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橙子姐姐

“扛得住事儿”的孩子,更有行走于世的勇气。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最想孩子拥有的品质是什么?

善良?勇敢?自律?孝顺?

橙子姐姐有个朋友的答案很特别,她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扛得住事儿”。

前两天她儿子在家和爷爷下象棋,往常爷爷都是让着孙子的,但这一次老人稍微认真了些,爷爷赢了,孙子输了。

孩子反应很大,不仅把棋扔了,还气得哭起来。被她训了几句后,小家伙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的,不愿意搭理妈妈和爷爷。

朋友叹气说:“唉,也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的心变得像玻璃一样,一点小小的失败挫折就受不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其实,不止我这位朋友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有着一颗易碎的”玻璃心“。

遇到挫折的时候,反应小点的就是哭闹撒泼或者垂头丧气;反应大的就是对自己失掉信心,甚至绝望到跑去自杀。

为什么,这样的悲剧在这几年里发生得越来越多?

事情的起因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低太差了!简单来说,就是逆商太低。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1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斯托茨曾提出「逆商」的概念,“逆商”就是一个人化解并超越挫折的能力。

要知道,逆商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逆商低的人,即使面对小小的挫折,也很容易就放弃前行的勇气。而逆商高的人,抗压能力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是这样一个高逆商的代表。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他两次参加高考,都在英语上惨败,第一次考了33分,第二次考了了55分,都没有达到目标院校的录取线。

当时身边的人几乎都以为农村家庭出身的他只能“认命”去打工了,但他依然坚持再考一次,最终以英语95分的成绩考进了北大。

后来他从北大走出来后,创办了中国英语教育培训领域的领头羊。

谈及今日成功的原因,俞敏洪自己说“我的逆商能力加上情商能力,再加上我通过勤奋弥补的智商的不足,最后做成了我今天的一些事业。”

2

橙子姐姐经常会收到大家的留言说,现在的孩子很不好管,抗压能力太低了,打不得骂不得,动不动就要留下心理阴影。

其实,问题不是在于不好管,而是怕管得太晚,挫折教育一定要趁早。

那应该在什么时候呢?

6岁左右,在孩子上小学以前。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犯罪心理研究学者李玫瑾教授说过:

6岁之前,必须学会跟孩子说“不行”。如果过了6岁,基本就晚了。因为有些教育,等我们有经验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当孩子6岁时,请求被父母拒绝了,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可能会痛哭或者撒泼打滚。

但此外,他没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学会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接受、服从、遵守。

他会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爸爸妈妈虽然爱他,但绝不可能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

他们于是学会接纳挫折,克制任性,懂得自我管理。当他们之后再向他人提出请求时,会先在心里进行衡量,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而如果等到孩子青春期了,你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除了哭闹、打滚,还有更多威胁父母的选项:离家出走、报复他人、跳楼自杀等。

所以,最迟在孩子6岁,父母就要学会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说「不」。拒绝,就是孩子挫折教育的开始。

3

讲到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很多父母会认为: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多给孩子些打击,让他有很糟糕的感觉,这样就会让孩子变得耐挫了。

其实,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

不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挫折,孩子就成长了,就有了抗挫力。

人为给孩子设障,打击、打压孩子,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逆商呢?其实也不难。

一、给予孩子正确的挫折认识:

告诉孩子:「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多鼓励孩子坚持到底, 让孩子相信自己有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有勇气面对挫折。

其次,要把失败归因于自己采取的方法不对,或者努力的程度不足,那么孩子会有进一步成长与改进的动力。

二、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在陪孩子玩耍时,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

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也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三、把解决问题能力还给孩子,而不是代劳:

生活中,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打扫卫生......当孩子面对这么多人生中的小挑战,父母也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不是一手包办。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要允许他大哭,允许他哭过之后,意识到问题还要自己解决,而不是置之不理。

四、认同、疏解孩子情绪:

孩子们所面对的问题,对大人来说都很小,但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寻求父母的帮助,一定要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帮助孩子一起战胜困难。

很多时候,父母家人的陪伴,共同面对,能让他们产生更多更大的勇气来面对挫折。

五、鼓励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面对困难,有些情绪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发泄出来,不要一味去打压。可以让孩子发泄,但也要鼓励孩子继续。

要知道,治理洪水最好的办法永远不是堵,而是疏通。负面情绪没有那么可怕,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内心的脆弱,宣泄,才是治疗良方。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几米在漫画中说的那样: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

-END-

来源:央视新闻、画啦啦少儿美术

编辑:Lora

审核:徐霞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如果不把“橙长ing”设置为星标★你就很可能看不到我们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玻璃心”?

get正确育儿姿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孩子   孙子   橙子   英语   挫折   爷爷   勇气   情绪   困难   姐姐   父母   能力   心理   朋友   更多   玻璃心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