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嘎之交”,像极了丁元英《自嘲》里的样子

“潘嘎之交”,一个最近才诞生的成语,“小屁孩”一个。听着不伦不类的,一点都不像个正经成语。但正不正经,不能光看外表,还得看内涵。

了解事情始末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成语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咱们简单捋一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潘嘎之交”,像极了丁元英《自嘲》里的样子

演员谢孟伟,凭借《小兵张嗄》里嘎子一角让人记忆犹新。哪怕现在他已长大,结婚生子,大家还是习惯叫嘎子。

随着直播带货的东西南北风越刮越乱,好多演员也趁风起火,带货赚钱,嘎子就是其中一个。

可是由于专业受限,经验一般,嘎子带货“翻车”了,被人投诉带假货。之后潘长江以前辈的身份谆谆教导,让嘎子守原则,保底线,网络都是虚拟的,你(嘎子)把握不住。

这把屏幕前的嘎子感动坏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很是真诚。当时网友们感觉潘老师不愧是老艺人,不仅有底线,有责任感,还对后辈演员很是关心。

“潘嘎之交”,像极了丁元英《自嘲》里的样子

然而没多长时间,潘老师也在直播间带起了货,卖的东西和嘎子一样——酒。

这时广大网友才反应过来,潘老师的谆谆教导,除了关心后辈,还有神不知鬼不觉“消灭”对手的作用。

然后新时代的第一个“像样”成语——“潘嘎之交”,就在大家“群策群力”下诞生了。而且还有人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竟然跑到嘎子直播间传话:嘎叔,劝劝潘子吧。

“嘎叔”也很耿直:我劝不了“潘子”,我谁都劝不了。

这件事经过网络的发酵,也成为了目前最大的一个笑话。

带货不新鲜,带货出假货也挺常见。

老艺术家规劝后辈也正常,老艺术家自己带货也不是不可以。这件事的戏剧性效果在于劝完年轻人以后,老艺术家自己去带货了,而且劲头不输年轻人。

这前后的反差,晃人不轻。

“潘嘎之交”,像极了丁元英《自嘲》里的样子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不好过多解读,毕竟咱们不是当事人,不了解情况。就算是当事人,也不一定太了解情况,估计“嘎叔”现在也糊涂着呢。

而从“潘嘎之交”中反应出的人生百态,还是很耐人寻味的。它和《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那首《自嘲》,可以说是互为表里,相互印证。

《自嘲》是这么写的: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潘嘎之交”,像极了丁元英《自嘲》里的样子

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词,不求甚解时,读着就很有气势。再细一琢磨,又很有意思,一个穷酸秀才的形象跃然纸上。

上天入地,福禄寿喜,他皆不放在眼里,一副超然物外,大彻大悟的样子。但一说到“为啥你兜儿里没钱”的时候,却突然换了一股面孔,气急败坏地骂到:都是TMD的上天不公,才使我沦落至此。

前后两副面孔,反差明显。

像极了苦口婆心劝嘎子要有原则、底线,转头却自己直播卖酒的潘叔。

这就是众生,这就是“我们”。事不关己的时候,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事到临头的时候,也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这也正好给大家提了个醒:你不是高人,也不是圣人,就是一介凡人。安安心心做普普通通的自己就挺好,不丢人。

反而是把自己的“人设”架太高,形象拉太长的人,有时候可能下不来。

走过路过请点个“关注”再划过,万分感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互为表里   堂客   谆谆教导   后辈   假货   反差   底线   成语   当事人   面孔   演员   样子   年轻人   事情   老师   体育   网络   丁元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