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高发骨质疏松 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医师提醒科学预防很重要

近期一则掰手腕导致骨折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骨质疏松”也再次引起大家的重视。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海慈医疗集团骨伤诊疗中心主任、脊柱外科主任杨希重主任医师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化的疾病,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日常活动中,轻微的外伤,甚至稍微用力的动作就会造成骨折,尤其是胸腰椎骨折、髋部、前臂更为多见。骨折后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提前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尤为重要。

中老年人高发骨质疏松 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医师提醒科学预防很重要

骨质疏松相关因素

1、骨吸收因素

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素增高,导致肠钙吸收减少,骨转换率加速导致骨丢失。女性更年期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细胞因子表达紊乱,而护骨素减少,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

2、骨形成因素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骨量增加最快的时期,约30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PBM)。PBM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与种族、骨折家族史、瘦高身材等临床表象,以及发育、营养和生活方式等相关联。性成熟障碍导致PBM降低,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可能性增加,发病年龄提前。所以我们说,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项”,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发病原因骨重建功能衰退。

3、骨质量下降

骨质量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包括骨的几何形态、矿化程度、微损伤积累、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等,骨质量下降导致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高。

4、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高龄、吸烟、制动、体力活动过少、酗酒、跌倒、长期卧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光照减少、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和肌肉功能减退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中老年人高发骨质疏松 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医师提醒科学预防很重要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

1、补充适量钙质: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注意钙的摄入量,多途径、多吃含钙食物来补钙。牛奶、海产品和绿叶蔬菜中含有较为丰富、可供人体吸收的钙离子。

2、摄入充足蛋白质:人到中老年需保证摄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单位,对骨基质的维护有很大作用,摄入充足的食物蛋白可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帮助。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要戒酒限酒,烟草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破坏,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

4、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的锻炼可增强骨质的强度,从很大程度上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5、适量摄入维生素D:比如通过增加日晒的方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以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形成活性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质吸收。

中老年人高发骨质疏松 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医师提醒科学预防很重要



专家提醒,以上措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但部分已经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仅仅服用碳酸钙片、维生素滴剂等药物是不够的,对于49-55岁的人群尤其是刚绝经的女性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到脊柱外科骨质疏松门诊进行骨密度测定,针对性治疗。经专业医师鉴定后,可进行医保报销。对骨质疏松症合并已有骨折的病人,在手术或者治疗同时,更要注意预防再骨折。

老年人如突然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早发现骨折,及早接受治疗。目前针对这类骨折,一般采取创伤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保障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脊柱   脆性   基质   钙质   中老年人   主任医师   骨质   生活方式   蛋白质   老年人   活性   外科   维生素   细胞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