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微:宋朝时的“钟南山”

许叔微:宋朝时的“钟南山”

  “巨伯高谊,许叔阴功。”这是《龙文鞭影》“一东”里的两句,明清时代得到启蒙教育的儿童都知道这两则故事。

  许叔,指的是宋代真州杰出的医学家许叔微,他是研究和活用《伤寒论》的巨匠、经方派创始人之一。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是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市)人,与他同时代的曾敏行在《独醒杂志·卷七》中记载了许叔微的善行:

  “建炎初,真州城中疾疠大作,某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其间有无归者,某舆置于家,亲为疗治。”

  疾疠,即瘟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面对此种情况,常人都会避而远之,但许叔微却胸怀大爱,不因患者的贫贱歧视,不因疾病的传染回避,勇敢地上门诊断、给药、治疗。对于无家可归者,还带回家亲自为其疗治。这是何等的无私,何等的无畏。这种境界,这种仁爱,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甚至感动了神灵。

  多本古书上有一种相类似的传说,许叔微在建炎初年瘟疫流行时,走街串巷,治好无数病人。梦神曰;“以汝阴功,赐汝以官。”因留语云:“药市收功,陈楼间阻。堂上呼卢,喝六作五。”

  后来,许叔微和状元张九成同榜,为绍兴二年壬子科进士。初为第六名,后升至第五名,在陈祖言之下、楼材之上。所谓“呼卢”者,胪传也。(胪传,此即胪唱。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胪唱。)

  这虽是迷信之言,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许叔微远志笃学、善行大德的肯定。

  许叔微胸怀高超医术,心念黎民百姓,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叔微看病不收分文。具有这种崇高境界,这与他的身世有关。他在《普济本事方序》里写道:我在十一岁时,家里祸不单行,父亲因遭瘟疫而逝,母亲不久又病故。不到一百天,一下子忽失父母。十分痛心家乡缺少德厚术精的医生,眼睁睁看着父母相继升天,却束手无策。等到我长大成人后,就专心苦读医书,立志为医治人间病痛为首要。

志高德厚的许叔微将《伤寒论》中的方剂编成歌诀,晚年取平生已试之方及其事实,作《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取本事诗词之例命名。又拟《伤寒歌》三卷,共百篇,皆本仲景法。还有《治法》八十一篇及《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二卷,《辨类》五卷。

  唐棉村在《伤寒百证歌》序里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从中可见许叔微的品行之端正。

  许叔微在汴京时,曾经给蔡京治病,过了一夜就治愈了。蔡京因此很高兴,打算封他为官。当时许叔微刚刚落第,因未能实现愿望心中不乐,而他也不愿“走捷径”,拒绝了这种“馈赠”。他这种宁愿得罪丞相而拒绝为官、返回故乡的举动,令当时人都很敬佩。

  见识高于常人的许叔微曾经说:“医之道大矣。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与来世,是非浅识者所能为也。”并且精辟地指出,良医是以“救人”为宗旨,庸医却是以“射利”(谋取财利)为目的。

  叔微心慈近佛,志虑忠纯,“凡有病者,无问贵贱。诊候与药,不受其直。”其游学、行医之处有徽州(今黄山市)、歙邑(今歙县)、汴京(今开封)、苏州、吴江、毗陵(今常州)等地,他的医技和品德誉满江南江北,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宋朝即有多人称颂。如韩世忠题“名医进士”之匾,同时代名医钱闻礼如此评价许叔微道:“每遇疑难,必阐其蕴,发其微,究其源,穷其奥,以故奇症怪病,皆能疗之。”

  诗人陆文圭有诗曰:

  江左知名许叔微,

  公来示之衡气机。

  天下呻吟尚未息,

  公持肘后将安归。

  后代称颂其贡献者更多,清代名医叶天士高度评价,其赞曰:

  许公彬彬,孝悌忠纯,愿大才高,济世活人,矢志如一,救苦存悯,不为利回,不畏权淫,承前启后,仲景始臻,方剂医案,发明创新,乐道遗名,万世永存!

  许叔微家乡的人民也一直没有忘记他,在仪征市中医院医技楼前,立有许叔微一尊塑像,这位乡贤手抚医书,目含睿智,心怀大爱。许叔微的高超医技和纯正品行,不仅影响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也激励着无数人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最后笔者满怀敬意,撰联一副颂曰:

  妙悟通神,功存天地;

  仁心济世,名映古今。

许叔微:宋朝时的“钟南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歙县   仪征市   仁心   伤寒论   阴功   医书   善行   方剂   伤寒   贫贱   进士   宋朝   瘟疫   品行   名医   南山   本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