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结节病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特征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的形成,可发生于全身各器官,最常见于肺和淋巴系统,其次为眼和皮肤,少数累及肝、心脏、神经系统、泪腺、关节和肾。由于结节病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其诊断十分困难。准确诊断结节病需结合临床病史、病理学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肿瘤等。

临床表现

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受累器官范围、疾病程度而异,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绝大多数病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较轻,表现为轻微干咳、胸闷不适,偶有胸痛、咳血,可伴有发热、疲乏不适、体质量减轻等全身症状。晚期由于肺纤维化,可表现为气急、气短及呼吸困难,部分病人可出现湿啰音及捻发音。肺动脉高压、气胸在晚期病人中也特别常见。如结节病累及其他器官,可发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例如面神经麻痹、心律失常、心包炎、肝脾肿大和多发性大关节炎

具体分期

肺结节病在影像上可以分为以下几期:0期,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肺浸润;Ⅰ期,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无异常;Ⅱ期,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浸润;Ⅲ期,肺实质性浸润,不伴有淋巴结肿大;Ⅳ期,不可逆纤维化,伴肺结构扭曲或肺大泡。这一分期系统有判断预后的价值,约90%的0期和Ⅰ期病人可自行缓解,Ⅱ期病人有70%自行缓解,而Ⅲ期病人中仅有20%可自行缓解。

影像学表现

肺结节病在CT上的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部分病人以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可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主动脉弓旁、隆突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肺门或纵隔淋巴结钙化也是肺结节病的典型征象,约45%的病人会出现钙化灶。与结核的钙化相比,结节病的钙化灶平均直径为12mm,明显大于结核钙化灶的平均直径(7mm)。其次,结节病钙化倾向于双侧,而结核往往是单侧。因此,当双侧肺门及纵隔出现结节样钙化时,结节病的可能性大于结核。肺结节病累及肺内时,CT上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片状实变影和斑片状磨玻璃影。磨玻璃影通常在弥漫微小结节的基础上出现,以小叶分布为主,双肺各叶均可见,治疗后易吸收,若病情进展可发展成肺间质纤维化或蜂窝肺。

常用检查方法

到目前为止,结节病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检查方法和影像诊断方面,但多数为单一的研究方法,以CT检查多见。近年来随着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FDG PET/CT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能否采用新的更特异标志物提高FDG PET/CT的鉴别诊断能力,或通过功能成像提高MRI的诊断价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柯淑君,肖湘生.肺结节病的临床与影像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38(04):331-334


不同寻常的结节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主动脉弓   心包炎   纵隔   片状   结核   晚期   不同寻常   直径   器官   不适   临床表现   症状   病人   影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