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必须用实招


“双减”必须用实招

近期,中办、国办发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的意见,主旨是校内减作业、校外减培训。这是建国以来以中央名义为义务教育减负的第一个重要文件,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内课外沉重负担的深切担忧和全面减负的鲜明态度,切中社会时弊,十分紧迫必要。

“双减”必须用实招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小学生出了校门进“二校门(培训班)”,中学生作业成堆晦涩难解,午夜睡不了、清晨要早起是常态。有人戏称,中国现在“唯农民工和中学生最辛苦”。学生不堪重负,家长叫苦不迭,盼减负成为全社会共识。如今,中央出台了“双减”好政策,如何减负万众瞩目。一是做好“加减法”。“双减”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加,“减”下来的时间怎么学、学什么要有统筹安排,有必要适当减少语数外文史地教学时间,相应增加德育、体育、美术、音乐和社会实践的学习内容,真正按德智体美劳的标准组织教与学。二是建立新规范。“双减”民心所向,但习惯势力的影响和升学竞争的压力尚在,打消疑虑心悦诚服搞“双减”说易行难。现阶段通过“一刀切”或“切一刀”的强硬措施扭转重负局面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建章立制,靠完善的体制机制落实“双减”、规范“双减”,使“双减”真正减到位、减到底、不反弹。三是抓住“牛鼻子”。课堂作业多、课外培训多是增加学生负担的主要原因,但根源在校内、着力点也在校内。必须围绕“应教尽教、吃饱吃好”这个重点减作业、减培训,确保学得扎实,减有份量,家长配合,社会助力。

“双减”必须用实招

尽快转变长期形成的教学定式和培训模式,构建完全适应全新的“双减”格局道阻且长,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通过源头治理、减量转型和教学改革等综合施策,还中小学生一个阳光的成长环境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良好空间。(积量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党中央   份量   外文   民心所向   建章立制   实招   德智体   作业   课外   校内   义务教育   中小学生   中学生   负担   时间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