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后记问题四

问题四:孔子思想的未来会是什么?

  在为政第二篇中,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那么今天我们问孔子思想的未来会是什么呢?我想最好的方法还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从朝代更替,得失损益,以史为镜,照见未来。

  孔子公元前479年肉身就告别人世,到今天公元2019年3月5日,2498年过去了。如果按30年一世计算(平均30岁结婚生子有了下一代),大概83世(代);如果按20年一世计算(比如孔子就是19岁成婚,20岁就有了儿子伯鱼),距今则大概125世(代)了。

  孔子停止思想已然近2500年,百世已过,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前赴后继、不厌其烦的要“以己度人”继续替孔子去思想呢?

  孔子出身“布衣”,他自己说自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既然布衣,自然是百姓的思想。纵观《论语》,其中孔子臧否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位”“有政”之人,不是诸侯就是大夫,或是给诸侯、大夫打工的“士”,按现在的话讲,都是掌握和支配社会公共资源“有头有脸”的人。应该说,《论语》虽然是读书人读的,但却是读给帝王将相听的,给帝王将相讲如何像人一样做帝王将相,为政以“正”,做人成“仁”。

  当然,历史是客观的,历史观却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历史观不同,也就是说虽然对着同一面镜子,视角不同,看见的景象各异。或者说,同一个人或事物,照不同曲面的镜子,所映射看见的“镜”界自然不同。“以史为鉴”,结论不一,因人而异,并非怪事。同一部《论语》,读出不同的孔子和孔子思想,也很正常。

  既然孔子思想原来是什么,都难下定论,那么孔子思想的未来会是什么,更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命题。

  有争论,才有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论语   百世   以己度人   孔子   有头有脸   帝王将相   历史观   损益   读书人   布衣   诸侯   后记   大夫   思想   自然   未来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