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在奥运会如此“拉胯”

奥运会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体育竞争,而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

统计从悉尼到里约5届奥运会,排进三甲的只有中、美、俄、英,算上本届的日本,这20年才区区5国上榜。

以2019年数据显示,这5家除了俄罗斯都是全球GDP前十的国家(俄罗斯排十二),除了英国都是全球人口前十的国家。说明家底子不厚实根本玩不转的。

按理,印度硬实力是够的:人口全球第二,GDP全球第五。怎么奥运会成绩会这么辣眼睛。

以东京奥运会为例,才1金2银4铜,沦为和委内瑞拉、菲律宾为伍。之前历届更差,这次已是历史最佳成绩了。

印度为何在奥运会如此“拉胯”

尼拉吉·乔普拉,为印度获得东京奥运会唯一金牌

问题是委内瑞拉、菲律宾才多少人口、多少GDP,这该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成绩吗?。

在中国,这种丢人现眼的成绩排名也就男足才会有。

当初中国也有过奥运会上只拿5金的历史,“兵败汉城”一直是耻辱。但很快中国军团就厉兵秣马,靠着六大王牌项目跳水、举重、乒乓球、射击、体操、羽毛球重新杀回第一集团,北京奥运会独占魁首,东京奥运会仅以一枚之差屈居亚军。

印证了一句老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中国可不是靠自我吹嘘、自我麻醉获得优等生成绩的,是建立在科学系统的训练、资金和科技的加持;更是体育产业发达、体育文化盛行的结果。

问题来了,三哥怎么就如此拉胯?

问题就在于印度对体育的投入完全违背了这些原则。印度著名体育学者BoriaMajumdar解释说过“印度没有体育文化”。他说“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印度运动员是例外,那些都不是印度体育体系的产物”。“除非有一种协同的体育文化,否则你永远不会赢得一连串的奖牌。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且迫在眉睫。”

但事实上,教育才是印度普通家庭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体育等课外活动。一句流行的印地语谚语大致翻译为“如果你努力学习,你会像国王一样生活,但如果你运动,你会毁了你的生活。”

对那些表现出运动能力的人才,他们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持,更不要奢望科学系统的训练。这些有体育天赋的人,要想出成绩前提家里要有矿,印度政府(包括各邦)压根就没钱培养运动员。

印度政府和各邦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资金,每人每天才0.003卢布。什么概念,大概攒一个月钱才能买得起一根冰棒。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这多年,印度的基础体育设施还是古董状态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就很写实的演绎过。更不要说现代化的饮食计划,专业的医疗恢复和治疗,那是不存在的。

再说一点,也在《摔跤吧爸爸》表现过:父亲想为女儿买专业的摔跤垫去体育部门申请资金,但不管如何哀求都被拒绝。哪怕是专项资金也不会用在专业的领域。

还有一个极具印度特色的状况,以印度两位很有名的羽毛球运动员辛杜和内瓦尔为例。这两位是队友但不会成为朋友,关键她们还不会在一起训练。因为她们的种族不同,完全是两个阶级。


印度为何在奥运会如此“拉胯”

辛杜

无处不在的腐败、僵硬低效的体制、稀缺的资金和种族不平等才是印度表现不佳的核心因素。

还是那句话,要成为奥运会金牌榜上优等生,不单单靠体育层面的比拼,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喝多少牛尿或恒河水也作用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印度   里约   委内瑞拉   奥运会   菲律宾   体育   优等生   东京   俄罗斯   摔跤   中国   运动员   成绩   资金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