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在红楼梦的故事中,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我想让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了。在原作中一般认为是,”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也是在这个篇章中,贾宝玉于梦中游太虚幻境并获阅《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等判词,听《红楼梦》曲。

这些判词能不能看作是故事中这些人物命运的大纲?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1. 钗黛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地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1. 元春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谱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1. 迎春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

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如此怯懦之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

  1. 探春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上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妹“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冷酷无情,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处于婢妾地位的人,竟敢逾越这个界线,冒犯她作为主子的尊严。抄检大观园,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

她“命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对无回旋的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1. 惜春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客观上,她在贾氏四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

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到底有什么用?

补充一下十二钗的结局:

黛玉死于肺痨,临死之前焚稿断痴情,毁了自己的所有,只给这个世界留了半句话:“宝玉,你好……”便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宝钗守活寡,一生无情,却也落下个无情的下场,但是宝玉给她留下了一个孩子,根据书中“兰桂齐芳”的线索,这个孩子可能叫贾桂,和贾兰一起撑起了贾府的未来。

凤姐死于很严重的妇科病,疑是贾琏这个渣男给带回来的花柳,临死把巧姐托孤刘姥姥,后来巧姐被刘姥姥庇护,凤姐一生做的好事有限,但也就是这有限的好事,回报给了女儿。

元春死于宫斗,根据判词,应该是虎年一过兔年来临之际去世的,生于元日,死于元日,空有浮华的一生,其实没拥有过属于自己的日子。

迎春被人渣丈夫虐死,但也有她不负责任的爹,和她自己的懦弱的原因。

探春远嫁他方,背井离乡,但她是大观园一众红颜中结局比较好的。

惜春出家了,这个奇怪的妹子从开始奇怪到最后,当众人都在大观园里快活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冷眼旁观,把你们画在画卷里!

史湘云嫁得如意郎君,但没过几天好日子就守寡了。女儿长大,终回不去那个眠芍的单纯少女了,悲乎哀哉。

巧姐嫁给了乡绅,但不知是不是曹公本意,本身她情节不多,十二钗的凑数人物,这里就不做探讨了。

妙玉被强盗掳走,令人惋惜,以她孤傲的性格,定然不从,结局可知,槛内人终成槛外人。强盗是个侠盗,后来跟妙玉发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李纨大嫂子早年守寡但毫不抱怨,一心一意带大贾兰,把贾兰培养成了贾府的顶梁柱。令人敬佩。

秦可卿,乳名兼美,兼黛玉之神韵,宝钗之风韵。是宝玉的启蒙老师,象征意义比较强,说是病亡,实际上是上吊羞愧而死,曹公后来改稿了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金陵   红楼梦   刘姥姥   大观园   宝玉   判词   花柳   精明能干   幻境   迎春   姊妹   封建   性格   结局   体育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