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一详说大雁精神


静一详说大雁精神

一个月前,静一写过一首《七律·咏雁》,由于诗词容量有限,当时静一没有展开来详细介绍大雁,今天静一就以“生存习性”和“文学咏叹”的角度来谈谈我心中的大雁。


大雁可谓“仁爱至圣之鸟”,它的操守行止与儒家文化有着很多不约而同之处:

第一、大雁的“勇敢”令人汗颜

大雁“繁衍孵子”喜欢把巢穴筑在凌空险要的高处,以避免凶猛强悍的肉食动物侵袭伤害。由于嘴喙和肢体构造的原因,大雁无法带领孩子们“”下来。因此,在小雁刚出生两三天还不会“”的时候,就要面临生命中第一次残酷的考验——跳崖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雁要从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上“”下来,这是多么残酷的挑战啊?正如孔子所说的:“赴百仞之谷而不惧”,可以说,每一只大雁一出生就是一个英勇无敌的“战士”。

静一详说大雁精神

第二、大雁的“忠贞”令人赞叹

大雁是生物中“一夫一妻制”的典范,如果其中一只sǐ去,另一只将“守节”终生,不再“择偶”,甚至要“殉情”而去。真乃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由于篇幅所限,静一在这里就不详解了。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古代文献中记载大雁“殉情”的故事还有很多。


第三、大雁的“仁孝”令人倾慕

小雁“跳崖”时,父母一直陪伴在身边,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怜惜和慈爱。孩子们长大后也从不抛弃父母、亲友。南来北往的万里征程中,强壮者总是将老弱病残的“亲人”们护在中间。一但有“”被攻击或因体力不支而掉队,就会有两位“亲人”脱离队伍来陪伴,如果有“亲人”被攻击,群雁会毫不犹豫的上去拼mìng。失去伴侣的“孤雁”经常会主动担任“头雁”或警戒放哨的任务。头雁是最辛苦的岗位,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而警戒放哨是又累又危险的任务,不但自己不能睡,一旦遇到“敌情”还要首先发出叫声“暴露””自己,因此,最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没有了伴侣,不是选择“殉情”就是选择为“亲人”奉献至sǐ,这是多么崇高的“仁爱”精神?此处应该有掌声和泪水。

静一详说大雁精神

第四、大雁的“礼让”令人膜拜

每个雁群都会有能力强、威望高领导者。大雁群体会严格执行“领导”的安排,也会对“领导者”有足够的尊重和礼遇。在“组队”飞行中,经验丰富的头雁在前,体力充沛的大雁在两侧,随时接替疲劳过度的头雁。老弱病残被保护在中间,前呼后应、互相鼓劲。另外,如果一只大雁发现食物,马上就会“呼亲唤伴”来一起享用,而从不是“吃独食”。


第五、大雁的“警慧”令人称奇

大雁飞行的时候是有队形的,“”字形或“”字形与单飞相比可以节省大量的体力,增加飞行距离,从而缩短整体飞行时间。每次觅食或休息的时候,大雁总是会安排哨兵警戒。因此,“猎者”很难接近地面上的大雁,这些都无不体现了大雁的智慧和机警。

静一详说大雁精神

第六、大雁的“诚信”令人敬仰

大雁顺应天时、阴阳、冷暖,南来北往在四季更替之中,往返于千万里之间从不失信,绝对是“诚实守信”的佼佼者。


从静一以上的分析讲述中,我们会发现,儒家文化中讲的仁、义、礼、智、信大雁几乎全占了,难怪古人说大雁有“五德”。虽然在大雁的“品德”中,有些是动物“觅食和繁衍”的“本能”,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团队精神、爱情理念和奉献精神都是值得我们人类深思和效法的。

静一详说大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大雁   前呼后应   头雁   雁群   孔子   南来北往   老弱病残   仁爱   字形   警戒   领导者   体力   伴侣   亲人   父母   精神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