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范文」衡水12月联考(广东卷):屏时代背景,怎么写?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屏时代”。电脑、平板、手机、游戏机和电视等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逐渐占据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催生出层出不穷的文艺新玩法。对于伴随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而言,屏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思维与习惯,甚至决定了这一代人最主要的文娱形式。但与此同时,屏幕也给青少年的文化审美与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影响,不容忽视。

学校校刊拟推出相关专题讨论,围绕“青少年”“屏幕”“文化”三大关键词,向同学们征集稿件,刊载不同意见,引起大家思考。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阐述你的思考和体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范文」衡水12月联考(广东卷):屏时代背景,怎么写?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材料背景。背景介绍了一个新词——“屏时代”,大大小小的屏幕,占据着我们的生活。这一部分强调了“屏时代”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文化思维与习惯,另外一方面,屏幕也给青少年的文化审美与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影响。材料背景让我们对“屏时代”有了更多辩证思考。

第二部分是任务要求。学校围绕“青少年”“屏幕”“文化”三大关键词,向同学们征集稿件,所以这篇作文外在形式是一篇投稿。“屏幕”一词确定了本文的大主题,考生行文要切中材料,无论中心论点还是举例都不能脱离这一背景;“青少年”一词则强调“屏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让考生树立身份认同;“文化”一词则引导考生往文化层面角度思考“屏时代”产生的影响。

「解析+范文」衡水12月联考(广东卷):屏时代背景,怎么写?

那什么是文化层面呢?我们可以换成“大众文化”角度去理解。毕竟这篇文章我们不是要讨论制度、物质文明、哲学这些高大上的文化词。

“大众文化”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试想一下,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家的交流方式局限于面对面、打电话、发短信等等。“屏时代”某种意义层面带来了“屏文化”。

据相关统计,人类平均每天6小时,都与屏幕相伴。

生活的乐趣,都集中在这或大或小的屏幕之中:

也许是某场电子游戏的胜利,获得了某种满足感;

也许是某部电视剧中的人物,觉得很像现实中的“自己”;

也许是深夜读音乐底下的评论,有一种说不清的孤独和压抑

「解析+范文」衡水12月联考(广东卷):屏时代背景,怎么写?

【名师下水文】

用“屏”打开青少年的文化新世界

1.整合材料,罗列多方观点(216字)

说起“屏”,也许我们想起的是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想起的是苏轼《蝶恋花》中的“记得画屏初会遇”,想起的是辛弃疾《虞美人》中的“翠屏罗幕遮前后”。唯美诗句中的它,却本因礼法而设,起着一种隔断、遮蔽的作用。而如今说起它,我们更多想起的是“屏幕”,是一种便捷我们生活,帮助我们建立各种未曾接触关联的事物。但很多人认为,在青少年的“屏幕文化”里,它却充斥着负面的意义。

2.给出自身观点(61字)

在我看来,“屏幕文化”对青少年来说,利更大于弊。它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学习的方式,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更加炫彩的世界。

3.联系实例,给予证明(210字)

美国当代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在他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写道:“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而《学术月刊》中也曾有一篇文章中说到“屏幕文化已成为读图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电子设备普及的今天,我们已经不能避免它们的冲击,不管是通过QQ、Facebook或者Twitter建立起的“屏幕友谊”,还是抖音、快手和火山这些视频为我们建立起的“视频世界”,无不深深影响着青少年这一群体。那么既然不可避免它的影响,我们为何不选择用理性的态度去接纳?

段三~六:

开始反驳(并列/递进):

驳论点1(245——300字)(有人说…有人说…)

(1)确定对方论点1/论据1/论证1(86字)

有人说,“屏幕文化”并不等于现实意义的文化,甚至会成为了像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一种“精神寄托”。

(2)问题根源(30字)

诚然,二者虽不可相等,但为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也并不都是反面的。

(3)驳其论点1/论据1/论证1(举例/道理/比喻…82字)

不管是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B站的《历史那些事》,它们无不用一种许多青少年更愿意接纳的方式去了解文化,虽然“足不出户”,但却也“了知千里”。

(4)反问收尾(35字)

我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屏幕中介,文化又哪里会对青少年带来这样大的吸引力?

驳论点2(245——300字)(有人说…有人说…)

(1)确定对方论点2/论据2/论证2(34字)

还有人说,“屏幕文化”不仅会造现实的假象,还会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麻木。

(2)问题根源(20字)

我认为这是误解,或者说是一种过度的解读。

(3)驳其论点2/论据2/论证2(举例/道理/比喻…246字)

其实伴随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能体验到视觉上的冲击,还能接触到喜马拉雅这类音频软件推出的,像《红楼梦》全声读本这样包含“有声剧”、“解惑”与“精讲”的优秀创作。像《郦波品千古最美情诗》、《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这样的声音盛宴,甚至还有像《见字如面》这种视听结合的宝藏节目。也许这跟许多“60后”“70后”的审美方式存在着不同,但我们并不能说“屏幕文化”就会在青少年中制造所谓的“假象”甚至是造成心里的“麻木”。

「解析+范文」衡水12月联考(广东卷):屏时代背景,怎么写?

(4)反问收尾(57字)

它们反而让更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文化,欣赏文化,而这,不更好地使他们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吗?

段七:

5.态度做法结尾(108字)

“屏幕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管是视觉、听觉还是其它,我想最关键的是要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让青少年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去接触和利用“屏幕文化”,不仅能够让它充分发挥其中的价值,还能让“屏幕文化”的正面意义的到更广泛的传播。

「解析+范文」衡水12月联考(广东卷):屏时代背景,怎么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衡水   画屏   校刊   论据   大众   论点   联考   广东   层面   考生   时代背景   青少年   屏幕   态度   背景   方式   材料   时代   体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