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 这是王昊说财富第 1535篇原创文章

· 全文共 3200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富豪去世之后,子女争夺遗产长达13年,遗产税就交了120个亿的台币。这是中国台湾曾经的首富王永庆去世后,他的子女们的争斗。到现在,虽然事情告一段落,但是依然远未结束。

0

1

十三年遗产争夺

2008年富豪过世,子女们开始为争夺遗产而打官司。

一直到2021年7月30日,事情才终于告一段落,针对最后一笔1.1亿新台币的遗产进行了协调分配。

至此,针对该富豪在台湾的528亿的遗产所进行的,长达13年的遗产争夺战,算是宣告落幕。

这一次争夺,还产生了中国台湾最高记录的遗产税,120亿。

这位富豪是谁,他的子女为什么会争夺遗产持续十几年,是因为他在生前没做好规划吗?

0

2

经营之神的发家史

这位身故后被子女争夺财富的富豪,名叫王永庆,是台塑集团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台湾“经营之神”。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他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历的1917年1月18日,农历的1916年。

他出身贫寒,父亲身体弱经常生病,家里的生计来源主要依靠干农活的母亲。

15岁开始,王永庆在一家米店做学徒小工,并且处处留心老板的经营方法。

仅仅一年之后,他就靠着父亲到处张罗凑够的200元,开了一家自己的米店。

据说,当时由于技术水平不够,米店的米中总是难免带有一些树枝、石头等杂物,其他米店对此熟视无睹,顾客们也习以为常,王永庆却每次都把杂物挑干净才卖米,因此获得了顾客的青睐。

他不仅比其他米店晚关门四个小时,还会通过主动询问对方家里有几口人,来估计对方大概在哪一天会吃完米,从而在这一天之前主动送米上门。

依靠勤奋和多琢磨客户的情况多进行体贴的服务,王永庆的生意特别红火。

很快,他就创建了碾米厂,生意扩张到了原本业务的上游。

10年后,他用做生意的钱,回到老家买了50亩地,成为了一个小地主。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1943年,二十来岁的王永庆,意气风发地接受朋友的投资,进军木材生意行业。结果,由于缺少相关经验,他很快就血本无归,陷入人生最黯淡的时刻。

或许是对他过去十几年经营理念和人品的信任,后来朋友再次出手帮助,他重新在木材行业站稳脚跟。

几年之后,随着日本战败,当地各种基础建设需要非常多的木材,于是王永庆就此积累起了资本。

1951年,一位检查银行系统账户的官员惊讶地发现,这位木材商人居然是存款最多的企业家之一。

0

3

进入化工行业

就是在那一年,世界石化行业开始在东亚盛行,王永庆在相关部门的号召下,加入这一行业。

1954年,福懋塑料公司成立,这就是台塑集团的前身。

他成立公司,其实是被官员怂恿着,不知不觉进行的。

当时正好赶上美国的援助,以及第一次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一开始产品的销量很差,王永庆研究相关情况之后认为,主要原因是价格太高,应对方法就是提高产量,压低价格。

但是合伙人都觉得他的想法太冒险,纷纷要求退出。

于是王永庆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公司的全部产权,让公司成为自己独资经营的产业。

接下来,王永庆更是干脆自己建设了加工厂,直接作为台塑集团产品的下游,进行加工和销售。

就这样,台塑集团逐渐进行PVC管、胶皮、胶布等物品的生产。

后来为了消化这些二次加工产品,继续成立公司,用来生产皮包、皮箱、鞋子、窗帘、雨衣、吹气玩具等产品。

就这样,到了1960年,上游公司产量增加,下游产品多元化,生意越来越好。

接下来,公司的规模还在扩张,涉及的行业也在不断扩展。

涉及到的产品逐渐扩展到了亚克力棉,耐隆纤维和布,后来还开始研究生产电路板和铜箔基板,就此跨入电子行业。

不仅如此,王永庆还积极布置海外投资,在美国和中国大陆都有投资和布局。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这家公司的投资,甚至到达了越南。

0

4

传奇的婚姻与子女

这位宝岛商界传奇,是从世纪初一直活到新世纪的老人。

他一辈子有四个妻子。

大房郭月兰,是他的童养媳,由于没能生下任何子嗣,因此很没有存在感。

二房杨娇,是典型的宝岛女性,任劳任怨。

而三房李宝珠则是王永庆晚年的最爱,与之形影不离,由此得到了对台塑集团的强大掌控。

第四位夫人,是王永庆去世之后才被世人所广泛知道,名叫林明珠,生下了三个孩子。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在王永庆活着的时候,原本最有希望继承家业的人,是二房的王文洋。

