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白血病俗称血癌,属于血液肿瘤的一种,也就是说是一种长在骨髓造血系统里的癌症,它看不见摸不着,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它可能侵犯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的恶性血液病。很多患者及家属对自己确诊白血病这件事儿很是疑惑,明明什么也没做,为什么却患上这种可怕的血癌?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哪些因素诱发白血病?

  1、化学因素:刚刚装修好的新房子,会弥漫苯、甲醛、苯乙烯等有害化学物质,其中「苯」是医学界公认的诱发白血病物质,而后两者是高危致癌物,大人和孩子都不可久留在“新房子”中,尤其是孩子,免疫力较弱加上造血系统发育不完整,更容易受到有毒化学物质危害。新房首先注意环保选材,其次通风换气,入住前要找专业机构或买测量仪测量空气中苯、甲醛浓度。

  2、病毒感染:如今,医学上确定由病毒引起的白血病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患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由淋巴系统恶性克隆所致。

  3、遗传因素:首先明确,白血病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不属于遗传性疾病,研究发现,白血病与染色体畸变存在关联性,因此不排除遗传因素导致染色体异常,从而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4、物理因素: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原子弹辐射。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得了白血病的有哪些症状?

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急性白血病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慢性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他症状

白血病细胞还可以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等,可出现肺部弥散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等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严重者还可以出现面瘫、进行性截瘫等表现。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白血病可能的并发症

感染

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

胃肠功能受损

白血病本身以及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可能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营养成分无法摄入,出现营养缺乏、易发感染等情况,患者的营养补充可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高营养输液。

出血

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所以要根据病因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包括输注浓缩血小板,白血病伴发的凝血功能异常也可以导致出血。

电解质失衡

白血病细胞破坏过多、肾损害、化疗药物引起食欲差、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原因可以出现电解质紊乱,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钾、钙、钠等电解质浓度。

高尿酸性肾病

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特别是化疗导致的细胞破坏可引起血清尿酸增高,积聚在肾小管引起阻塞而发生尿酸性肾病。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早就医检查,以防万一。

诊断白血病需要做的检查

血象检查

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10×10^9/L。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1.0×10^9/L。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可通过血象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

慢性白血病

骨髓象检查

急性白血病

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多数患者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少数AL骨髓象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细胞化学检查

主要用于协助形态鉴别各类白血病,常见白血病的细胞化学反应有髓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

免疫学检查

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其来源,帮助判定疾病的分型以及对治疗有提示作用。

染色体检查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患者的基因以及染色体,有助于疾病的具体诊断。

血液生化检查

急性白血病

血清尿酸浓度增高,患者发生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出现凝血象异常,血清乳酸脱氢酶可增高。

慢性白血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

血液生化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对于疾病的判断以及后续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常规化验,医生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进行骨髓穿刺后,获取骨髓象可确诊。

急性白血病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白血病一般不难。但因白血病细胞类型、染色体改变、免疫表型和融合基因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不同,故初步诊断患者应尽力获得全面的MICM资料,以便评价预后,指导治疗。

慢性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

凡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根据典型的血象、骨髓象改变,脾大,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作出诊断。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结合临床表现,外周血中单克隆淋巴细胞持续性>5×10^9/L,骨髓象成熟小淋巴细胞≥40%以及免疫学表型特征,可以作出诊断。

白血病如何治疗?中医药治疗有否有用?

白血病这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目前在临床上总分为三种,化学药物疗法,中西结合,移植,这方面疾病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情况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白血病这种恶性肿瘤人普遍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弱,护理方面多加注意,首要预防感染,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加重,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

那么中医中药治疗白血病是否可行?

中医治癌,必须辨证论治。所谓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个体差异等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有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味道,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原则。其实外用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精神,处处体现出“因人制宜”的原则。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说起中药治疗白血病,很多患者和西医专家都嗤之以鼻,片面认为中医不科学,治疗常见疾病还可以,对于白血病这样的疑难重病是天方夜谭。不可否认,目前中医界存在医者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但是通过医学界大量临床验证和科学研究,认为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以下作用:  

(1)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2)促进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  

(3)杀伤、抑制白血病细胞;  

(4)增强免疫功能;  

(5)加快骨髓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  

(6)逆转化疗药的耐药性; 

(7)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中药与化疗相比它的优势在于:  

其一,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复发。化疗结束后,即并达到临床治愈水平时,应用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恢复免疫功能,可延长白血病的复发时间或阻止其复发。在急性期时白血病需要及时应用化疗,其间可以中医、中药辅助治疗;缓解期时,中医、中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延缓或阻止复发也有效。  

其二,防止白血病多耐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是有耐受性的,细胞本身对毒物的排异机制一旦启动将会影响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医务工作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中医药可以恢复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近年来中医药预防/逆转白血病(肿瘤)多种耐药药性的临床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其三,预防白血病的相关并发症。白血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难度很大,耗费也惊人,但是如果从预防上下手则相对容易得多,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化疗和中药治疗都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只是在治疗理论上有差异。中医药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注重整体观念;西医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注重局部,各有利弊。这就需要我们取长补短,合理地指导白血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白血病的缓解率,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减少化疗次数,减轻家庭负担,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缓解期,防止复发,提高治愈率,造福于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据新华社电 急性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中医在疑难杂症领域的治疗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就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成为关注焦点。

在不少人眼中,中医被形容为“慢郎中”,中医药几乎就和保健养生、治慢病画上了等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这是对中医药的误解,“从流感到肿瘤,从冠心病到急中风,中医药不仅在慢性病、老年病、退行性疾病上有着明确疗效,在干预和治疗重大疾病上同样成效显著。”

