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不宜过了头


保护不宜过了头


保护不宜过了头

自从开通了网上办、掌上办业务以来,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好衣食住行等众多业务,节省了时间,方便了你我,提高了效率,社会赞誉有加。但是,随着数据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网办事项设置密码的要求日益普遍、标准渐高,密码有变“烦心码”、保护有变过了头的倾向。

一是密码构成复杂。绝大多数网办业务,基本都有密码数字不少于多少位,英文大小写字母多少位的要求。孤立地看,这样设置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密码之“秘”在于私,记在心里最安全,写在本子上恐泄秘。短时间可能记得住,时间一长容易忘,网上登录就受阻被卡。年轻人记全记准尚且不易,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忘事快记不准,一旦忘记登录密码,快事就办成慢事、烦心事。

二是密码设置一刀切。现在几乎所有的网上业务都要求设置密码,哪怕是一些居民日常服务性质的事项,点击进入无一例外要求设置密码,同样要求多少位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小写英文字母。比如在网上医院挂号、在网上影院购票、网上预约打疫苗……都要求设置一大串密码。由于不是经常办理事项,密码更容易忘记。

三是区别对待不够。网上业务成百上千,有经济金融类,有求医问药和交通出行类;有关切类事项,有一般性事项。每一类事项的权益保护有轻有重、有高有低,并无必要都设置密码这一安全屏障,给予区别对待似乎更科学合理。不宜事无轻重大小都要设置密码,更不能走向“无事不码, 无码不繁”的怪圈。

其实,居民被密码烦扰的问题已有时日,只是设事方听不见或装着没听见,继续自顾自的“一设了之”,却在不经意间把为民变成“扰民”、把保护变成“损害”,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设置密码的应有作用,让好端端的网办事项变了味。解决好这个问题并不难,多些为民情怀少些以我为主,多些区别对待少些千篇一律,多些一码通用少些一事一码,多些功能整合少些繁苛流程。

民生实事网上办已经是革命性进步,如何统筹好安全快捷、方便易行的关系,从密码改设做起,或许是一个突破口。(积量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无事   快事   成百上千   阿拉伯数字   求医问药   中老年人   易行   区别   居民   事项   大小   密码   业务   时间   体育   网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