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亿人出行的国庆,高速路上“堵”出人间百态,你中招了吗?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你也预判了我的预判,所以,我们都堵在了路上。”

惊不惊喜?

2021年的十一黄金周,据统计全国国内出游5.15亿人次,虽相比往年较少,但这又“堵”又“挤”的劲儿是一点也不弱于往年。

从9月30日晚上开始,部分高速公路就已经寸步难行,都想着早点走可能不会赶上堵车潮,奈何这样想的人多了,即便不堵车的时段,也开始堵了。

若论车辆拥堵的最高境界是啥?微博上有一网友爆料,9月30日晚,从上海出城上高速时遇上大堵车,4小时仅移动1公里路,最堵的时1小时才挪动100米,按这速度,苏大神9秒83的百米成绩,可以这高速上连超几十辆车。

当然,堵车最头疼的可不是车不动,而是动辄几个小时里,吃喝拉撒睡都很麻烦,还得想法子找乐,才不至于让自己在大堵车的环境中暴走。

关于这一点,各地网友们也是在各自的高速、快速路上大显神通。

最火的当属“五菱”小伙给“保时捷”女神递饼干的一幕,莫名开启的暧昧模式,可算给周边正准备吃零食的车主们喂了一口狗粮,与堵车相比,自己的心反倒更堵了。

5.15亿人出行的国庆,高速路上“堵”出人间百态,你中招了吗?

除此之外,还有堵车打麻将的,下车踩水玩的,吃火锅的,烤串的,更奇葩的是居然有位车主在高速路上开车遛狗,看狗子在众车主惊讶的目光注视中,还依旧可以走出淡定从容的步伐,一定有社交NB症吧。

5.15亿人出行的国庆,高速路上“堵”出人间百态,你中招了吗?

与选择自驾,被迫堵在路上的小伙伴相比,那些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伙伴们,就显得惬意不少。

虽然今年国庆出行的人数也不少,但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不仅缩短了两地之间的往返时间,还增加了车的班次,大大便利了伙伴们的假期出行。

“挤虽然挤一点,但好在不堵车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巨大的出行人流量,对全国各地的交通而言,是一大挑战,尤其是那些排在前列的热门旅行城市,人流量的密集,非常容易造成大面积拥堵,降低游客的城市旅行体验。

而作为游客城市出行的首选,轨道交通在每年的节假日期间,将肩负起重大使命。

这不,以热门旅行城市重庆为例,作为国内知名的“堵城”,加上魔幻的8D道路,来重庆旅行的游客,几乎大部分都选择了便利的轨道交通。

为此,重庆轨道交通官方为了迎接这一巨大人流量,即可推出了国庆期间延长末班车发车时间,缩短各线路行车间隙,甚至开通了互联互通直快列车,大大便利了游客在国庆假期期间的城市出行。

5.15亿人出行的国庆,高速路上“堵”出人间百态,你中招了吗?

不仅是重庆,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都为节假日游客的出行,提供了相应人性化的轨道运营时间调整,极大地满足了游客们的出行需求。

而这如此大流量的游客出行,以及如此人性化又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倒让不少外国网友都开始羡慕起我们中国游客。

当然,还是有少部分外国网友会发出“酸味浓重”的质疑,有不相信我们假期出行数据的,有质疑我们防疫工作成果的,更有甚者会直接质疑我们的轨道交通,宣称:

“中国的首条地铁,又不是自己独立建造的。”

对于这样的言论,部门国人只得不置可否地笑笑,因为当年全中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的建设,的确喊了“外援”,但就这条地铁线算不算我国独立建设,且听我再说道说道。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爷爷就提出:

“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

提出这一想法的原因,一来是便于民,对于小汽车还并不多,公交车“一票难求”的状况而言,若是有一条又快、间隔时长又短的地铁,那无疑能大大缓解人民的出行压力。

再者,修建地铁还有着战略意义,看看1941年德国大举进犯莫斯科的时候,莫斯科那条运营6年的地铁,不仅帮助莫斯科市民躲避战火,还成了苏联军队的战时指挥部,用处可大着呢?

但修地铁的想法是好的,问题是怎么修?新中国成立之初,正是百废待兴的时期,这时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修一个“时髦”玩意,那可是相当费劲。

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懂这方面的技术人员。

无奈,这才有了外国人口中“中国首条地铁线不是中国人所修”的把柄,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请来了苏联的专家团队过来指导。

最初的地铁建设方案,也的确是人苏联专家帮忙一起研究出来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得频繁派技术人员去苏联学习,这些人力物力投入之多,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而言,是相当困难的。

不仅如此,原定1961年7月1日的北京地下铁道建设开工日期,也因为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而被迫搁置,予指导1965年的2月7日,才正式开始动工。

这一动工,又一个4年过去了,终于赶在1969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口,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辆地铁列车,缓缓从古城站驶出,一直到如今2021年的国庆,整整过去了52年。

5.15亿人出行的国庆,高速路上“堵”出人间百态,你中招了吗?

虽然在那个时期,我们难免由于技术知识的匮乏,而选择寻求外界帮助,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加上自主设计与建造,使得那双双建造起中国首条地铁的手,始终是坚韧的老一辈中国轨道人,谁能说我们自己的首条地铁线,不是我们自己修的呢?

再回到52年后的今天,中国在轨道交通这一领域中,已经走在了发展前列。

从地铁到轻轨,从动车到高铁,再到如今科技感满满的磁悬浮列车,时速高达600公里,如果广泛应用到各个城市,那国民的出行,将会达到怎样便利的程度?这无疑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发展,也是令无数外国人感到震惊的发展。

如今,在2021年10月9日—10日期间,有一场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以“智赋城轨,慧行致远”为主题的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将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会展中心,拉开隆重的序幕。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重要的综合类大展。

北京轨道展,结合了轨道交通“十三五”成果总结与“十四五”规划展望,围绕“智慧城轨落地实践”,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城轨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相呼应,展现智慧城轨落地成果,展现未来前景。

此次的2021北京轨道展,不仅吸引来了300多家优质企业齐聚京城,还将会有众多国内外领先企业在轨道展上上演年度首秀,并在近3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上带来最新产品与技术,盛况空前。

不仅如此,为了普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联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举办开放参观活动。

还会在会展期间,邀请各大官媒与自媒体进行采访直播,多维度进行传播。

还将面向行业及社会招募“车迷”,自9日上午分批次由专人带团观展,就实车展示、创新技术等内容,为广大车迷朋友提供一站式VIP服务。

展会现场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为您带来多层次、全方位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多多,欢迎展商和观众参与。

详情请留意“人民城轨 APP-- 展会服务”或北京展官方微信,活动以现场实际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国庆   莫斯科   苏联   铁线   人流量   重庆   北京   中国   轨道   轨道交通   列车   地铁   路上   人间   游客   交通   城市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