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为什么是28天?要从月球周期说起......

月经周期为什么是28天?要从月球周期说起......


月经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大部分女性的月经周期长度为28天。

凑巧的是,这种规律竟然和月球周期惊人地相似,因为月亮从新月到满月、然后再回到新月的耗时是29.53天,而月球绕着地球旋转一圈需要27.55天。

这种“巧合”可能不是巧合。

最早提出月经周期和月球周期有关的人是De Lee,他在《妇产科原理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大多数女性在满月时排卵、新月时来月经。

最近一项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报告又将这一问题具体化,并表示月经周期可能会间歇性地与月球周期同步,也就是月球周期会影响月经周期[1]。

而且不止是人类,许多海洋或陆地生物的繁衍活动也是和月球周期同步的,这种安排似乎可以增加生物繁衍后代的成功率。

这也太酷了吧,难道是传说中的“昼夜节律”和“万有引力”在起作用?

月经周期为什么是28天?要从月球周期说起......

Credit: NASA/JPL-Caltech

月球周期

月球周期有3个。

一是亮度循环,即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亮度变化(月相),这一循环为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新月时亮度最低,满月时亮度最高,一个周期的长度为29.53天。

二是引力循环,即月球绕地球旋转时(椭圆形轨道)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引力差异的变化,一个周期长度为27.55天。可见,当月球靠近地球时会施加最大引力,而远离地球时会施加最小引力,这可以导致不同振幅的潮汐。

月经周期为什么是28天?要从月球周期说起......

三是回归月循环,即月球黄经连续两次等于春分点黄经所经历的时间,长度为27.32天。

会对生物繁衍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亮度循环和引力循环,其中引力循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较大,而亮度循环是调节女性月经周期的强有力因素,许多月经不调的发生都与此有关。


原理是什么?

你可能会感到好奇,假如月经周期是由月球周期操控的,那为什么不是所有女性都同一天排卵、同一天月经来潮呢?

有一种假说认为,女性的月经周期确实曾经是与月球周期同步的,就像现在自然界仍有许多动物成群结队地遵循特定季节排卵、发情和交配的节律一样。

但自从人类懂得使用火,甚至学会创造人造光源后,就破坏了这一节律。

根据女性内分泌的特点,褪黑素是受光照调节分泌的,明亮的环境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昏暗的环境会促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

有人说大多数女性在新月时来月经、满月时排卵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新月就意味着环境亮度较低,此时体内的褪黑素浓度较高,能抑制LH分泌并促进卵泡的发育。

备注说明:褪黑素通过作用于下丘脑GnRH神经元来抑制垂体释放LH。

随着满月的到来,卵泡逐渐发育成熟,满月出现时(卵泡又圆又大)所产生的亮度就会使体内的褪黑素降到最低水平,LH也因此激增到最高水平,从而诱导卵泡破裂、释放出卵子。

更有趣的是,受褪黑素水平下降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人们在满月时入睡更晚、性欲更强(褪黑素能抑制男性的性欲),而这天恰好是女性的排卵日。

想想中国的情人节(元宵),为什么会定在正月十五(满月)呢?冥冥中自有天意。

下图是一个月经周期(或月相变化)中,女性血浆的褪黑素和LH浓度变化。

月经周期为什么是28天?要从月球周期说起......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一提到多囊卵巢综合征,很多人都能联想到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但只有极少数人会关注昼夜节律紊乱,也就是明暗感知错乱、与月球周期不同步。

在我过去的文章和课程里,曾反复强调过这是继肾上腺应激(压力引起的问题,会导致雄激素分泌过多)后的另一大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原因,而且昼夜节律紊乱本身还会进一步加剧肾上腺应激,增加脱氢表雄酮的水平。

有研究发现,如果把大鼠安置在恒亮的房间下饲养,它们的睾酮水平就会升高至那些生活在正常明暗交替环境下的大鼠的3倍,而且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发情期错乱和体型发胖这些多囊病征也一览无余[2]。

月经周期为什么是28天?要从月球周期说起......