来自大会的信息显示,中医药已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竺说,目前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就是根据中医“扶正祛邪”理论而来的治疗方法。“这一受中医复方启发的创新性联合疗法可使90%的APL病人获得治愈,没有明显的长期毒性作用。”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中医药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

中医药疗法治疗MRD的认识、思路、途径和心得:

1、调阴阳,和气血

2、除伏气,祛余邪

3、扶正气,清余毒

4、补脾肾,养肺气

5、适运动,善养生

(一)调阴阳,和气血 中医病机学说认为,人的疾病主要由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或错乱失调所 致;对于微小残留病,情况也不例外。 故治疗MRD总则:平调阴阳,理气和血。临证注意几点: ①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②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③温润以养阳气,慎防燥热伤阴液; ④填精以养阴血,动物药类效更佳。

(二)除伏气,祛余邪 伏气学说乃中医病因学之一,独具特色。伏气的产生与邪气性质、正气虚实 和外界环境三方面因素相关,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其虚实盛衰状态决定着 伏邪能否伏留、能否发病等。

国外新近研究表明,白血病的突变基因常较为单一,部分病人属于多基因突 变,且其可能较长时间存在于体内;而突变基因能否发病,尚取决于某些诱发因 素。这些新认识跟传统中医伏气理论颇为相似。 MRD属余邪留恋,邪伏机体;故治疗MRD当祛余邪,除伏气。清末何廉臣 《重订广温热论》提出,对于伏邪温病,治疗宜治气治血并重,调达气机,清透 血分伏热,兼顾虚损。 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赵绍琴于1991年提出,白血病为温热胎毒早伏于骨髓,发病亦与其它伏邪温病类似,按髓→血→营→气→卫的层次传变,治疗以清 热凉血,滋肾宣郁为大法。

国医大师以“伏邪”及“苛毒”发病学说为依据,提出“伏毒论”: 以伏而不觉、发时始显为特点,正虚是毒伏的基础,伏毒既可外受,又可内生, 可见于白血病等多种难治性疾病。中医专家认为,急性白血病与伏邪温病类似,病机 为营血伏毒,外邪诱发,血热瘀毒,正不胜邪,邪实为主,实多虚少,可按照卫选仙方活命饮。正虚瘀毒:治以养阴透热、凉血化瘀解毒,方选青蒿鳖甲汤或升 麻鳖甲汤。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三、扶正气,清余毒

中医病机学说认为,人体正气的虚损,乃患病必要的内在条件。“风雨寒 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对于白血病,同样是人体正气不足,复因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方可发病。发 病之后,病因病机能否消失,病根能否消除,疾病能否痊愈,关键在于正气的恢 复与否。

另一方面,在扶助正气治疗MRD的同时,必须牢记患者体内留有余毒,不 能一味纯补,慎防星星之火,以免闭门留寇。 正确的选择:补虚勿忘邪实;祛邪勿忘正虚。应将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免 犯虚虚实实之戒,可事半而功倍。

复方黄黛片: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

我们的做法:清毒片+养正片为主,随证调整用量比例,长期服用,丸药缓 图;有些类型白血病人,需加用六神丸等砷剂;最好加服中药汤剂随证治疗,可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提高疗效。 补脾肾,养肺气 《理虚元鉴》指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故扶正治疗MRD须以 补养肺脾肾,特别是调补脾肾二脏为要。这是因为,肺主气、朝百脉,外合皮 毛,为脏腑之华盖;脾主运化、统血,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肾主骨、藏精 生髓,内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三脏主人身气血阴阳之生化、敷布、转输 和调节。

具体来说,治疗MRD应注意辨脏腑、明病位;结合辨证,给予补元气、护 胃气、养营气、固卫气。甘入脾、咸入肾、辛入肺,无论药补、食补,均应重点 选用入脾、肾、肺经之品。常用药物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 药、补骨脂、鹿角胶、阿胶、紫河车、龟版、鳖甲、黄精、熟地、冬虫草、赤灵 芝、姜黄等。

五、适当运动,善养生

正气的恢复,一方面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另一方面,还可借助饮食起居调 摄、运动锻炼康复、针灸推拿气功、心理情志调理等非药物疗法来达到。故与治疗其它重大疾病一样,中医治疗MRD除了药物疗法治外,还应特别强调通过非 药物疗法,扶正气、重养生等综合治疗手段来达到最佳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运动,力所能及,不妄作劳,量力而行。

运动锻炼应注意避免两个误区:

①谋而不动;②动而太过。

1、辨证(分型)治疗:常分成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脾虚湿滞、阴虚火 旺、气血亏虚等证型。常用的治法包括益气补肾养阴,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活血 化瘀解毒等;所用方剂多为自拟方或经验方。

2、专方专药:砷剂,包括亚砷酸注射液、复方黄黛片、六神丸等。

3、针灸疗法:辨证选穴。

白血病,中医治疗真的有用吗?


4、中西医结合疗法:

(1)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化疗

(2)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放疗

(3)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靶向治疗

(4)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生物治疗

(5)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西医结合疗法一般适用于西医治疗期,对西医疗法可减毒增效,效果肯定,并能通过减少昂贵西药之用量,进而有望降低医疗费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病因病机在于邪退正衰,正虚邪 恋;多参照虚劳、伏气温病等辨证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则各有不同。

体会:MRD的表现多端,类似但并不等同于虚劳或伏气温病。

MRD的表现多端,类似但并不等同于虚劳或伏气温病。临床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观其 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白血病   白血   血象   粒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   染色体   正气   骨髓   中医药   药物   患者   细胞   中医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