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中的“马”理论上的探讨,一马多捉导致得子,独马擒孤士

阵形结构特点:一方的棋子同时捉吃对方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棋子即称多捉。但主捉子既可是一个,亦可是二个(甚或更多)根据上述区别。

一子多捉包括将(帅)在内象棋中的任一兵种,均可成为一子多捉系统中的主捉子。这是简单的常识,无逐一列举的必要。不过对于马、炮这二兵种来说,它们成为一子多捉中的主捉子不仅出现频率较高,且涉艺未深者也未必能达到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自如的程度。所以这里特别提出来分别加以研究探讨。因若能熟练地掌握该二兵种的多捉技巧并达到从理论的高度上加深其认识,则不仅对棋艺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且对其它兵种的一子多捉来讲,也就很容易自己从实战中去加以领会和把握了。

一马多捉,马在弈战之中,素有“八面威风”之称。故有必要先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1)一马多捉的理论探讨

下图1所示,设O点为马所在位置,若将实战中其它棋子的干扰制约因素排开不计,则O点周围的A, B, C, D, E, F, G, H八个点均是O点马可以一步走到之处,反之亦然。

象棋中的“马”理论上的探讨,一马多捉导致得子,独马擒孤士

图1

现在我们先设想用一条曲线将A、B等八个点连接起来,那么这条曲线也就正好构成了一个以O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圈(因可把棋盘上每相邻两个点的距离设定为1)O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团圈,姑且替它取名为“可达圈”。于是也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一方的马位于圆心O上时,“可达圈”上若有两个(或更多)真实受捉子,即意味着一马多捉系统已经形成。

“可达圈”上的两个受捉子的结构形式可归结为以下六种情况,这是我们应该熟悉并牢记的。

一是“短直线”形(亦可称“间一直线”形),图中A与B, C与D,E与F、间只隔一个点,故同属此类;

二是“长直线”形“亦可称“间三直线”形,图中A与F,B与E,C与H,D与G分别在同一直线上,但中间隔了三个点,故同属此类;

三是“口”形(或称“小方块”形),图中A与H, B与C, D与E,F与G分别在“口”的两对角上,故同属此类;

四是“口井”形(意即“大口”之内有一“井”,此亦可称“大方块”形),图中A与D, B与G, C与F、E与H分别在此形成的两对角线上,故同属此类;

五是“目”形,图中A与C,C与E, E与G,G与A, B与D, D与F, F与H,H与B分别在“目”的两对角上,故同属此类;

六是“双田”之形,图中A与E, B与F, C与G, D与H分别在“双田”的两对角上,故同属此类。

熟悉并牢记以上六种“形”的意义在于可增强对局势的敏感度。因为一马多捉系统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不仅有自己的结构形式,而且也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因此也就有必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之作进一步的研究。

从动态方面考察,当一方的两个可能受捉子的位置关系已属上述六种“形”中的某一种时,若另一方的马且又与该二子“共圈”(即同在一个“可达圈”之上),此时若无其它棋子的干扰、制约因素存在,则应视为一种一马多捉型“亚结构”(因下步马可从“可达圈”直接跳到“圆心”从而形成一马多捉型结构系统。

诚然,即使已经形成了一马多捉型结构,也未可断言就一定能谋得对方的子(尤其是当两个受捉子的位置呈“口”或“目”形时得子的可能性还要小一些)。但我们也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对一马多捉的理论探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认为,上面所提出的受捉子的位置关系的六种“形”,以及“可达圈”、“共圈”、“亚结构”等概念对于弈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的。

(2)一马多捉的战例分析

如图2所示,是“独马擒孤士”所必经的一种阵形。在目前形势之下究竟如何才能擒得孤士呢?初学者不妨先自己试试,看怎样能想出办法使将、士、马都进到“可达圈”上来。

象棋中的“马”理论上的探讨,一马多捉导致得子,独马擒孤士

图2,马擒单士

着法红先:

①马四退五,将4进1。

②马五进三,士5退4。

③马三退四,将4退1。

④马四进六,将4进1。

⑤马六进八,士4进5。

⑥马八进七,将4退1。

⑦马七退五踩士胜!

象棋中的“马”理论上的探讨,一马多捉导致得子,独马擒孤士

独马擒孤士的动态棋谱

红方马多捉导致得子均借助了其它棋子的作用。在图2中,红方最后走马八进七既叫将且捉士时,黑走将4退1本可使黑士生根,只是由于红帅于中路露面。才使红马可白吃一士。

本人总觉了一套“独马擒孤士”的口决:一步跳中兵位将,两步钓鱼位蹬士,三步回马倒骑河,四跳士角炮教头,五步直奔炮烽台,六步走到底象位,七步赶禅擒花士!

可见在一马双捉中,特别是两个受捉子呈“r]”以及呈“目”形时,导致得子时的可能性并非很大。这类情况下的得子,大多须凭借其它条件。一炮多捉型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同线多捉与异线多捉。与一马多捉系统有一个结构的形成过程一样,一炮多捉系统的形成一般也要经历一个由亚结构到准结构再到完整结构的演进过程。

多子多捉与一子捉相比,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特点,区别只在于主捉子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故勿需重复。多子多捉局面的形成,也常与一着多用相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子时   阵形   圆心   兵种   棋子   象棋   直线   干扰   形式   位置   过程   两个   理论   结构   动态   体育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