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毛主席在赣闽交界种油茶的故事

创: 中国林业报

大家好,【油茶话史】因为外出调研的原因,已经停滞了一个多月,这两天被山茶先生一顿狠批,赶紧完成了第六期的故事,这一期,我们带大家看看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跟油茶的故事,这是一篇真实的故事,刊登在1993年的中国林业报上面。

1929年3月9日,毛委员、朱军长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入闽进军长汀。当时,正是初春季节,一场滂沱大雨把红军指战员淋得浑身湿乎乎的。毛委员、朱军长决定在前面的宁化县准土乡风山村休整一天,让战士们换洗一番衣服。

1929年毛主席在赣闽交界种油茶的故事

村子里有位孙大娘,3儿个子都去当了红军,家里剩下老俩口相依为命,她们住在村口的一幢土屋里,这幢土屋就是闽赣边界党的地下交通站,孙大娘担任地下交通员。

这一天,她得知毛委员、朱军长的队伍要到村里来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动。她第一个来到村口,把毛委员、朱军长的队伍领进村里,毛委员、朱军长和身边工作人员等10余人住进了孙大娘的土屋,使这幢古老的土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这个村庄是全县穷出名的地方,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横征暴敛,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孙大娘家里也很穷,但自已再穷再苦,也不能让毛委员、朱军长和子弟兵挨饿啊!她拿出家里仅有的几升黄豆,做出一锅雪白细嫩的上好豆腐,掏空了家里的米缸,用几升大米加上地瓜片,煮了一锅香喷喷的地瓜饭。

她知道毛委员是湖南人,十分爱吃辣椒,她端出了平时舍不得吃的茶油,抓了一大把透红的“牛角椒”为毛委员开起了“小灶”,煮了一碗茶油焖的辣豆腐,外加一盘青菜,一碗酸菜汤。毛委员、朱军长等人数日行军,看到如此“佳肴”也不客气,放开胃口,饱餐一顿。

饭后,毛委员才回过神来问孙大娘,“这碗辣豆腐如此美味,您是用何法制作而成?”孙大娘意深情长地说:“我们这里盛产茶油和牛角椒,在正常的年景下,老百姓平时都是用茶油煮菜,加上一碗辣椒过日子,所以,我们村里的百姓吃了茶油心明如镜,甚讲大义;爱吃辣椒,性格豪爽,敢做敢为,爱闹革命。

毛委员听后诙谐地说:“世人都说我们湖南人是不怕辣,江西人是辣不怕,四川人是怕不辣,没想到你们宁化人是会吃辣呢!”

毛委员紧接着说:“大娘你的话很有道理,一点也不错,爱吃辣的人爱闹革命的,但吃一点茶油能够清心明目,现在我们党内的个别人(指陈独秀)就应吃点茶油,清醒清醒一下自已的头脑罗。”

接着,毛委员、朱军长不顾劳累,找来了村里地下党支部书记和村长,一起走访了一些红军家属和农户,察看了此处风土人情,当他们看到村前村后,都是大片的荒山秃岭后,毛委员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在这些荒山秃岭上大种油茶,向荒山要宝。”

于是他和朱军长商量了一番,决定利用队伍休整一天的时间,组织500多名红军官兵,上山种油茶,给当地百姓留下一片绿荫。

1929年毛主席在赣闽交界种油茶的故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委员第一个扛起锄头和红军战士们一道来到村后的荒山,带头种起油茶,村里的男女老少也纷纷往山上移苗送苗,500多名红军官兵身被蓑衣,冒着绵绵春雨,银锄飞舞,赶走了初春的寒意,把村后两个山头,种满了一片片的油茶,直到夜幕降临,毛委员才和战士们一起汗流夹背,踩着泞泥的山道回到了村里。

第三天拂晓,毛委员、朱军长率领红军队伍告别了风山村乡亲,直奔长汀,迈向了新的革命征途。

全国解放后,这个乡的油茶发展到5万多亩,最高年份油茶产量达300多吨,成为当地人民发展农村经济的拳头产品。

1929年毛主席在赣闽交界种油茶的故事

(来源:本文刊登于1993年11月16日中国林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油茶   宁化   长汀   茶油   荒山   村口   大娘   江西   红军   村里   辣椒   豆腐   队伍   家里   委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