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雅贺·国学立魂·李建新

文·李建新

(一)

《棋道・再传播》“薪火相传”《棋道・微传播》,继续围绕“棋道与社会”展开多维论述,与此同时,创建“棋学”在本书中“提上了议事日程”。

“棋学”应该有自己的范式,完全可以单独“建制”。不久的将来,人们或许就可以擦开它的面纱。在创建“棋学”的过程中,需要借鉴、需要融合、需要宽广的思维和立体的视野、需要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也需要整个“国学”“家族势力”的大力“帮衬”。“琴、书、画”是“棋学”“家族”的“近亲”。

先哲组合“琴棋书画”为一个“联合体”,自有道理。在琴学、书学、画学早已有了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情况下,“棋学”的创建理论上应该站得住脚。

为“棋学”搞一个合法的“户籍”,是“琴棋书画”家族的一大幸事,最应该为其“张罗”和站出来唱贺的,自然应该是家族成员中的“琴、书、画”三胞胎。

念及于此,在“棋学”创建的过程中,我特意邀请“琴、书、画”作为超级“外援”来为“棋学”的创建站台!

翰墨雅贺·国学立魂·李建新

“国粹聚首、名家题贺”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板块。

响当当的诗书画名家以书法、绘画、诗歌的方式对《棋道・再传播》“国学唱贺”,体现出了学者、书画家们对发展传统文化的支持,对“棋学”创建的鼓励,对人文社会科学服务于社会的初心乘持!

这是一种融合视野下的文化创造的“复读”,是对“整合”国学并提升其学理的一种肯定,也是我的诗、书、画界的朋友们与我在这个学术问题上的神魂契合。

(二)

方汉奇教授是名满天下的新闻传播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原国务院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因为研究新闻教育,在1999年的时候我就与方先生结下了“笔墨之缘、师生之谊”,自拜师方先生以来一直沐浴先生的教诲与泽惠到今天。方先生毫无保留、有求必应地自我以学术方面的指导近20年,还曾经亲自撰文《人民日报》“新闻教育的历史画卷”,对研究成果予以衰扬;此外,先生还曾经为我的至少3部专著写序,对一个“私塾弟子”的帮助“体现在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上”,这其中就包括了方先生给我2016年底出版的《棋道・微传播》写的序“借棋道、新闻天地宽”。

真的不忍心、也不敢再次劳驾一个九旬老者,而且是在“几年前”就表态不再为任何人写序的慈祥善良的长者(方老2016年给《棋道・微传插》写序,是一种破戒,详情书中有披露)。

出于一种习惯性的尊敬和请教,把《棋道・再传插》完稿的消息告诉他的时候,分明感知到电话那头老人家的高兴,他还饶有趣味地和我聊了Alpha Go 与人类的对弈,并“发表了”看似电脑与人对弈,实则也是“人与人的对弈”等诸多灼见。

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收藏一幅方老的墨宝作为受教于他的一种“纪念”。这样的想法持续了将近20年,但一直没敢开口。这一次,借《棋道・再传播》出版之“天赐良机”,向方老“斗”了一回胆。让我喜大普奔的是,几天之后,他的高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也是王润泽先生打来电话,要邮寄地址,两天之后,方老的墨宝“顺风”抵达,顿时寒舍缘此而变得生辉溢彩。

“借棋道,新闻天地宽”是先生给《棋道・微传播》写序的标题,这次老人家用书法的方式再次表达这个意思,应该说是先生的一番“然费苦心”;“新闻棋学潮头立,方识丛中有卧虎”,其中的“方”很耐品。两幅作品中分别有“建新弟子”“弟子建新”的字样,一对新闻学的师生关系就增了文化互动的版本。

翰墨雅贺·国学立魂·李建新

(三)

石毅先生是“中国业余棋坛总司令”,他还是“中国红色书法家第一人”!在书法方面的造询也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在探究棋道、棋文化以及诗词书画等诸多方面,尽管我用尽了孙猴子一样的“七十二般武艺”,但就成果而论,可能还难望石老的项背。

实事求是的讲,我对棋的“入情”“痴情”,于1988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0届29次的“棋友杯”密不可分,而“棋友杯”的创办者,正是石毅先生。

2014年,我玩票似地写的有关象棋的文章“入了石老的法眼”,石老担任总编辑的《棋友》杂志,在上海首设记者站,我荣幸地被聘为“站长”。

缘此,我与石老有了更多的交流,请教也就更便当与频繁,对棋道的理解和思考也在这一时期多了起来。深究下去,感觉其中的许多内容不仅仅适用于棋,也适用于社会,适用于新闻传播学。这一“意外的发现与收获”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武器。

2016年12月31日,《棋友》的一纸“红头文件”又给我戴了一顶“《棋友》杂志社副总编辑”的帽子。客观的讲,无论我担任站长还是副总编辑,均没有具体的工作与任务,自由度很大,现在看来,这是石老走出的“妙手”,他借此把我拉在了棋的身边,给了我观察思考棋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出了许多我的深入论棋的灵感并鼓励我大胆的发现。《棋道・微传播》《棋道・再传播》就是一个他支持鼓励的结晶。

因此,当《棋道・微传播》出版的时候,石老写了4位写序者中最长的一篇序文“为中国棋道·微传播第一人点赞”,笔含浓情、引经据典地把我“抬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不宁唯是,在那本专著中,石老就首先“輸墨大贺”,惠赐了书中唯一的一件书法作品。

对于《棋道・再传播》的出版,石老乐观欣成、诗书同贺、诗书文“三箭齐发”,再次昭示了老人家对一个后学的鼓励!

