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乐于学习的前提,教育方式都应该“因材施教”

在普遍大众的眼里,学习成绩优异,对于未来必然是大有作为的。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未必全然如此,是否学习?是否适合学习?是否愿意学习?


这才是我们需要去考量的标准。


“兴趣”是乐于学习的前提,教育方式都应该“因材施教”

当然,作为公民最基本的九年义务是需要完成的,无论你成人后从事什么行业,知识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在接受完基础的教育之后,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成绩总会有天壤之别,


成绩好的莫过于天资聪颖、好学、家长施压等方式。


而成绩差的同学则学习能力差、智力问题、家长辅导方式等问题。


不是每个成绩好的孩子就天生成绩好,他们一定是用了比其他孩子多的时间或是正确的学习方式造成的成果。


成绩差的孩子也并非是智商问题,他们只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学习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只要愿意发掘,必然能大有一番作为。


“兴趣”是乐于学习的前提,教育方式都应该“因材施教”

家里的孩子都年少时,亲朋好友间互相攀比的是成绩,待成年时互相攀比的是学校,待就业时,互相攀比的是薪资。


感觉这一生都活在攀比之中,甚至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那谁又考虑过孩子自己的梦想谁来实现呢?又到下一代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但凡有过人之处的人,都是有异于其他孩子的,甚至会被当成异类,但就是他们独特的性格,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出了伟大的成绩。


“兴趣”是乐于学习的前提,教育方式都应该“因材施教”


伟大的美国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虽上学时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但庆幸自己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能够深信自己的孩子是个有才华的人,母亲的教育和鼓励使爱迪生能够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成长,这个亦师亦母的母亲,成为了爱迪生成长路上最强有力的支撑。


很多时候孩子能在学业上表达热爱,各科成绩优异自然是比较开心的事,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喜爱读书这条路,

“兴趣”是乐于学习的前提,教育方式都应该“因材施教”

​如果孩子能有其他专注的事,不如进入他们喜爱的世界看看,也许是另一番光景,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并能以之维持生活,那将是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


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只要自己善于不断尝试,善于发现,总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爱迪生   托马斯   低能儿   方式   大有作为   因材施教   发明家   优异   专注   前提   喜爱   家长   母亲   兴趣   成绩   领域   梦想   孩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