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为什么会出现“薄养厚葬”

前言:孝道应该遵循的是“厚养薄葬”的做派,就是说在老人生前的时候,子孙后代应尽心尽力地侍奉老人的衣食住行,让老人因有子孙的传承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但是在现如今的农村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比较常见的怪现象,那就是“薄养厚葬”,老人在世的时候受尽冷落,老人一旦咽气,孝子贤孙流不完的眼泪,一场大操大办的葬礼送别了老人的一生。

农村白事,为什么会出现“薄养厚葬”


农村白事,为什么会出现“薄养厚葬”?

近年来,农村“薄养厚葬”的现象屡见不鲜,老人在世的时候受尽子女的白眼,可一旦老人去世,孝子贤孙跪满了灵堂,棺材要用最好的、乐队要请最贵的、葬礼上的纸扎用品要选最奢侈的、酒席要上有档次的、烟花要放时间最长的等,可以说一场葬礼下来的花费比老人养老花的钱都要多。

农村白事,为什么会出现“薄养厚葬”


老人做梦也没想到,在生前尝遍人间的凄凉,在去世后竟然能“风光大葬”,那么农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歪曲的社会风气呢?

第一个原因:借机捞钱。

农村的红白喜事上,自然少不了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来随礼,对于一些奉行“薄养厚葬”的人来讲,这是一个捞钱的机会,甚至可以看作是“一场生意”,而关于“厚葬”的支出俨然就是一种所谓的“投资”。

农村白事,为什么会出现“薄养厚葬”


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对老人处处嫌弃,一旦老人去世,孝子贤孙都冒出来要为老人操办葬礼,甚至为此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有几个子女同时“设立礼薄”收取礼金的现象,对于这种不孝子女来讲,办葬礼的目的只是为了所谓的钱财,流出来的眼泪也是“鳄鱼的眼泪”。

第二个原因:为了颜面。

对于根本不孝顺的子女来讲,在老人去世后,葬礼上会讲:“老人一生不容易,要让老人风风光光地走,不能留下遗憾。”

农村白事,为什么会出现“薄养厚葬”


对于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父老乡亲来讲,听了这样的说法会觉得这是天大的讽刺;但是对于一些平日生活交集比较少且不了解老人生平的亲朋好友来讲,会觉得这是孝顺子女对老人的最后一番心意,自然葬礼办得越隆重,越能让办葬礼的子女获得较高的评价和认可,这就是所谓的颜面。

第三个原因:白事攀比。

在农村,红白喜事攀比的风气“日益突出”,原本对于所谓的红白喜事,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经济条件,所以量力而行才是最实际的做法,可偏偏“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并不少见。

葬礼上的烟酒要和别人对比、葬礼上的乐队档次要和别人对比、葬礼上用的花圈纸扎要和别人对比、葬礼上用的棺材要和别人对比、葬礼上放的烟花要和别人对比、葬礼上的等等都要和别人对比。

农村白事,为什么会出现“薄养厚葬”


这种所谓的攀比完全是一种虚荣心的体现,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在老人生前,不去攀比谁更孝敬老人,反倒是在老人去世后要去攀比谁家的葬礼办得更体面,可怜老人去世后还要被所谓的孝顺子女当作“显摆的工具”。

结束语:“厚养薄葬”才是农村殡葬的优秀传统,子女的孝顺应该在老人生前去体现,所谓的“薄养厚葬”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也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在老人生前的时候让老人吃饱穿暖且心情愉悦,这才是真孝顺;在老人去世后办一场所谓隆重风光的葬礼,这根本不是孝顺,这是一种应该完全被抵制的农村不良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白事   孝子贤孙   红白喜事   农村   父老乡亲   孝道   颜面   棺材   葬礼   亲朋好友   生前   子女   老人   眼泪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