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来源:微信公众号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前言:

2021年8月26日,北大学子吴谢宇因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他在庭上以“帮母亲摆脱痛苦”为理由替自己辩护,企图减轻罪行。

而他当时决定“弑母”的那一刻,就决定他所有的罪行都不足以让人原谅。

死刑就是死刑,任何的借口都不能成为他剥夺别人生命的理由。

本文不存在帮吴谢宇洗白,也不是替杀人犯共情,法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我只是想通过吴谢宇这个案例,写写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反思,以及我们普通人能够从中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吴谢宇被抓之后,他的高中同学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去吴谢宇的家里玩,吴谢宇的妈妈就问他成绩怎么样,他说不太好,然后吴谢宇的妈妈扭头就走了。

后来他去上厕所的时候,就听到吴谢宇的妈妈对吴谢宇说,少跟这样的同学来往,没什么好处。

他听到吴谢宇妈妈说这样话之后,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再也没有去他家玩过。

再之后,他和吴谢宇一起玩,他妈妈晚上会打4—5个电话过来,一直叫他回去。

而且她还会跟他们班主任打小报告,说他们聚在一起玩游戏,影响吴谢宇学习,导致他总是被班主任批评。

后来他再也没有和吴谢宇来往过了,当他看到吴谢宇出事之后,觉得很惋惜。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吴谢宇的妈妈是一名老师,原则性很强,道德洁癖感很高,对成绩极其看重。

从小到大她对吴谢宇的要求很高,而吴谢宇在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于是母子二人相依,就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母亲对他的影响和控制尤为过甚。

在庭审的时候,吴谢宇说: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能把考试考好,是我对我爸我妈的唯一意义。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我看过吴谢宇的整个庭审,在整个庭审中,吴谢宇只情绪激动哭过一次,那是他父亲死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父亲带着他去参加英语培训班,那一年中考,吴谢宇考了整个福州市的第二名,他的父亲非常为他自豪,他对老师说:我儿子考了福州第二名,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可是半年过后,他的父亲去世,吴谢宇哭着说:我爸去世之后,我期末考试还考了第一名,可是没用了,考多少个第一名都没有用了…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不知道你看到这里是怎么样的感受,我看完吴谢宇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深深的窒息。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感情的关系,不是爱与被爱的关系,而是赤裸裸的成绩关系,甚至吴谢宇说这是自己“唯一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关系无疑是畸形的。

父亲的离世,是吴谢宇一生的遗憾,他觉得自己亏欠父亲,可是觉得自己能够用来偿还父亲的,还是考试成绩。

这真的是一种悲哀。

不止是吴谢宇父母是这样,吴谢宇的亲戚也是这样的价值观。

吴谢宇逃跑之前,他还说谎自己出国留学,诈骗了亲戚144万余元用于挥霍,当辩护人问他,你怎么偿还亲戚的时候,吴谢宇说:

我没有任何时间浪费,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你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诧异?

欠钱还钱天经地义,是不是?可是吴谢宇依然觉得自己成绩好,不断学习,就能让亲戚谅解他了…

这是对“成绩好”骄纵之后的结果。

甚至在吴谢宇被判死刑之后,他的许多亲戚都支持他上诉,希望法院宽大处理,而他的姑父还说,家里会永远为吴谢宇留一个房间,欢迎他随时回来。

因为他们觉得吴谢宇成绩好,考上北大不容易,还这么年轻,太可惜了。

你看,吴谢宇都犯下如此滔天大祸,可是他的亲戚还能去原谅他。

吴谢宇从小到大就是学霸,他是父母的骄傲,甚至是家族的骄傲。

在他这一路上听过太多的掌声和鼓励,他觉得自己成绩好就可以任性,就可以犯错,内心膨胀,被娇宠之后就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种“唯成绩至上”的畸形价值观,很容易导致孩子是非不分,三观不正,没有共情能力,从而养出高智商低情商,道德败坏的人渣。

再想想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的价值观,总是偏袒成绩好的学生。

为什么明明是他没理,你还护着他?因为他成绩好!

为什么明明是他做错了,你还站他那边?因为他成绩好!

可是在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以成绩好坏为唯一价值观导向之下,教育出来的往往是恶魔。

还记得电影《少年的你》中那个大反派魏莱吗?

她就是典型的高智商低道德的恶魔,在老师家长面前是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

她把自己的同班同学胡小碟逼到跳楼身亡,自己全身而退,再到后来拉帮结派,不断唆使自己的同伴做坏事,让她们顶锅。

因为她知道没人会怀疑她,她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要怀疑也是怀疑成绩不好的坏孩子。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正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娇惯,才会导致她继续有恃无恐地作恶,从而导致更多的祸事产生。

这不是电影,而是现实生活中一直都在上演的真实故事。

在“唯成绩论”的价值观之下,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人渣和恶魔。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说完了“唯成绩论”很容易教育出来恶魔,我们再说说反噬的问题。

继续回到吴谢宇这个案件本身。

吴谢宇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母亲?

