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北方多高山,南方多湖泊,北方人见了大海喜出望外,南方人见了高山心旷神怡,原来都是坐井观天之人。没有走遍名山大川,五湖四海都显得无精打采。没有经历风吹浪打,五岳独尊也显得寂寞难耐。都说南方人聪明是吃海产品多的缘故,可南方人为何比北方人个子矮呢?都说北方人憨厚是吃肉蛋多的缘故,可历史上的入侵基本都是北方游牧民族从北至南的大扫荡,这又是何故呢?

《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有个叫马云的小男孩和叫董明珠的小女孩,怀着大海对高山的憧憬,高考填志愿依然放弃了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幸运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都考上了自己心意的大学及其专业。马云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工程专业,董明珠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临安县,那里是见证白素贞和许仙凄美爱情故事的地方,受断桥爱情故事的影响,马云初一就开始暗恋一个酷似白素贞的女孩,因为这马云差点没考上高中,后来这个女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转学,这才把马云的心思转移到学习上来。马云具有法海那般对学习教条式的痴迷,很快就把初中落下的学业给补起来了。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源于其父母亲当初留苏经历,哈尔滨这座最能见证中苏友谊的城市,处处洋溢着千里冰封的俄罗斯风情,东正教血液里的自信高贵和满族血统里的强硬执着,上善若水生生不息的永恒和战斗民族寸土不让的刚毅,在哈尔滨这座城市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年少的马云选择导弹工程专业,源于马云家族不屈不挠的家族成长史,让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一箭双雕、斗转星移等文字也词穷汗颜,就是要用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收获。马云父母留苏经历深刻影响了马云,中苏蜜月和中苏交恶的反差深深刺痛了马云。少年的马云就懂得陶行知那句“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的深刻内涵,立志长大要造出全世界最高最快最远最准最威武的导弹,让美国苏联欧洲从此不敢越雷池半步。马云的儿时梦想终于实现了,接下来是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废寝忘食的十年求学生涯,类似于许仙碰着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也发生了不少,暂且让子弹飞一会,不然董明珠就等不及了。

《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董明珠从小生活在广东和广西的交界处的木双镇,那里是浔江的支流,那里有中国最佳探险漂流胜地。木双木双,举世无双,董明珠从小就有超越地域地名和地貌特征的巾帼志趣。两广再往南便是大洋,尽管高中老师说世界的未来在海洋,董明珠更加看重现实。董明珠的愿望就是先走遍祖国南北,因为她从小有恐高症,对航空不感兴趣,就把兴趣爱好放在公路、铁路建设方面,让全国大江南北都用公路、铁路、桥梁联通起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便也成了董明珠报考西安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最佳理由。

《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董明珠选择西安交通大学,还和她爷爷奶奶都是三线建设支援者密不可分,“到西部去,西部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做一番事业大有可为”,西安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屏障。如果说古代修建万里长城,把陕西与匈奴隔绝开来,是为了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那么今天发展交通事业,打破物理上的阻隔,建设立体、便捷的东中西部铁路、公路网络,则是为了资源共享、经济发展更好更快,全国各族人民能够更加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用时髦的词语来表诉,那就是“共同富裕”。

《大海对高山说》之三,向大山出发,大海对高山的向往

董明珠的大学生活也足足十年,女孩子比上男孩子适应大学生活要差一点,董明珠在西安交大的十年究竟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高山   东正教   许仙   哈尔滨   南方人   导弹   北方人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苏   大海   公路   西部   交通   工程   体育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