近期(2021年3月)发表于《生育和不孕》杂志的研究报告还指出,轮班制的工作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夜班和白班轮换的人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3]。

就算不需要上夜班,但在本应避光的时候暴露于人造光源,也会使时钟基因遭受破坏,这样一来,走向多囊卵巢综合征只是迟早的事。

以下错误很多人每天都在犯,例如熬夜、晚上开白光灯、整晚对着电子屏幕,躺在床上被灯光直射眼睛……

不仅如此,城市里满大街都是流光溢彩的LED 灯,光怪陆离的夜生活不仅让人彻夜难眠,更导致许多女性的月经周期越来越乱。

换言之,现在大多数女性每天晚上都在“晒太阳”,而远古时代的女性吃过晚饭后不睡觉就没别的事儿好干了,她们只有在农历十五日(满月)前后才有机会“晒月光”。

光污染已成了慢性疾病高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思考题:为什么男性熬夜时胡子长得快?


对PCOS的治疗有什么启发?

春天意味着万物复苏,人类的繁衍也不例外。

大自然把冬季设计成昼短夜长就是要为春节后的第一个满月做准备的,元宵便是一年中较容易排卵的日子,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春节后都是怀孕的“旺季”。

用光和暗来调理PCOS的灵感正源于此。

多囊患者的卵泡一直停留在卵泡期,如果要与月球周期建立同步,夜晚就必须生活在新月或峨眉月时的亮度下(很暗)。

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大草原,抬头除了弯弯的月亮和点点星光外,啥也看不到了。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我们可以拉上窗帘,早早地熄灯睡觉。只要卵泡一日不发育成熟,都要保持这么低的亮度。

等你监测到成熟卵泡时,晚上就可以到户外多见一些光了,尽管这仍然比远古时代夜晚的亮度强,但至少会比呆在室内开灯好一些。

依我观察,喜欢户外活动的人(白天徒步,夜晚散步)能设定更准的昼夜节律时钟,身体对环境的明暗及温度变化感知力也更强。

他们的睡眠质量好不用说,更重要的是月经周期规律、心情愉悦、身体健康。

所以重要的话强调三遍:

白天见光,晚上避光!
白天见光,晚上避光!
白天见光,晚上避光!


有趣的成功案例

我们遇到过一些痊愈的多囊患者,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这个原理。

例如玲姐就放弃了年入百万的工作,回乡下修心养性,一年多以来过着远离电子产品的生活,吃着自家种的菜、自家养的鸡,现在的月经比运营商催缴话费还准时。

另一些患者也有奇妙的体验,她们跨越多个时区到国外生活时,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一年里都维持着规律的月经周期,这样的反馈真的有很多。

正是有如此多有趣的成功案例,我才会一直研究昼夜节律、或者说光照变化对月经周期的影响,发文章也从不在晚上发就是这个道理。

还记得我一直都提倡大家早点睡觉、早点起床,而且想要早睡就得先习惯早起吗?

加入我们吧,从今天起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收获更规律的月经周期、更健康的身体。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相关文章(点击蓝字查看):

1. 缺乏“它”会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补充“它”却不需要花一分钱

2. 这件事做不好,吃再多药,多囊也好不了

3. 根治多囊的生活方式因素思考,原来规律作息最重要

4. 给卵巢倒个时差,可能是疗愈多囊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Helfrich-Förster C, Monecke S, Spiousas I, Hovestadt T, Mitesser O, Wehr TA. Women temporarily synchronize their menstrual cycles with the luminance and gravimetric cycles of the Moon. Sci Adv. 2021 Jan 27;7(5):eabe1358.

2. Kang X, Jia L, Shen X. Manifestation of Hyperandrogenism in the Continuous Light Exposure-Induced PCOS Rat Model. Biomed Res Int. 2015;2015:943694.

3. FangfangWang, Ningning Xie, Yan Wu,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and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2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月球   峨眉   周期   卵泡   节律   新月   引力   满月   昼夜   月经   亮度   规律   晚上   环境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