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践行录(2)腹痛的治疗思考

这一月来因为科室病人比较多,有很多文书需要书写,亦有许多西医知识点需要重新学习和复习,毕竟读书的时候西医基础相对就比较薄弱,在这个时代,作为从业者来说是不得不懂点现代医学的,西医学得好也可以为我所用,现代医学讲究数据、实验,中医没法用现在科研技术来实现研究,但是可以借助西医检查手段来辅助诊断和证实中医药的疗效。所以这个月以来文章也写得比较少,很多朋友希望我多分享一些临床医案,其实只要把《内针》的法理熟记,按照6321来下针,亦少有完全无效的。

这个月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腹痛的病人(此处腹痛为泛指,包括上腹部、脐周和小腹,应和中医内科学所指腹痛区别),所以在此就腹痛一症和大家简单分享我对腹痛的思考。

现代医学把腹痛按发病的原因分为器质性腹痛和功能性腹痛,且又有急性、慢性之分。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有三个因素: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腹痛也是如此,内因多为饮食所伤、情志不调、脏腑病理产物(痰饮、淤血、水湿、结石等)所致;外因多为外伤、术后疼痛等;不内外因有虫兽所伤、药食中毒、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诸多因素导致人体气机周流不畅,若中焦脾胃强则斡旋有力,气血淤堵不通而痛;若中焦脾胃弱则斡旋乏力,气血不及则不荣而痛。

《黄帝内针》通过同气相求的方法,以求得同气可沟通阴阳,促使人身一气周流,气行则经络通畅,血随气行灌溉脏腑,阳气随之而生(此即动而生阳也),阳气充足则病邪无以得进,此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

《黄帝内针》践行录(2)腹痛的治疗思考

刘力红整理刊发的《黄帝内针》



腹痛《内针》的选穴思路

病例一:功能性腹痛案

《黄帝内针》践行录(2)腹痛的治疗思考

从前正中线往左,依次为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某患者,中年女性,胃脘部疼痛,时有牵扯至左侧胁肋部疼痛1月余,经门诊口服抑酸护胃类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于是住院检查腹部CT、胃镜等均无明显器质性改变。住院期间疼痛反复发作,以剑突下偏左侧1-2cm处疼痛为主。选用内针治疗。

【三焦经络】病在胃脘,定位为中焦,以剑突下偏左侧1-2cm处疼痛为主,经络辩证为任脉、阳明经、少阴经、太阴经。

【阴阳】《内经》云:“善用针者,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患者病位在左,故选取右上肢、右下肢为下针之所。

【阿是取穴】取右上肢中焦肘部:列缺、曲池、少海、尺泽;右下肢中焦膝部:足三里。各穴附近再按阿是穴逐一下针,每下一针均注意引导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腹痛部位,让患者仔细感受腹部患处的变化(这一步必不可少,效与不效均在于此)。

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仍嘱患者继续感受患处变化(可嘱患者用左手按揉患处继续感受);取针后疼痛缓解大半,第2次治疗因患者情绪十分焦虑,在此基础上加右太冲、右中渚。共5次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


病例二:顽固性呃逆腹痛案

某患者,老年男性,上腹部胀痛伴频繁呃逆1月余,多方治疗无效,入院时仍频繁呃逆不止,伴有上腹部的胀痛,中脘穴处有明显压痛。选用内针治疗。

【三焦经络】病位在上腹部,定位为中焦,以上腹部胀痛伴呃逆为主,经络辩证为任脉、阳明经、少阴经。

【阴阳】患者病位在上腹部,无明显偏左或偏右,故按男左女右(选男左女右的法理我们后面再讲)选取左上肢为下针之所。

【阿是取穴】为方便,取左上肢上焦手腕部:阳溪、列缺、经渠、偏历、神门。各穴附近再按阿是穴逐一下针,每下一针均注意引导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腹痛部位,并让患者做深呼吸后屏住呼吸3-4秒,反复此动作(这一步必不可少,效与不效均在于此)。

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仍嘱患者继续感受患处变化(继续做深呼吸后屏息3-4秒);取针后未再感疼痛,呃逆频次明显减少。


病例三:急性胆囊炎案

《黄帝内针》践行录(2)腹痛的治疗思考

从腋中线往前依次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某患者,中年男性,因急性胆囊炎入院,入院后西医予以静脉输液抗炎、止痛,但是患者仍然疼痛难以忍受,每次夜间都需要注射曲马多来止痛,有时需要多次注射才可缓解。对于这个病例,他是一个器质性的改变导致的腹痛,西医治疗上我们已经是很规范,也很及时地处理,但是急性期胆囊炎性水肿严重,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对于疼痛也只能对症处理。正好有一天是我当班,这个患者疼痛又发作。因为长期的使用曲马多镇痛也不是办法,于是我就想给他用内针来治疗,心想实在不行就再打针。

【三焦经络】病位在右上腹部,定位为中焦,以上腹部剧烈疼痛为主,经络辩证为太阴经、厥阴经、少阳经。

【阴阳】患者病位在右上腹部,故选取左上肢、左下肢为下针之所。

【阿是取穴】为方便,取左上肢上焦手腕部:内关;左下肢中焦膝部:阳陵泉下1寸(胆囊点)、公孙。各穴附近再按阿是穴逐一下针,每下一针均注意引导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腹痛部位,并让患者仔细感受腹部的变化,反复此动作(这一步必不可少,效与不效均在于此)。

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让患者继续感受患处变化,患者说疼痛已缓解;取针后患者说已经不觉得疼痛了,所以当天夜里也没有再使用曲马多镇痛。

关于这个病例一开始我也有些不自信,说来也是自己的信印不够。以后还是应该多抽一些时间来读书,加强自己对内针的理解,以期离内针的传承更近一些。


结合这三个案例,我对于内针治疗腹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黄帝内针不是依靠某个穴位或者某条经络的功能来治疗不适症状,而是以同气为根本,灵活运用四总则,通过调节阴阳作用整体环境,从而有效缓解或消除不适症状,促进人体身心平和。学用黄帝内针,其实是培养一种思维,把握一个规律。这种思维和规律落到用上,势必有一套相对完整和规范的流程。这就是“6321”。下一期就给大家分享"6321"如何去理解和运用。这期就到这里,内针路上有你,有我!

感恩遇见!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案例仅是提供一些治疗时使用的内针思路及分享。学人不要模仿文中提供的穴位,应根据病人具体症的部位,依据内针法则寻找相应的经络及穴位进行针刺。非专业人员建议使用指针(以指代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黄帝   中焦   任脉   患处   太阴   外因   上肢   下肢   经络   西医   病例   腹部   阴阳   患者   疼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