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二十年只为好茶,赵双宁的匠心精神

赵双宁带着他20多年的制茶经验和挑剔的味蕾,在茶的口味上把关。

坚守二十年只为好茶,赵双宁的匠心精神

作为湄江印象大健康产业在新零售时代背景下的拳头产品,赵双宁把“金花”茯茶是这一代传承人为湄潭茶未来开辟的一条新的道路。“金花”茯茶养生养命。”在赵双宁的梦想国度里,“金花”茯茶是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从享受的过程中便能获得健康,对“金花”茯茶的重视,是赵双宁对梦想的忠诚。

坚守二十年只为好茶,赵双宁的匠心精神

“金花”茯茶剑指雾霾日益严重背景下的清肺市场,面对雾霾长期的危害,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对抗。在制作每一款好茶,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喝茶这种美好的享受清肺,“金花”茯茶显然更易让人坚持。想要做茶就必须要有懂茶的人参与,拥有近20年制茶经验,龚富春就成了不二之选。

中国茶的碰撞与融合,让“金花”茯茶的诞生充满了中国创造之美。

制茶是门艺术,每一位制茶大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在制作“金花”茯茶的过程中,赵双宁那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将一个优秀艺术家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超凡的味觉

俗话说,没有哪个好厨师是不贪吃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的制茶人是不嗜茶如命的。超凡的味觉决定了是否能把握制茶过程中火候、温度、时间每一个细节。在制茶时,赵双宁总是清晨5点起床,取出烘焙一晚的茶进行品尝,他总是能够精确的讲出这一次试验的好与坏,火重了还是轻了、温度高了还是低了、烘焙时间长了还是短了,甚至有时他只需要将温度调整十几度,第二天成茶的味道便大有不同。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中看到一些“大咖”在品酒时,可以喝出葡萄酒的品牌、年份、甚至原料的产地、经过多少道工序,哪个阶段发酵了多长时间可以分毫不差的道出。赵双宁自幼生在湄潭茶产区腹地,做了20多年的茶,品了20多年的茶,对于“金花”茯茶的品鉴,甚至能准确的讲出一泡茶的产地和生长的母树,让人感受到了现实世界里神奇的分辨力,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天赋。味觉是一种记忆,超凡味觉的背后是近三十年的磨砺。

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在赵双宁身上,对茶有着超乎一切的热情。制茶的过程十分磨人,尤其是制作“金花”茯茶的时候,要不停的调整各种茶的比例,因为这不仅仅是做一款茶。采摘过后的鲜叶,需要经过萎凋—杀青—揉捻—渥堆—精选这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环环相扣且每道工艺承上启下,毫无间歇,在杀青和渥堆阶段,花费的时间要比寻常制茶更久。二十年来,赵双宁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记录、调整,为下一次试验提供有效的改进。“金花”茯茶的醇厚芬芳便是在这一天天的重复中,靠着赵双宁对茶的热爱一点点积累起来。

也许只有这种对茶的爱与热情,才能坚守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不断尝试吧。

一颗专注、创新的心

面对制茶的繁琐工艺、赵双宁从未思考过终点在哪里,下一次会不会成功。因为他相信专注的做好每一次,美好的结果总有一天会到来。“金花”茯茶在中国茶和一位制药人的创新精神。

坚守二十年只为好茶,赵双宁的匠心精神

创新不是对历史和传承的摒弃,是接受与圆融。在传统制茶工艺上,为了融入新的茶叶制作工艺,赵双宁开创了“金花”茯茶的新制作方法。让茶风味连理,文化圆融。

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数十年的生命旅程里,仍然热爱自己的事业。在疲惫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笑对困难。赵双宁用他二十多年的坚守,演绎了一个完美主义者在制茶事业上执着,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金花   母树   分辨力   湄潭   匠心   圆融   味觉   超凡   产地   艺术家   专注   温度   多年   美好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