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秩序在坍塌

“你是做什么的?我看你挎着个包。”

“就普通上个班。”

“在XX(当地大厂)上班吗?”

“哦,不是。”

这是在理发店洗头时,经常会发生在洗头的靓女与我之间的对话,通常出于礼貌,我会反问回去。

“你这是兼职?”

“不是。”

“为啥不进XX上班?听说工资不低。”

“以前进过,太辛苦,我受不了流水线两班倒的那种苦,结婚后就,就近上班了。”

“你结婚了?这么年轻。”

“小孩都会走路了,我们农村的,结婚都早。”

“挺好。”

“好什么呀,我身边超多离婚的。”

通常,对话进行到这,就会戛然而止,大概是因为那个场合实在不太适合讨论一些过于沉重的话题。

类似这样的对话发生得多了之后,就引起了我的警觉,并在心里开始重视起对“靓女”们口中离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回想起几年前,我结婚那天,见到的一个之前从未谋面的表嫂,长得非常漂亮,咋一看,不像是从农村来的。

但她的确是来自广西大山里的一条小山村。

表哥家,七年前我去过一回,外婆家已经是在大山群中,从外婆家去表哥家,开车还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是一条百转千回的逶迤小道。听舅舅们说,这也就近年修了路,以前走不了汽车,自行车连带走路,去一次,几乎就要一天。

表哥家在一块类似丘陵的高地上,就几户人家,连个小山村都算不上。

表哥他弟,即小表哥,曾在我家长期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这个大哥, 小表哥曾有过这样的形容,“在家放放牛,做做散工。”寥寥数语,自然不足以见全貌,但多少可见我的这个大表哥,大抵是无甚过人之处。

用现在人的眼光去看,很难想象,以我表哥的条件,能娶到表嫂这么好看的媳妇,而表嫂居然肯嫁。

请允许我把表哥与表嫂的结合称作“表嫂现象”。

我是成长于农村的八零后,其实,就像你我都知道的那样,“表嫂现象”在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祖父辈身上是普遍存在的,到了婚嫁年龄的年轻女子,不管美丑,从一条村子嫁到另外一条村子,在当年,这只是农村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嫁过来的女子,该耕地耕地,该喂猪喂猪,该洗全家人的衣服就洗全家人的衣服,不会说,因为你长得美就不用做,不存在的。

我有个祖父辈的长辈,在村里以酗酒闻名,几年前就因为在外地酗酒过世了。小时候从高处跌落瘸了一脚,他结婚的时候三十多岁快四十岁,在三十年前的农村,属超级晚婚,可跟他结婚的对象,是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姑娘,那个时候我已经懂事,很清楚地记得这个姑娘在村里被一致公认为:漂亮。

这个嫁过来时还不怎么成年的姑娘,从小就被我们叫“某婆”,“婆”是奶奶辈,以至于后来,我长大之后,都不太好意思叫出口,把只比自己大十岁左右的人叫成类似“奶奶”的样子,感觉总是怪怪的。

当洗头的“靓女”说起“离婚”时,这个我只见过一次的表嫂,马上就在我的脑子里闪现了出来,待细细思量,内心随之涌起的是一股有感于时代变迁的苍凉感:一个时代就要过去了。


过去,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农村,圈子都是熟人关系,生活相对封闭,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从四德和相夫教子一类的传统伦理,得以较完整地执行。

在那种大气候之下,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子的个人选择,得以有效抑制。

所谓“嫁鸡随鸡”这样的观念,大抵就是经这样长年累月地垒积而成。

但随着国门打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工业经济随之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主要是年轻人,向城市大规模流动,逐渐地,对于这些见识过“花花世界”之后的年轻的男男女女,那条生养他们,在大山旮沓处深藏千百年的小村落,就成了他们内心深处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从此,年轻男女们,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从“农村”跳了出来。

他们得以跳出的背后,是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和知识经济。

过去扎根农村的农业经济,本质上是“土地和劳力经济”,在那个时空底下,由于男性在体力上的优势,自然形成的男权社会秩序,受冲击逐步瓦解。

但又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中国社会就这么逐步地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并存的所谓二元结构。

于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就这么出现了,在今天,对于咱们中国每一个适婚年龄的年轻姑娘,大体上,她们是有两种选择的,一种是农村,一种是城市。

在姑娘们的面前,今天的农村跟城市,就好比,一个是“矮矬穷”,一个是“高富帅”。

在正常情况下,选择谁,基本上是一目了然。

但在今天之中国,仍然是存在着一些“非正常情况”的。

在传统伦理仍处于强势地位的农村地区,在婚姻嫁娶中,女性无疑是弱势的一方。听闻一些地方的农村,因为娶媳妇越来越难,很多大人为了让儿子娶上媳妇,找媳妇的年龄要求变得越来越低,甚至不惜重金提前预定还没成年的小女生,年龄一够,马上明媒正娶。

