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联网的寒冬真的来临了吗?

回望2018,互联网行业在过去的一年真的是寒意阵阵,在互联网领域上班的我,去年的感受是真的很深刻;作为目前中国的高薪行业,互联网一直以来备受瞩目,通过这几年的调查,互联网行业已经力压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第二大赚钱产业,排名第一的还是金融行业;但从中国胡润富翁排行榜来看,排名前10的富豪中,从事互联网产业的已经占据五位,也就是说中国在经历了这么些年互联网快速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已经成长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其带来的经济财富成就了相当一部分人;从08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跨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到今天已经算是整整10年有余,十年的发展让互联网与社会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在这10年当中,资本从早期的疯狂投入,到现在的开始回流,进入资本的韭菜收割期了,很多早期的天使投资人已经开始变现之前投资的互联网产业,回报率达到了成百上千倍;但资金量的减少,就无意间让2018年成为了互联网资金流最紧张的时候,也就导致了去年很多的互联网小公司出现了一股倒闭潮,而中大型公司为了度过资本的行东,相继开始裁员;只有少数的巨型互联网公司,因为自身的造血能力强、资金量充足,所以在这寒冬时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018年,互联网的寒冬真的来临了吗?

寒冬中前行

首先,我们先简单说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史,从1995年中国国家网络第一次与世界互联网接轨以后,中国互联网元年才算是正式开始,而这一年中国的互联网概念才刚刚诞生,但是到了上世纪末期,中国互联网领域已经出现了多家公司,分别有腾讯、搜狐、新浪、网易、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公司,他们的出现给互联网带来了第一波高速发展的浪潮,但是到了03年,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第一波寒冬期,这一波寒冬期的爆发,既深深打击了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产业,但是也作为催化剂让中国人意识到了互联网的作用,由于当时“非典”的爆发,很多人不愿意出门与人打交道,而互联网坐在电脑前就能让人做成生意的便捷性,让人们大面积接受互联网的速度在加快,这时期的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才正式开始了高速发展之路;而到了08年,中国第一代巨头搜狐、新浪、网易等三家门户公司,让位给在PC端有较好表现的BAT,而这其中的百度因为PC端的巨大搜索流量,在谷歌退出中国以后,占领了当时中国70%的搜索市场,为百度每年带来数百亿的广告收入,奠定了百度在PC时代的第一巨头地位;但是到了2010年,中国移动的快速发展,这时候全民进入了智能机替换期,而腾讯、阿里巴巴等社交、电商巨头也开始了自己的暴走时代,这时期的两家公司不断开疆拓土,完善自己的生态圈,让自己在移动时代赢得钵满盘满,拉开了与百度的差距;同样由于腾讯、阿里的快速扩张,资本也开始疯狂涌入互联网,这时期相继成立了美团、饿了么、滴滴、今日头条等新的互联网小霸王,由于资本充足,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烧钱战术,这段时间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里面,老百姓发现衣食住行通过互联网公司的疯狂补贴,各种吃喝玩乐的消费简直是便宜到令人发指,这一波操作确实造福了不少人,外部疯狂的烧钱战术,内部通过高薪聘请的技术人才,以及每年高额的年终奖和巨大的福利待遇,让很多互联网从业人员经历了多年的高薪、高福利时期,这一时期简称为互联网的春天,时间点以2018年为截止点。

2018年,互联网的寒冬真的来临了吗?

为什么说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又一次寒冬期呢?那是因为资本投入的收割期已经到了,从10年的疯狂投入,到2018年的整整8年期间,中国的衣食住行任何一个行业都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巨头公司,而这些公司大多数都是从10年通过激烈竞争以后成长起来的公司,背后有无数的资本投入,通过早期的疯狂输血,资本的回报收益率已经翻了几百上千倍,高位套现一直以来都是资本的本质,所以去年一年很多公司发现资金量极其稀缺,而融资市场的资本家都开始收紧口袋,在多年的观察以后,资本家发现互联网公司的烧钱速度奇快,尤其是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出现,让资本家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如果没有资本的持续输入,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倒闭的风险,因为本身的造血能力实在太差,因此不愿意再轻易投入资本到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要想发展,资金就必不可少,而为了在寒冬期生存下去,那么开源节流就是非常必要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出现大量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

2018年,互联网的寒冬真的来临了吗?

说完互联网寒冬期来临的本质以后,我们简单列举一下去年裁员的公司都有哪些,首先在互金领域行业可谓是哀鸿遍野,唐小僧公司的倒闭跑路,从而引发了互金公司的暴雷期,据知名媒体的观察报道,互金行业领域在2018年就倒闭了上百家公司,而随着国家新政策的出台,更是让很多网贷公司的最大收入来源面临风险;而主打衣食住行的互联网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在资本收紧的时候,美团去年就大量的裁员,以至于网友将美团戏称为“裁团”,而京东作为国内的第二大电商平台,巨大的体量本以为能够撑过这波寒冬期,但没想到最终也举起了裁人的屠刀,将东哥多年来挂在嘴边的口号“不能亏待自家兄弟”变为一句戏言;而滴滴通过多年的厮杀,在出行领域合并快的以后,迅速调整补贴政策以及平台抽成的差价,让自己早年的投入得到了最快的回收,但是这也引发了诸多的不满,本以为一家独大和高抽成的政策能让滴滴过的相当滋润,但寒冬的来临依旧需要让滴滴进行裁员节流;这些中大型公司在经历多年的发展以后,本来早已根生蒂固,但没想到在寒冬面前依然如此脆弱,就更别说新兴互联网网红公司便利蜂,去年高数考试等变相裁员的手段被传的沸沸腾腾;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在2018年真是落得一地鸡毛呀。

2018年,互联网的寒冬真的来临了吗?

谷底之下能否重见曙光,其实这也是必然事件,之所以2018年互联网经历如此巨大的震动,一方面是因为资本进入了红利收割期,而另外一方面通过多年的观察,很多资本投资人已经学聪明了,不愿意再轻易将资本投入看似有前景,但是造血能力太差的互联网公司;两方面的叠加,让资金量不太充裕的互联网公司经历了一波寒冬期;但是资本的本性还是要赚钱的,目前中国国内市场还没有其他产业,能够像投资互联网行业一样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资本闲置以后,资本家最终还是会再次投入到新的互联网公司,只不过这次人家可能会更加审慎,不会出现像之前一样的无节制投入;希望这波互联网的寒冬能够早日度过,让所有在互联网行业从事的工作人员,能够早日迎接春天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寒冬   腾讯   阿里巴巴   资本家   衣食住行   中国   巨头   多年   资本   去年   资金   疯狂   产业   体育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