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中医讲,肝应春季,春生风,在春季风为主气,风对人体的危害很多,在《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里开篇就是“诸风掉眩,皆属于风”,这样的话这本书里还有很多,“风者,百病之长也”,或者是“百病之始”。

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风无处不在,虽为春天的主气,但又无时不有,伤人则从表皮、肌腠、经脉、骨骼、五脏六腑,哪里都能伤到。

风邪为阴邪,当然最伤阳气,先使皮肤卫阳不固,所以伤风必恶风,接下来就该是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憎风、总之,全身都不舒服。

风从三穴入

所以,古人很注意风的入侵,从后脑到背,大致就是围巾搭在后背遮住的几个穴位,从上往下,依次为风府、风池和风门,都标明了风容易从这几个地方进入,所以一定不要暴露。冬天要把围巾反搭在这几个部位的道理就是。

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而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决不能让这几个地方对着打开的窗户,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同样的道理,女性洗头后要赶紧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顺便吹吹后颈脖,不让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决不能让这几个地方对着打开的窗户,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同样的道理,女性洗头后要赶紧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顺便吹吹后颈脖,不让水带着湿气从这几个地方进入,而空调和电风扇更不能直接对着这几个位置吹。

风从毛孔进

风是从毛孔进来的,不但要把毛孔理解成最大的呼吸器官,还要理解成运粮进来的通道,呼吸器官好理解。你把鼻孔按住五秒钟以上就知道你有多难受,毛孔面对空调的情况就跟这类似。

运粮通道怎么理解?夏天充分出汗,是为了把体内的仓房腾空,到秋天成熟季节,各种进补的营养物质才能运送与吸收进来。你堵住毛孔,一会儿开,一会儿关,仓库也没腾空,通道也不畅,秋天只有看着别人收获。自己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风,到冬天没有东西可以消耗,人就越来越虚弱了。

风从鼻孔入

除了毛孔,风还能从什么地方进入?,鼻孔也是一个冷邪贼风的入口,鼻通肺,吸入冷风,作为“娇脏”的肺就受不了,就要喷嚏,就要感冒、流鼻涕,所以,中药里有一个玉屏风散的方子,就是黄芪、白术加防风,防风,听名字就知道是专为给身体加屏风用的。

中医如何理解“风”

《黄帝内经》还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为目……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志为怒……”这就将风与木、肝、筋、目、怒连在一起了。这就好理解了,风只要入侵了,接下来就会有肝木受侮,所以,肝风内动,头顶清阳不固,烦躁不安,面色苍苍,舌头缩却,发为角音,老有呼喘不匀,筋酸肿痛,手上没劲,眼目也频生变故,再传脾土,脾胃也不和。

春季防风  避风如避剑

“风”从《黄帝内经》而来,《伤寒论》名为“中风”,还有点笼统,《金匮要略》说当是半身不遂,这就跟西医的脑溢血同类了。从病理上看,中风还是风邪入侵,从外向里,依次为中经、中血脉、中腑、中脏几个层次。在经脉只是表层,症状有手足麻木、流口水、言语不利,或有半身不遂;中血脉就是胃气大伤了,口眼歪斜;中腑就会猝然昏倒,醒来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说话困难,大小便失禁;中脏就是严重的脑溢血。

北方风大,所以,北方的老人瘫痪、半身不遂、老年痴呆的比南方多。美女们防风,主要是为了保护皮肤,皮肤失去水份,表皮吹得皱巴巴。

一般来说,只要头有点不舒服,就得注意了,当然,一般的头疼脑热的也不要过于担心,按按太阳穴,或是背后的风府、风池穴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黄帝内经   风府   风池   春季   呼吸器官   半身不遂   针眼   脑溢血   歪斜   头发   经脉   鼻孔   毛孔   冬天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