像这样的小女生,还没来得及了解生活的深浅,世界的大小,就这么一脸懵逼地被大红花轿从一条村子抬到了另外一条村子。

跟一个叫老公的男人,生儿育女,侍奉公婆。

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类似于这种,非男女双方自愿或女方懵逼状态下的婚姻结合,即所谓的包办婚姻,应该还有不少。

这种结合,通常要孩子生了之后,男方父母才会安心,就觉得,这媳妇大概率是跑不掉了。

媳妇跑掉这种情况,在农村不算罕见,就我记忆所及,在我们村就有好几例。

其中一例,有一个长得比较矮的大哥,经过无数次的相亲,大概在30来岁时娶了个十来岁的姑娘,姑娘生了个男孩没多久,就离家出走,再没有回去。

当然,这种情况是属于比较极端的。

不那么极端的情况是,生了小孩之后,小两口外出打工赚钱,这一出,让那个未曾见过世面的妻子,马上就打开了眼界,让她看到了一个跟她从小长大的那条村子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一般而言,如果年轻的妻子长得不丑,不难想象,外面的诱惑,跟小出租屋那个不擅言辞、木讷寡言的老公比起来,这种巨大的落差,所带给她的内心冲击。

一般而言,农村那些需要父母和长辈们使出一些手段帮忙才能娶上媳妇的男子,大概也谈不上什么财大气粗、帅气逼人和人格魅力一类的东西。

随之而来的瞧不上、厌恶等各种负面情绪,加上发现,生养她的那条小村子哪怕不再回去,她也是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类似这样的东西,不断驱使着她跟那段包办婚姻渐行渐远,直至一刀两断。

当然,男女角色互换,或者各自发现了自己的新世界的情形,自然也是存在的。

但不管怎么说,一段从一开始就存在欺瞒、压迫和操弄的婚姻关系,当维护这段关系稳定下去的土壤和条件都不存在了,土崩瓦解,基本上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见过世面之后的年轻妻子所重新做出的选择,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现在正常情况下的适婚姑娘,在面对“农村”和“城市”时所做出的选择。

一个“矮矬穷”,一个“高富帅”,让你选,你选谁?某种程度上,这种事情好像没有对错,只是人性面对现实时的一种自然反应。


洗头“靓女”们口中说的那种“离婚”,我猜,应该不少都是上面所说的情形。

我在想,像这样的婚姻,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头,怎样做才能较为稳定地维持下去?

我想来想去,除非,结婚之后,两人一辈子都生活在那条小村子里,这样,离婚的概率估计就要小很多。

我们祖父辈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就是这样过一辈子的,但这种条件在今天的社会显然是已经不存在了。

包办婚姻,也不全是强扭的瓜,一开始是强扭的,但后来生活在一起,活着活着就活出了爱情,然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也不在少数。

但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个条件的存在我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就是男女双方的条件是相对均衡的,比如,颜值差不多,三观差不多,认知差不多,等等,不存在过大的落差,亦即不存在“表嫂现象”。

我没有恶意,但正如我那个表嫂和某婆,很难想象,若是今天,她们还会作出跟当年同样的选择吗?

或者说,当年根本就没有人给她们选择的权利。

显而易见,“表嫂现象”,在今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有,但维持就很难了。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表嫂现象”,基本上是绝迹了。

还是拿我比较了解的我们村来说,我们村不富裕,但算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跟我妈大概算了一下,我们村未婚的适婚青年甚至中年,粗略估计有30多个,这个数看上去好像不多,但我们村现在在村里常住的人口,大概也就几百人,除去老人小孩,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

就今年国庆节的时候回去,我二叔还在感叹,“我们村感觉好久没办婚礼了!”

我们村这些年轻人甚至中年人,他们不是不想娶媳妇,只是现在娶媳妇,都要在城区买房,而且这还只是个门槛条件,也就是说,在城区买房,只是让你有了娶媳妇的条件,但实际能不能娶到还很难说。

两个条件叠加在一起,基本上是相当于浇灭了他们娶媳妇的希望,现在在我们老家的农村,别说“表嫂现象”,就是谁家儿子娶到了媳妇,不管美丑,都已经变成是一件非常光荣有面子的事儿。

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农村原来那套运行了千百年的旧秩序,正在失效,甚至坍塌。

全国光棍人数这个数字一直在媒体上被炒来炒去,但问题怎么解决,如何从根本去解决,直至今天,我好像都没有看到一些实质性的动作。

姑娘们,其实并非是最先抛弃农村的人。

有一个事情,基本上已经可以肯定,就是,我们八零后熟悉的那个农村,大概是再也回不去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坦白说,我也不知道,大概只有时间才能把答案给出来。

农村秩序在坍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农村   表嫂   祖父   表哥   村子   靓女   媳妇   秩序   类似   姑娘   现象   婚姻   条件   年轻   城市   体育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