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导读:1.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
2.主观的"自卑感"与客观的"劣等性"
3.自卑情结
追求优越性和外部因果律
4.优越情结
5.人际关系中权力斗争与复仇阶段
6.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
7.人际关系竞争带来的烦恼

青年刚好一个星期再次来到哲学家的书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青年的疑问变成了确信。目的论之类的学说只是一种诡辩,精神创伤确实存在。人既不可能忘记过去,也不可以从过去中解放出来。他今天要把怪异的哲学家驳得体无完肤。

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

青年:先生,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一切都持悲观态度,非常注重别人的看法,总是活在对别人的怀疑之中。无论如何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出喜欢自己的理由,先生用你"目的论"解释下讨厌自己有什么目的、利益?

哲人:之所以看到缺点是因为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到缺点而不看优点。
给你举个例子:有个女生苦恼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想找我治好"脸红恐惧症",治好了想表白要交往的男孩。我跟她说治不好,因为她需要这种症状,她最害怕的事情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拒绝、失恋可能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如果失败了可以不必鼓起告白的勇气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再回到你的问题:你不喜欢自己,是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只要变成一个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极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由来安慰自己。心里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内向的人想要想要提升自己的口才,但是在众人面前就是不敢开口,迈不出第一步,脸皮不够厚,只会想到当众讲话后会被别人笑场。其实大学提供了很多"不要脸的机会"给你展示自己的舞台,无论你在台上讲的有多好,台下也会专门有人不喜欢你、反对你。所以藏着掖着不如早点释放出来。

主观的"自卑感"与客观的"劣等性"

青年感到很自卑:跟同龄人相比关于学历、职业以及年收入等社会境况有强烈的自卑感。

哲人用身高来比较自卑感和劣等性的差异:我只有155cm身高太矮了,的确,高大强壮的男性本身会给人一种震慑感,但另一方面矮小也能让对方放下警惕心理。看来个子矮小无论对周围人还是自己都有好处,这就是价值的转换。我155cm的身高不是劣等性,只是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所以我的身高跟你说的情况终究还是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而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

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上。即使1美元纸币所承载的价值是一种常识,那也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价值,如果从印刷成本考虑的话,它根本不等于1美元。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存在,那我想拿来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价值问题最终也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同样的,虽然985、211的学生学历起点较高,但是一般的学生也有自身独特的品质和才能,而985、211不具备。我们要正确比较跟别人客观的劣等性,戒骄戒躁,正确看待自身具有的品质赋予我们的价值。

自卑情结

追求优越性和外部因果律

哲人认为: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继而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与此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但是,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的事实,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这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像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不到B"的理论,比如:"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够漂亮所以结不了婚"的想法。

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一些大学生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屡次碰壁,因为缺乏过硬的简历。迫切想要成功,但喜欢沉迷于简单、让人兴奋的事情,渐渐丧失斗志,之前立下学习其他技能的flag都消失了。看朋友圈别人混的比自己好,就越颓废,因为他这么优秀导致我没有找到工作,陷入外部因果律,即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其实,是大家不愿意牺牲享受乐趣的时间,更愿意维持当下的现状罢了。

"追求优越性"往往容易被误解:人们认为是尽力超越他人甚至是通过排挤他人以取得晋升之类的追求,往往给人一种踩着别人往上升的印象。但阿德勒认为:人们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虽然行进距离或速度各不相同,但自己是和"理想中的自己"进行比较,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优越情结

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还是跟陷入自卑情结一样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只想用更加简单的方式补偿,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是一种虚假的优越感。

常见的例子是"权势张扬"。比如把自己当成领导、知名人士的特别存在、虚报履历,败光自己的人品,还惹身边的人讨厌。这种人比陷入自卑情结的人更恶心。

人际关系中权力斗争与复仇阶段

(1)权力之争
假设你和朋友正在讨论时下的政治形势,谈着谈着你们之间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于是对方咄咄逼人,上升到了人格攻击,骂你是大傻瓜。对方只是想要责难挑衅你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这个时候你如果发怒的话,那就是正中其下怀,关系会急剧转入权力之争。

而假设你压制住了争论,而且彻底认输的对方爽快退出。但是,权力之争并没有因此结束。败下阵来的对方会很快转入下个"复仇"阶段。

(2)复仇
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那么当事人之间几乎不可能调和了。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上当。

关于权力之争,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即我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对方是错误的。一旦这么想,辩论的焦点便会从"主张的正确性"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方式"。最终演变成"所以我必须获胜"之类的胜负之争。但是,很多人都会陷入权力之争,试图让对方屈服。甚至可能会出现大打出手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才会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承认失败"。因此,要保持好理智。

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些目标可以通过阿德勒所说的直面"人生课题"来实现。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1)工作课题
无论什么种类的工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从距离和深度的观点来看:工作上的人际关系门槛最低。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因为有着成果的共通目标,即使有些不投缘也要合作;而且,因"工作"这一点结成的关系,在下班或者转行就又可以变回他人关系。

为什么有人会因为工作关系的人际问题中"自闭"呢?①初入社会为了求职疯狂投递简历,面试了却没被任何公司录取,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思来想去便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②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公司业绩受损,于是开始讨厌再去公司上班。

这些情况都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讨厌被贴上"你没有能力"或者"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无能标签,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尊严受到伤害

(2)交友课题
即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没有工作关系的强制力,也就更加难以开展。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正如"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要等着别人发生变化,而是由你自己勇敢地向前迈进

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3)爱的课题
恋爱关系
一些人由朋友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的时候,一些朋友之间被允许的言行就不再被允许。比如:不可以跟异性朋友 一起玩。

但阿德勒认为如果对方过得幸福,那就能够真诚地去祝福,这就是爱。相互束缚的条条框框越多,是一种不基于不信任的想法,关系很快就会破裂。到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人际关系竞争会带来人际关系的烦恼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意识到竞争或胜负,那么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常常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就会产生"优于这个"、"输于这个"之类的想法,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就会随之产生。不知不觉你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

在竞争世界中,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败者。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站在竞争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但是,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从竞争中的"怪圈"中解放,就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当某人陷入困难时,你随时伸出援手,那他对你来说就是可以称为伙伴的存在。

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总结,人们之所以自卑是因为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没有正确看待自己的劣等性,而是主观的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树立的某种目标达不到就可能陷入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中。人生的三大课题中的烦恼一定程度上来自人际关系上的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人际关系   因果律   讨厌   目的   自卑感   优越性   情结   自卑   课题   客观   权力   勇气   烦恼   竞争   价值   关系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