮食对血压的影响最大,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食盐摄入过量有明确关系,食盐中所含的钠离子在吸收进血液后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导致血容量上升,血压升高。除此之外钠离子还可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水肿,进而导致血管腔变窄,从而诱发血压升高。

临床也早已证实,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对降低血压有显著作用。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每日减少1.3克钠的摄入,可使收缩压降低5mm/Hg。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略少于一个瓶盖子的量,中国是一个吃盐大国,人均每天盐的摄入量为10.5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量的两倍。

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高血压,减盐都势在必行,当然也有很多高血压患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其实只限制食盐的摄入其实还不够,因为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隐形盐”,有时候可能你一粒食盐都没加,但是依然可能超标,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食盐中所含的钠离子是升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一克盐中约含400毫克钠离子,而5克盐中所含的钠离子为2000毫克,也就是说每日摄入的钠离子不超过2000毫克,我们日常接触的很多食品虽然不咸,但其中含有较多的钠,一不留神就超标了。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比如,很多人早餐常吃的全麦面包,三片含钠380毫克,一把100克的挂面含钠1200毫克,一包300克的瓜子含钠近1900毫克,相当于一天的推荐摄入量。

生活中的“隐形盐”太多了,一份薯条含钠580毫克,一包100克的辣条含钠2900毫克,更别说泡面、泡椒凤爪了。

除了这些加工食品外,很多天然食物同样含有较高的钠,如100克西芹含钠313毫克,250克茼蒿含钠403毫克,一斤蛤蜊含钠830毫克。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一些明明是甜的东西,钠含量居然很高,比如100克话梅含钠高达3340毫克,4片雪饼含钠228毫克,两个甜甜圈含钠570毫克。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想要远离盐真的好难啊,但其实只要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多看一看成分表,就能够了解购买食品的含钠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对于超过钠30%的营养素参考值的加工食品尽量少吃。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说完升血压的隐形盐,我们再来说一说有利于降血压的相关食物。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在饮食上辅助降压上,要把握一个原则,在减盐的同时增加钾与钙的摄入,这两种元素能够促进钠离子排出,对降压有积极作用。

哪些食物中含有钾与钙呢?总的来说绿叶菜、根茎类蔬菜、颜色鲜艳的蔬菜中含钾较高,如苦瓜、土豆、苋菜、油菜、菠菜等,水果中枣、香蕉、桂圆、石榴、杏中同样还有丰富的钾。

高血压饮食“红黑榜”:除了食盐,这些“隐形盐”同样不宜多吃

而含钙的食物主要有乳制品、深色蔬菜、豆类、芝麻等等。

补充膳食纤维也很重要。建议每天摄入20~35克粗纤维,既能促进肠胃蠕动,又能降低餐后血糖,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同样有助于控制体重控制血压。

参考资料:

《中国人吃的盐超标 1 倍多!这 20 种「隐形盐」食物要警惕了》 丁香医生 2020-04-03

《吃盐多少和健康息息相关 高盐饮食为何会致高血压》 信网 2018-11-0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高血压   食盐   世界卫生组织   泡面   饮食   诱因   膳食   中国   离子   血压   蔬菜   食物   疾病   建议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