在庭审中,吴谢宇替自己辩解说,他是在“帮母亲摆脱痛苦”,自己也准备结束生命。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这是在撒谎,无非就是在替自己辩解,祈求减轻法律的刑罚。

如果他真的是“帮母亲摆脱痛苦”,那自己作案之后为什么逃?为什么要借亲戚的钱去挥霍?为什么买大量的彩票?为什么谈女朋友,甚至还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所以,这就是彻彻底底的谎言。

吴谢宇为什么要杀害母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两个细节。

据《新京报》报道,吴谢宇几乎每天都会跟母亲打很长的电话,每天聊学了什么,上课讲了什么,哪些学生有意思,即使心情不好的时候,吴谢宇也会把室友们讲的冷笑话记录下来,讲给自己的母亲。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你想想,即使读大学了,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了,还要向母亲汇报每一天的事情,把这当成一项作业。

这到底是怎样的母子关系?

在庭审中,法官问吴谢宇为什么会知道母亲银行卡的密码?

吴谢宇回答说,我知道她一定会用我的生日作为密码,每次她去银行办事的时候,我都会乖乖地在外面等她,不偷看她输密码。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他用了三个字——“乖乖地”,但是这样的词语却十分别扭。

他不是小孩,而是一个大人了,可他为什么依然要说自己是“乖乖地”在外面等母亲?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与母亲的关系,和正常的母子关系不一样。

我们再回到那个问题:吴谢宇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母亲?

因为他恨母亲,内心想反抗母亲。

心理咨询师六日说,吴谢宇从小到大都是很乖很懂事,成绩优异,听母亲的话,没有经历过青春叛逆,而这些东西都会积压在那里,此后的人生会加倍疯狂,用放纵去弥补。

他弑母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恨母,他想杀掉母亲重新活一次。

在弑母之前,吴谢宇是怎么样的人?

所有人都评价他是阳光开朗,自律积极,爱健身,爱学习,常年拿奖学金,为人热情,与人友善,似乎他是一个零瑕疵的完美人物,也是他妈妈让他活成的样子。

而他弑母之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吃喝嫖赌,诈骗到亲戚的钱之后,就去找小姐,一次几千到一万多不等,他还和小姐同居,在酒吧当男公关,做了各种阴暗的事情,活成了一个人渣,他妈妈最讨厌的样子。

吴谢宇是有选择的,他北大学历,有着高智商,他常年健身,体格很好,做什么都比做这些事情强,那他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些?

心理咨询师六日说,吴谢宇弑母之后,活成了母亲最讨厌的样子,这是他对母亲的反抗。

他是彻底背叛了他母亲给他的标准和给他的教育,让他妈妈蒙羞。就算他妈妈死了,他还在努力地反抗着他妈妈。

庭审现场有一个细节,吴谢宇杀害自己母亲的时候,是从背后拿着哑铃棒敲打过去的,也就是说,他不敢正面攻击自己的母亲,只要母亲看着他,他就不敢做坏事。

而且,他杀害自己母亲之后,一直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警方到他家的时候,发现吴谢宇是拿着一个锅盖盖住了母亲的头。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我们可以想想,吴谢宇惧怕母亲到了何种地步。

通过整个案件我们可以抽丝剥茧地发现,吴谢宇就是一个有着高智商,高学历,但是心里变态、性格畸形的恶魔。

对,吴谢宇确实是很优秀,成绩很好,但是这种成绩好是“变态的”,已经“走火入魔”。

他是在母亲对他的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变得“成绩好”,是父权和母权的逼迫之下变得“成绩好”,他是带着仇恨,带着很多危险的成分让自己变得“成绩好”。

而一旦遭到反噬,就会带来很可怕的结果。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前段时间,我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对我说,她最近在心理辅导一个985高校的孩子,这个孩子成绩极好,但是心理很畸形。

他在被放松治疗的时候,对我的朋友说,他内心一直都想杀死一个人,内心一直在克制和压抑,他已经等了很多年了。

这样刻入骨髓的恨意,让我的朋友感到背脊发凉。

在中国家长眼中,觉得孩子“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就是“优秀的人”,但这样“成绩好但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我情愿不要他们成绩优秀。

就像药家鑫的父母,在孩子杀死别人的时候,他后悔自己对儿子过于严厉和高要求。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她采访过马加爵、药家鑫等多名犯罪的“高材生”,研究过他们成长的经历,她在谈及“高材生犯罪”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时说:

“我们发现,很多学习优秀的孩子,他们大部分的成长时间,都是在学习。怎么学呢?面对的是书桌,面对的是电脑。

他们没有自由的选择,也就没有犯错的机会。

没有玩耍的时间,也就没有机会跟人发生冲突,没有冲突,也就没有做错事而被处罚的经历。

越是优秀的孩子,就越容易缺失这一经历,而最后的结果是可怕的。”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反思。

是,孩子的成绩是很重要,我也会尽全力去鼓励我的孩子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为将来赢得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孩子心理健康的情况下。

一个成绩优秀但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一个成绩不好但心理健康的孩子,我情愿选择后者。

所以,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大力普及双减政策的原因。

在越来越卷,越来越畸形的教育方式下,病态的孩子越来越多,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而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最后,我再强调一遍,本文并不是替吴谢宇辩驳,没必要替杀人犯共情,也不是指责吴谢宇的父母,逝者已矣,任何指责都是没有意义。

本文仅仅谈论这个案件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对普通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希望人间不再发生吴谢宇这样的悲剧,希望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活在快乐的童年之下!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王昊说财富视频号开张啦点击观看,先睹为快!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桌子的生活观”,版权归原平台所有,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关注王昊说财富

分享财富世界的点滴

他被判死刑了,但我更想说说这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畸形   死刑   从小到大   价值观   亲戚   恶魔   桌子   本文   父亲   母亲   父母   成绩   妈妈   优秀   关系   孩子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