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对年轻人来说,戏曲和动漫,电影,电视剧没什么区别,他们的本质都一样,都是将纸面故事演绎出来,区别在于表现形式而已,戏曲的各种形式唱腔艺术,也不过是受限于时代技术而发展出的一种对故事本身的演绎表现形式,但现在的电影电视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令人身临其境的地步了,那么除了对戏曲本身这种表现形式特别偏爱的人来说,转而选择表现形式更真实的电影电视剧,是更好的选择,戏曲的衰落也是自然而然的了。现在年轻人不可能喜欢也不可能找出京剧的艺术兴趣,京剧讲究的是唱腔和演艺功底,并没有优美旋律和现代歌曲意境能流行致远,并且京剧依然属于地方戏,不但年轻人听不懂也很难掌握曲路,连卡拉OK也找不出曲目,所以启动不了年轻人市场,京剧就像各地地方戏一样现在无人问津很正常。未来欣赏的观众只会越来越少。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京剧包括其他传统戏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俗文化,说白了就是众多底层平民喜闻乐见的消遣方式,包括相声,评书也是。它们之前的火也是因为普通人看的人多,现在呢,普通人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去了,因为这些更好看啊。皮影戏,拉洋片除了庙会上还能看到,平时还有市场么?这就是时代进步对老物件的扬弃,想复兴很难。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不只是京剧,传统的东西丢的还少吗?根源大概很多人都想不到,其实根源在于英语地位的过度拔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英语的过度拔高导致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而中文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衰落,人们对于中文的藐视和对英文的热捧形成巨大反差,从小学到大学,哪次升学不考英语?学士,硕士,博士,职称,哪次没有英语?有考中文的吗?于是京剧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思想,手艺都在失传,这是教育大政的失败。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个人觉得原因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太少,现在是中国文学宣传普及做得太差了,80后还知道四大名著,现在00后估计四大名著是啥都不知道了,到处都是各种外国文化充斥,年轻人在最好奇的岁月里接触不到中国文化,反而是各种大片,动漫衍生产品充斥了童年生活。国内传统文化,完全吃老本,根本就不去思考去抢占市场推广自己。所以中国文化就被挤压了,2,中国传统文化体制落后,现在中国文化掌权掌势的都是老人,这些人严格遵守传统,打压新生思想和形式,看看西方古典音乐,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也开始古典流行化。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中国传统不迁就于市场,强拧市场迁就自己。3,传统文化的商业运作扶持,看看各种文化的火爆,都是建立在扶持新人上,选秀,新人奖,只有老人淘汰,扶持年轻人让年轻人成功才能吸引新血液流入,而不是整天几个老人轮流当家做主新人永无抬头之路,就真的跟郭德纲说的一样,新人只有把老人熬死了自己才有出头之路。

如果没有郭德纲的话,还会有人听京剧吗

理性地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还一个原因,我觉得是由于文革前后的影响,现代戏,样板戏,打乱了人们对京剧的认知,而其后的禁止样板戏上演,传统戏的恢复,使当时的年轻人很困惑,大多数人失去了欣赏京剧的热情。再加上改革开放,外来东西的潮涌,尤其是通俗音乐歌曲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家发现这些东西更能表现自己的情绪。因而这一代人对京剧的热情骤减。再加上老一辈艺术家的病与故,较年轻一代艺术水准达不到,像谭元寿这样的高手,与其父辈相比差距就不小,梅葆玖比之其父不如十分之一。其他人更可知了。还有一些人如李世济等人不自量力,胡乱改革,与乃师相去甚远,降低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代年轻人恰好又是现在的年轻人的父辈。他们又怎能很好地传承至现在的年轻人呢?所以,现在的孩子宁愿去相声剧场里听京剧,却不愿到京剧剧场看京剧。脉络断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京剧   地方戏   样板戏   唱腔   父辈   英语   戏曲   传统文化   中文   老人   年轻人   传统   艺术   体育   文化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