然而1995年的“婚外师生恋”事件,让他们父子反目,导致王文洋被驱逐出台塑集团,并且一度和父亲互不往来。

后来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王文洋本人却始终没有再回到台塑集团。

二房次子王文祥在台塑集团的美国企业担任重要职务,然而他本人后来罹患重病,导致没能进入台塑集团的决策层。

二房的其他孩子,除了长女王贵云在台塑南亚担任董事之外,其他子女都在别处发展。

0

5

精心安排难阻子女争斗

二房大部分子女在家族的公司外面发展,三房的四个儿女全部进入了台塑集团核心,执掌大权。

这一局面,被台湾媒体形容为“三房执掌大内,二房笑傲江湖”,可谓十分贴切形象。

2008年10月15日,王永庆去世。

17日,还有很多媒体认为,台塑集团由王永庆所精心设计的七人小组模式,可以很好地形成老臣和二代和平共治的局面,让企业稳定过渡。

这一局面早在2001年开始就已经出现,是王永庆的退休交棒计划。

然而仅仅不到半个月,就出现了新的消息:由于王永庆去世之前并没有留下遗嘱,因此三夫人李宝珠与胞弟王永在,已经开始为争夺亿万家产而暗斗。

为此,公司的七人小组不排除解散的可能性。

向王文洋遗体告别的仪式结束没多久,就突然冒出了四房的消息,林明珠所生的三个罗姓子女,要求认祖归宗。

当四房子女们在三房那里碰到软钉子之后,他们似乎得到了王文洋的支持,就连DNA认证,都是通过王文洋的血液样本来间接进行对比检测的。

罗氏三兄妹打官司的委托律师,也是王文洋的老朋友。

这些因素无不证明,四房和王文洋之间有着一定的互利关系。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接下来,11月份的时候,就有消息称,王文洋对三房子女寄出存证信函,要求公布王永庆的全部财产。

对于这种消息,王文洋澄清说,信函是以大房郭月兰的名义寄出的,他在法律层面上是郭月兰的孩子。

2009年5月,王文洋向美国法院递出诉状,请求清查王永庆在美国的遗产总额,并且指定王文洋为遗产管理人。

在此之前不久,王永庆的侄子、台塑总裁王文渊刚刚宣布,台塑董事监事将要改选,王文洋将会在规划中重回台塑集团,出任台塑石化董事会的董事。

接下来,由于王文洋提出,父亲生前遵守“一夫一妻制”,因此只有郭月兰才是王永庆的合法配偶,应该依法获得一半的遗产。

三房李宝珠也在同一年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她和王永庆的合法配偶关系。她的律师表示,争的不是财产,是陪侍王永庆50年的合法名分。

罗氏三兄妹很快就获得了承认,王永庆家族原本的继承人们,每个人都从已经继承的遗产中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

于是,四房的兄妹们每个人大概得到了9亿新台币左右的遗产。

0

6

新的争端

至于王文洋和李宝珠的两场诉讼,最终在王家长辈出面协调的情况下,于2009年的年底得到了和解。

王文洋代表郭月兰承认二房与三房都是王永庆的合法配偶。

王永庆在台巨额遗产,首先由长房郭月兰获得一半,剩下的一半,则在捐赠和缴税之后,由王永庆的3房太太以及9名子女均分。

但是按照这一协议,王文洋身为郭月兰唯一的继承人以及廖娇(杨娇)的长子,反而拿不到更多遗产,需要和李宝珠一起分配。

2012年,王家接到法院通知,才知道王永庆在渣打银行还有一笔巨额存款,1.1亿元。

税务局因此认定王家漏报遗产税,开出2000万余元的罚款。

对此,王家不服,通过行政诉讼,获得免除罚款的判决。

只是这笔存款还涉及到王永庆在海外的数千亿遗产的分配,能够分配到这笔钱的人,日后也可以参与到王永庆的海外遗产分配。

因此,王永庆的妻子儿女们,围绕这1.1亿元再次开始了争夺。

王永庆的海外资产,算上瑞士银行的存款,估计在2600亿人民币以上,约合6000亿新台币。

这笔数额庞大的资产,之所以引起争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永庆去世比较突然,没来得及留下遗嘱。

王永庆身为台湾税务居民,需要被征收遗产税的资产,是海内外所有遗产都包括在内。

只不过,台湾的税务官员也坦诚地表示,富豪们在海外的资产往往很难被查清,因此往往是以“查无海外资产”的方式来核计遗产税。

除非等到王永庆的子女们针对海外遗产部分得出最终诉讼结果,那么这时候,税务部门在5年内就都可以令遗产继承人们追缴相关税款。

王昊说财富视频号开张啦点击观看,先睹为快!▼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声明:文章版权归平台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关注王昊说财富

分享财富世界的点滴

台湾前首富子女遗产争夺战落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台湾   遗产   子女   遗产税   富豪   米店   新台币   争夺战   首富   木材   存款   分配   资产   财富   集团   体育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