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红尘》,一本我不想再翻第二遍的书

他与他素不相识,初次见面借款5万,周转一年,到期归还50万。

面对这个“天上掉馅饼”的条件,他竟然同意了。

一年后,他带着五十万来还钱,他却未收钱,而是让他留下一句比五十万还值钱的话。

于是,他说出了四个字。

说出四个字的这个“他”,就是《天幕红尘》的主角,叶子农,一个侨居德国柏林的北京人。

《天幕红尘》,一本我不想再翻第二遍的书

因为《遥远的救世主》,知道了作家豆豆,又因为好多店铺打包卖《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所以又买了《天幕红尘》,想看看它是不是同样优秀。

看完之后的感觉如题:不想再翻第二遍。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天幕红尘》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叶子农的父母都是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那动荡的十年,父母先后离世。这让叶子农很是伤心愤怒,但在愤怒之余,叶子农更多的是疑惑:直到被迫害至死,父母都对他们所信奉的主义坚定不移,没有任何怨言。

《天幕红尘》,一本我不想再翻第二遍的书

没有别的图,先拿丁元英顶一顶。

冷静下来的叶子农决心找出答案,解答心中疑惑。他用二十年时间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为此,他刻苦学习英语、德语,只为能直接阅读外文原著;上过佛学院,重走过红军长征之路,提前“埋伏”柏林,等待柏林墙倒塌等等。

总之一句话,二十年的时间,叶子农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世间一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通过“因果论”看待世事,解决问题,屡试不爽。

懂行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叶子农身上有很重的丁元英的味道,可以把他当成《天幕红尘》中的“丁元英”来看。因为不久之后,会有一群各怀心思的人来找叶子农“支招”,他就是这些人心中的“高人”。

《天幕红尘》,一本我不想再翻第二遍的书

本来,叶子农一个人躲在柏林自己的“狗窝里”逍遥自在,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没有特色,没人关注,没有烦恼。结果远在莫斯科的一声枪响,把叶子农拉进了滚滚红尘。

一个叫罗家明的中国商人在苏联投资石油,结果赶上苏联解体。政局动荡,血本无归,且背负了巨额债务。

走投无路之下,罗家明开枪自杀。债务却留给了活着的人,罗家明的妻子倾家荡产也还不起那么多钱。她在走投无路之下,想到了一个人,认为自己家走到今天,这个人是应该负一部分责任的,他就是叶子农。

当年叶子农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时,曾找过罗家明(当时在北京)融资做生意,许诺五万元用一年,到期归还五十万(正常人干不出这事儿来)。结果罗家明竟然同意了,在外人看来,这俩人都够“二”的。

《天幕红尘》,一本我不想再翻第二遍的书

一年后,叶子农如期拿来五十万,但罗家明却不收,反而要叶子农留下一句话——一句比五十万更值钱的话。叶子农想了想,随后说了四个字:

“见路不走”

之后罗家明带着这四个字先后去了纽约,莫斯科。用他妻子的话说:自从得了这句话,罗家明就“不正常”了,行事风格大变,非要去苏联做生意,最后才有了饮弹莫斯科的悲剧。怎么着这位叶先生也应该负一部分责任吧?

明白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病急乱投医,逮着谁算谁。人家就是说了一句话,这也能跟着一块儿还钱,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不管怎么说吧,叶子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走入大家视野的。之后叶子农发表了一番见解,提供了一个方案,来帮助解决债务危机,这越来越像“王庙村扶贫了”。

重点不是叶子农提出的方案,而是他在分析局势,提出方案时的想法思路,让众人大吃一惊:原来马克思主义还能这么用!

《天幕红尘》,一本我不想再翻第二遍的书

之后的故事就是各路人马,各怀心思,各有打算地与叶子农套近乎,希望用“见路不走”的办法为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创造利益。

叶子农也因此涉足滚滚红尘,越陷越深,最后被枪杀至死。

这也是我不想再翻开《天幕红尘》的主要原因,《遥远的救世主》已经死了个芮小丹,这里面又死了个叶子农,让人心情沉重。

给人一种为了悲剧而悲剧的感觉,总是把人安排死,让人难以释怀。

当然,“见路不走”的思想还是相当有用的,谁要是真的能琢磨透,用得好,将会无往而不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走过路过,点个“关注”再划过,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天幕   红尘   莫斯科   苏联   走投无路   救世主   马克思主义   动荡   债务   值钱   悲剧   叶子   遥远   父母   方案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