(四)

大勇先生本名张勇,是我最新结识的一位书画名家。

2017年10月14至15日,我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入住具有独特棋文化前味的五星酒店杭州天元大厦。

大厦里有许多落款“大勇”的书画作品,很是为大厦“金壁增辉”!对书画有兴趣的人来讲,这些书画真的会勾住你的魂,在这里端详再长的时间,也总难尽兴。

巧的是,在这次峰会期间,我荣幸的认识了这位有着“中国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副院长、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顾问、杭州市棋类协会主席、杭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主席”等头衔的名家。

棋道、棋学与翰墨作媒,我们“一见如故”。回上海后,我寄《棋道・微传播》一书并两幅书法作品给大勇先生,并透露了《棋道・再传播》将出的消息。三天之后,大勇先生从杭州回寄了书法作品,以表对《棋道・再传播》出版的“祝贺之意”,同时寄来了《墨海文风——大勇书法精品集》一本,使我在数日之内贅趋到大勇先生的翰情墨意,奢华地享受艺术家的养眼杰作。

(五)

王巨寿先生是太原理工大学离休干部,我毕业留校的时候他是该校分管科研的领导,因为有相同的爱好,他视我为子侄,我尊他为父辈。他的狂草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类。王老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法开始勃兴的时候,创办了太原理工大学书法协会,刚刚毕业的我荣任协会秘书长。盛名之下,我的书法学习与研究由此被迫提前改道“上高速”。

宋富盛先生在中青年时代就在全国书坛崭露头角,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他担任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处处长的时候,我是太原理工大学学报主任,我们由此结缘。我特别欣赏他书法的灵秀与高雅,遂多有请教。宋先生在出版方面的造诣同样精深,在他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的时候,是该社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为此,作为新闻记者的我曾经在《中国改革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进行过报道。我知道人们喜欢宋先生的字,而我的字自己感觉总“拿不出手”,所以,在许多时候,别人向我求字的时候,我往往“转求”宋先生,先生对此倒也路达,能满足的总是满足,不提任何条件。当他成为书法大家,有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头衔的时候,他依然是这样对待向他求字的人。

李才旺先生是个“大官”,曾经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主任等要职,同时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书画家、出版过诗集、画集、散文集等,是个“大秀才”。因为我早年曾经有几年《中国企业报》山西记者站新闻中心主任的挂职,因此结识了才旺主任。才旺办公室一个最显著的陈设就是一个大大的写字台,一擦宣纸,一个笔架挂满大大小小的毛笔。每次到他办公室,聊起书法的时候,他总是建言我“要几笔”,他的学术专著《李才旺艺术论》中,还收录了我的几篇文章。

朱鹏高先生是当代知名的书画家,上海市华侨书画院、上海海上书画院院长,作品已经从上海滩走向了世界。在朱先生为上海大学的书画爱好者讲授书画的过程中我们结缘。

刘克明先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知名学者,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与教学的权威专家,诗书兼工,学识渊博,有浩然正气。

翰墨雅贺·国学立魂·李建新

1996年,我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的时候,经常看见克明先生在办公室里写字作篆。他的博士导师,时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杨叔子院士极力提倡在工科院校开展人物艺术教育,刘先生是拥护者、支持者、践行者。

耿直、仗义执言、眼里揉不进哪怕一粒微小的沙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等是克明先生与我的“共性”,因为性相近,很快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校期间,我就曾收藏了刘先生的几幅作品。
殷嘉祥、姚铭是复旦大学的书画名家。2003年我在复旦大学进行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的同时,开始了包括与他们两位在内的诸多复旦书画名家的书画交流。书画研究、创作、交流在复旦很有名气场。书画+象棋+新闻是我与复旦难舍难分的“三维空间”。

黄福霆、张长虹是我的上海大学的同事。福霊先生的作品跨身国礼的行列,邀请他表演和讲学的单位和粉丝很多,长虹博士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是书画经院派代表人物。

黄炜是上海大学新闻教育的创办者之一,黄渊青是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具有极高的艺术素养的优秀青年教师,也是有专门的经纪公司经营他的作品的成功艺术家。

马殿荣先生久闻大名,季林雄(快活林)先生是活跃在上海棋坛的文人和组织家。

这些诗书画的前辈和朋友们悉数答应我的请求之后,纷纷及时的赏赐了作品。一时间,我的陋室被墨宝所据,馨香四溢。其中,刘克明教授在第一次寄来作品之后,自己感觉不满意,过了几天又再寄作品,电话、电子邮件交流十数次。

我突然感到,这些大师们的助力,是学术和艺术中最高境界,是学术和艺术持续发展并取得突破的巨大力量和不竭之源!

求之于术理;
痴情于艺术;
资志于往来;
醉心于文字!

《棋道・再传播》能够有如此多的书画名家做“亲友团”,相信它会在文化与艺术中绽放不一样的芳华!

李建新


本文原创作者属李建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山西省   棋友   复旦   翰墨   墨宝   书法作品   诗书   传播学   杭州   国学   中国   书法   书画   艺术   作品   文化   体育   新闻   李建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