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怎么搞得跟反清复明一样,总是余孽未绝

“有闺女是很平淡的感觉,但是有儿子立马就精神了。”在微博上看到重男轻女的热搜,内心一阵怅然。没敢多看那条新闻,大概了解了下,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把四个月大的女婴从楼上扔出来,父亲从外面赶回来觉得不用拉去医院,在家治治挺好。


这新闻带来一股浓厚的穿越气息,好像回到了六七十年代,那些上一辈人爱讲的故事,某某家生了两个女儿,要把一个女儿送掉。某些乡下地方送不掉的女儿,直接扔到山上。后面一般跟着一连串的唏嘘,作孽啊作孽,罪过啊罪过。


我一直以为,重男轻女在我们80后这一代算是差不多结束了。


我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上海郊区的独生女,生出来不免让全家人有点失望,只能生一个,还是个女孩。有一回跟市区的朋友谈起来,说小时候经常被家里人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嘱托,你要争气啊,一定要争气。


小姑娘必须要做得十分优秀,争气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才算弥补了我不是一个男孩的过错。不然不光自己活该被看不起,还要让爸妈蒙羞,甚至连爷爷奶奶也觉得面上无光。从小学到初中一路拿了好多次第一名,我奶奶终于松口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市区的朋友说,你们那怎么这样,我生出来挺正常的。她小时候也被亲妈严厉训导,但并不因为她是个女孩。上海女性生来地位较高,生出女孩欢天喜地,从小练钢琴学舞蹈,幼儿园回家买根冰激凌。我一个40岁的女朋友这么回忆她快乐的童年。


真正让我再次感受到重男轻女像反清复明一样,余孽未绝,是生完小孩后找的阿姨。阿姨身上简直堪称有一部农村妇女的血泪史。头胎生了女儿,于是被生了儿子的大嫂百般看不起,她说她绝对要生一个儿子出来。

重男轻女怎么搞得跟反清复明一样,总是余孽未绝

为了生儿子,跑东跑西躲计划生育,八个月的时候做羊水穿刺验男女,抽出来半管血,吓得不敢抽了。我说不能吧,八个月了知道男女也下不去手啊。阿姨斩钉截铁说,那要验出来是女的就不要了。后来她找了个男大仙,大仙说三成是个男的。于是她又找了个女大仙,女大仙说,我给你换去,把女孩换成男孩。阿姨说到这里婉转一笑,仿佛那大仙真有神通妙计。


如此折腾一番,阿姨的儿子总算到手了。


你不能怪阿姨,儿子是农村妇女的命和天,没有儿子,她们的生命就没有寄托和安放的地方。女儿总要嫁人的,嫁了人她能跑人家家里去住?


我纠正她:你看我妈就经常来我家,她要非来住,我也不能说不行。


阿姨露出不以为意的神情:那是你们城里。


她有了儿子,才算有了一条天理,等将来老了,她是要跟儿子一起住的,谁也不能违抗这条天理。女儿生了小孩,她可以给看一个月,将来让她婆婆看去。等儿子有了小孩,她就会像她们庄上任何一个婆婆一样,天经地义地照顾孙子去。


阿姨离我这么近,常常在咫尺之间,又仿佛她一直生活在她们那个庄上。


我有一个90后的朋友,家里还有个弟弟,她一直以为,重男轻女这一套在她家早就过时了。她过得跟独生女差不多,拿着爸妈的钱出国留学,回国打工,房租一律找爸爸付。谁叫我现在没钱,我爸爸又正好有钱呢?


没有什么两样,她弟弟去要零花钱,因为成绩不好,照样被爸爸一顿臭骂加以回绝。


直到家里买了套房子,爸妈想都没想加上了弟弟的名字,朋友忽然醍醐灌顶一般明白了,她爸爸是个不仅重男轻女,而且十分重男轻女的人。


她爸跟我家阿姨一个想法,老了还是要跟儿子一起住,虽然儿子未必想跟他们一起住,但为了这个春秋大计,大部分财产总是要留给儿子的。


重男轻女没有亡。在我这一代明明死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独生女的天下,但在我女儿这一代,忽然又兴起来了。


自从我生了一个二胎女儿后,我总听到有人莫名其妙地恭喜,这种恭喜除了一儿一女凑成好字的通俗祝福外,还总有人讲,“还好还好,是个女儿,压力没那么大”。


为什么是个女儿,就没那么大压力?


要是个儿子,就还要准备套房子,两套房子,你多辛苦。


一般来说,这些人还会附赠几个恐怖故事,某某邻居的女儿,一胎是儿子,二胎做出来双胞胎儿子,一狠心,打了,三个儿子三套房,怎么养得起?这类故事几乎跟小红书和各种孕妇app上的接男宝一样恐怖,一样令人诧异万分。


像我这种人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儿子就一定要一套房,女儿就可以随地飘零,仿佛蹲在树上也无所谓。从现实角度看,明明女人比男人更需要一套房子,这样在踏入婚姻时才能谨慎许多,不是为了有个房子住才一定要结个婚。


不过,我母亲透露说,女儿你也要买一套,比哥哥的小一点没关系。这是江浙沪地区改良后的重男轻女版本,听起来没那么残忍。所有家产都归儿子,女儿一分没有,那是太过分了,可以儿子拿多一点,女儿拿少一点,一碗水不要全部打翻在儿子身上,但多洒点给儿子总是应当的。


你当然跟我一样,觉得这些都是胡扯。


这些人本能觉得,天下男人就是该多得到点,女人就是泼出去的水,不,他们改良的版本说,女儿总会有自己的家庭。


我心想,哥哥和妹妹,以后或许都不会跨入婚姻,他们以后或许也不需要房子。我们本来是在期待一个更光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年轻人不会被房子困住手脚,老年人不会顺理成章就是给下一代带孩子的,大家都能找到更自我更自由的舞台。


但你就忍不住要开始担心,那些说着以后我儿子怎么样,我女儿怎么样的同龄人,看起来好像跟上一代人差不多。


就算你自恃清高,把儿子女儿都当成最独立的个体,绝不干涉他们的成年世界,但谁说的准呢?如果二十年后的一天,我儿子找了个女朋友,她妈妈开口说:你们有没有准备婚房?


那我们人类的这几十年,果然只是发展了一个寂寞。


重男轻女怎么搞得跟反清复明一样,总是余孽未绝


文/毛利

作家,已出版四部作品,上海松江人,有一个月薪两万的全职爸爸小陈,一个爱吹葫芦丝的小学生儿子,最近二胎得女,关注并星标,看独立女性如何在上海乡村如何用力生活。欢迎追更公众号新栏目【结婚自愈手册】和【再生记】!

公众号/和毛利午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重男轻女   余孽   独生女   天理   上海   争气   阿姨   弟弟   家里   儿子   爸爸   女儿   房子   女孩   朋友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