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吗?专家:全被小说误导了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想必我们一定都看过,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实际定位是一本小说,但是我们很多人把它当史书看,虽说《三国演义》有一定的真实历史,但是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作者的虚构和夸大。有很多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被黑的体无完肤,这其中被黑的最惨的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在真实的历史评价中,刘禅并不是小说中写的那样“乐不思蜀”和“烂泥扶不上墙”在刘备去世后的遗诏之中就有提到,诸葛亮曾高度赞扬刘禅的才能而感到十分欣慰。我们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下属的奉承之言。但是从刘禅继位当皇帝之后的表现不难看出,他的确当得起诸葛亮对他的称赞。

刘禅真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吗?专家:全被小说误导了


诸葛亮几次发动北伐战争,刘禅把蜀国打理的井井有条,以蜀国弱小的国力支撑起了几次北伐战争的消耗。诸葛亮死后,在刘禅的管理下并没有出现魏国和吴国那样的朝廷纷乱,朝廷也是相对平静,在魏国大举进攻蜀国的时候,为何刘禅都没有反抗就直接投降了,是因为蜀国的国力他是清楚的,几次的北伐战争早已经把蜀国掏空了,如果真的和强大的魏国打起来,就是以卵击石,即使有川蜀之地的天险,那也不可能战胜魏国,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投降才能把蜀国的损失降到最低,川蜀之地的资源本就稀少,能和魏国打那么久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刘禅真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吗?专家:全被小说误导了


“乐不思蜀”是专门形容刘禅的一个成语,在我们眼里,刘禅是又傻又可爱,但是他真的是傻吗?如果真的认为他傻的人那可就是真傻,刘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如果还表现出有雄心大志的话,他还能活吗?他蜀国的人又能留下个,他的家人能幸免吗?

刘禅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周寿昌注解的《三国志》说到:“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而罗贯中为什么要黑刘禅呢,是因为小说的这主人公是蜀国,蜀国失败之后那必须得有一个人来背锅,于是乎,刘禅就是那个背锅的人。

刘禅真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吗?专家:全被小说误导了


诸葛亮的去世对蜀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毕竟那样的可遇而不可求,其他的蜀国大臣和诸葛亮一比就显得资质一般了,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出现了“无人才可用”的窘境。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就杀了三个朝中的大臣,这又是为何?本就人才稀少为何还要杀大臣呢?刘禅杀的这三个人一个人叫李邈,他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诸葛亮死后他以为刘禅对诸葛亮很厌恶,于是上书骂了诸葛亮一通结果这次他赌错了,刘禅是十分尊敬诸葛亮的,结果他就招来了杀身之祸。第二个人叫刘琰,他是一个地位高却没啥本事的人,还特别喜欢给自己搞大排场,在朝堂上被诸葛亮斥责后闷闷不乐,于是说道:遇到了一个难伺候的主儿,结果诸葛亮死后,他就随着诸葛亮也走了,第三个人是杨仪,这个人也是个“人才”,诸葛亮死后刘禅没有选他当丞相,于是他就说出“早知道如此,不如当初投靠魏国算了”,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记过这话传到了刘禅的耳朵,结果可想而知。

刘禅真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吗?专家:全被小说误导了


总的来说,刘禅并不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只是那是被大环境所逼,没有办法装也得装出来,要不然自己死了也就罢了,还得有一大帮子人一起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乐不思蜀   北伐战争   亡国   魏国   可求   装出   蜀国   小说   国力   朝廷   稀少   大臣   演义   皇帝   专家   人才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