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问贪官:真没钱怎么办?贪官:抄家就有钱了,皇帝:升官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清王朝发展到了巅峰,在当时世界的角度来看,清朝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都已经名列前茅,清朝以武力的手段统一新疆和西藏地区,围剿了各地的地方武装势力,创造了我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的辉煌。

论一个王朝是否真的强盛,不单单是经济实力,也不是军事实力,而更多的是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民富国强,文化鼎盛,这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应有的。

皇帝问贪官:真没钱怎么办?贪官:抄家就有钱了,皇帝:升官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说在后期中国沦为殖民地,但是真正造成清朝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不只是被殖民,更多的是王朝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乾隆时期,清朝的经济是飞速发展,但是贪官也是嚣张跋扈,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有一大半都是贪官,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乾隆皇帝,他在面对那些贪官上供的珍宝一律都是照接不误。

久而久之,这种送礼的风气在官僚阶级上无法控制,越来越多的官僚不在乎刑罚,一心只为贪污,而在这方面,和珅可是最有发言权的了,他贪污的钱财能顶上清朝全国好几年的财政收入。

皇帝问贪官:真没钱怎么办?贪官:抄家就有钱了,皇帝:升官

这种官僚们集体贪污的场面难道统治者就不管一下吗?当然会管,在清王朝就制定了很多针对贪污的刑罚,但是却见效甚微,就比如,乾隆皇帝就经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对于那些达官贵族来说也是如此了,在治理贪污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朱元璋了,他平生最痛恨那些贪污腐败之人,一旦发现就是剥皮抽筋的下场,所以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贪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是我们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元璋死后,贪污也就慢慢遏制不住了。

我们接着说清朝,清朝的治贪法律失去了严谨性,那么它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就例如李侍尧,他被人检举揭发了贪官罪行,刑部也已经定为死刑,但是乾隆却认为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才,所有示意刑部不得实行死刑,等到他出狱之后反而官位越来越高。还有一件事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在乾隆45年的时候,陈辉祖因为弟弟贪污受到了牵连,被判为连坐,乾隆知道这件事之后竟然下令让他出狱,还让他去和另一个朝廷命官去查另一个贪污的案件,可想而知让一个贪污的人去查贪污案这不是笑话吗?结果陈辉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而乾隆也是没多大反应,直到越来越多的人向乾隆说陈辉祖贪污,乾隆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命令其自尽,乾隆的纵容使得越来越多的贪官胆子是越来越大。

皇帝问贪官:真没钱怎么办?贪官:抄家就有钱了,皇帝:升官

在乾隆43年的时候,广东海关擅自挪用关税,按照清朝法律这是重罪,但是乾隆却一声号令直接免了当地税款,这一下让让地的贪污风气更加严重了。我们都知道,和珅可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贪官,甚至放眼世界都没几个人能和他比,作为和珅的老上级乾隆能不知道和珅贪污吗?那是不可能的呀,和珅在乾隆眼里那可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在乾隆在位时期就提拔和珅为军机大臣,而这个位置,和珅一上岗就是20年。

乾隆并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为什么会放任不管自然有他的道理,首先呢就是和珅办事很利索,乾隆外出游玩的时候和珅能给自己筹集钱财,最重要的就是他不会影响到皇权,而且和珅还能说会道,哄得乾隆十分高兴,除非和珅真的干的很过分,乾隆出面管教一下,其余情况下他们的君臣关系还是很和睦的。和珅的所作所为官员们纷纷效仿,甚至组成了一个以和珅为中心的贪污网,还出现了可以用钱财来免罪的事情,长远看来这给清朝的社会出现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皇帝问贪官:真没钱怎么办?贪官:抄家就有钱了,皇帝:升官

而在乾隆的晚年,生活开始了奢靡,据说乾隆过一次大寿就要花费白银120万两,而这些钱财大多也来自于地方。地方官员也不是慈善家,想要拿到这笔钱只能对百姓下手,而乾隆有喜欢到处游玩,除了六下江南之外,他还多次去往其他的国家,虽然在游玩的时候会顺手解决一下百姓的困难,但是花费在巡游上面的钱甚至比打仗花的都多。乾隆每次巡游都是拖家带口一大帮子人,这还得前一年就得准备上,到了地方还要修建宫殿,还在各地寻求珍宝,这就是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

由此可见真正使清朝灭亡的并不是联军侵华和殖民,而是内部已经彻底坏死,帝王都是这样更别说臣子们了,只有政治清明才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贪官   乾隆   王朝   刑部   封建王朝   刑罚   强盛   官僚   珍宝   清朝   钱财   风气   皇帝   时期   地方   法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