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昨晚,我自己一个人“抛夫弃子”,去看了张子枫的新片:《我的姐姐》。

最大的遗憾是,纸巾没带够。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观影全程,电影院里安静极了。唯一一次“噪音”,是坐我前一排的女孩忍不住哭出了声,然后很快又克制住自己,压抑了下去。

她是在哪里哭得不可遏制呢?

是在片子里一个孕妇为了生儿子连命都不要了的时候。

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疯狂地上前劝阻孕妇的丈夫,求他不要拿孕妇的生命冒险,结果却被羞辱,被粗暴地一把推开。

狼狈跌倒在地的安然,激动地爬起来,冲那一家人喊:谋杀!你们这是谋杀!

这充满愤怒和悲怆的控诉,听得人揪心极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前排的那个姑娘哭到失了声。

又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孩吧。

当然,影片触动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

片子里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台词,背后可能就藏着一个女孩人生中的重大创伤,或者一个女人血肉模糊的过往故事。

平日里总会听到“中国女性地位够高了”的声音。然而这部片子却以不动声色的方式,让残酷的事实真相现出原形。

朱媛媛饰演的姑妈是上一代“姐姐”的代表。

为了自己的弟弟,她多次牺牲掉自己的学业、事业、梦想,甚至整个的人生,并将此视作理所当然。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到了安然这一代,女性内在的自我力量已然觉醒。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面对父母和社会舆论施加的不公,她敢愤怒,敢反抗,敢与主流的声音叫板。

然而,她的愤怒同时也让她处于极度孤独的境地。

最亲近的人认为她自私。

社会舆论谓之冷酷。

最终连相爱的人都离她而去。

太难了。

真的太难了。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我也是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

同样也是姐姐。

下面有一个小我9岁的弟弟。

没错,我的父母间隔这么多年,拼生出一个弟弟来,就是为了要一个带把的。

平日里吃的用的看起来也都是一样的。

父母嘴里强调的也都是:他们不是偏心的父母。

但是,很早的时候起,父母保单的受益人,就只有弟弟的名字。

母亲也早就明确,家里的房子是留给弟弟的,跟我无关。

唯一的幸运在于,我的父母一直身体康健,所以我不曾面临张子枫在电影里的抉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牺牲自己的前程抚养幼弟。

但是,我依然避免不了对弟弟的怨气。

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被父母格外看重和偏爱的弟弟,他过得也并不好。

无论事业抉择还是结婚找对象,他都没有自由可言。

当我看到他为了“承欢膝下”不得不选择父母安排好的工作时,当我看到他在父母意志的胁迫下,只能仓促地相亲娶妻时,我的心里莫名酸楚。

比较起来,我反倒一定程度上逃脱了共生绞杀的命运。

为了寻求关注和认可,我在劣势的情形下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性。

我的求生欲,让我后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成绩,明显胜过我的弟弟。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记得《我的姐姐》片子中,安然问自己的“舅舅”:当儿子的感觉,很好吧?

这句话,也曾是我想问却没问出来的话。

然而,舅舅的扮演者肖央笑出一脸的无奈。

这个舅舅,应当也曾是父母渴盼中生下来的那个儿子。

但是,他的人生如何呢?早早跟老婆离婚,亲女儿不愿意认他,自己天天蹲麻将局,复制粘贴般日复一日混吃等死。

没错,每一个生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事实上都一言难尽。

那个始终被轻视、被视作“外人”的女孩,若要去控诉父母的罪状,可能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对待,那个小女孩只能默默忍受。

直到有一天,终于获得机会,远离家乡和父母,在陌生的城市打拼,努力把自己成长为一副百毒不侵的有出息的模样。

这就是这些女孩对父母过往那么多轻视的反击了。

不露声色,却又百转千回。

与此同时,那个男孩其实也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受害者和被阉割者。

看起来父母把更多的“关爱”给了那个男孩,但这副温情的面纱,却隐藏着父母沉甸甸的控制与欲望。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若重男轻女的观念能够“到我为止”也就罢了。

可惜,它毁掉的可不止一代人。

我认识一个女性,她本是独生女,但父亲不喜欢她。打她记事起,父亲从未曾抱过她。

母亲也深受父亲影响,因为没有为父亲生个儿子而一直内疚。

小时候,她听父母吵架,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句:“如果是个儿子……”

为此,她一直有很深的负罪感。很多次都梦见自己变成了男孩,爬树、翻墙、做各种坏事儿。

后来,她结婚了,怀孕了,也想着一定要生个男孩。

生产那天大出血,生完之后她顾不上自己身体的虚弱,立即问医生:“是不是男孩”。

知道是个女儿之后,她看都没有看一眼,倒是老公和公婆并不介意,都安慰她说,“孩子很可爱,养女儿比儿子压力小多了。”

可是,她却丝毫欢喜不起来。总觉得那并不是公婆和丈夫心里的真实想法。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会嫌弃女儿,也嫌弃自己。

用她自己的原话:“总觉得自己是个没福气的人。”

几年后,她那小小的女儿,越来越像当初的她自己:

怯懦,敏感,自卑,脾气古怪。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自己曾经就是一个受害者,如今却又生生变成一个新的迫害者,再又制造着新的受害者。

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女性”这个词是不接纳的。

因为父亲母亲不接纳她,所以她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作为一个女性,她的存在就是错的、有罪的。于是顺理成章地,她同样不能接纳自己的女儿。

有多少女孩,只是因为是女孩,便没有降临到这个世上的权力。

哪怕侥幸降生,也是千难万难。

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是恰恰在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却又是自然而然发生、并且大量存在着的事实。

如果只是不接纳自己的女儿,可能还不至于太惨。

最最可怕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父母,他们不仅仅是轻视女儿,他们还在女儿身上“吸血成瘾”,恨不得敲骨吸髓。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两个多月前,在网上掀起巨大争议的“洛洛”,就是现实版的樊胜美。

月薪明明不低,自己省吃俭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很小气,买一双帆布鞋都会反复纠结一个月舍不得按下付款键”,在面对父母和弟弟时,却倾其所有。

只是,这样的倾其所有并非洛洛本心。

她是被原生家庭和重男轻女的观念硬生生绑架的。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然而,父母从不曾看到她的难处,她的困境。

哪怕是意外死了,父母最着急的事,不过是勒索一笔钱,好给儿子买房子付首付。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洛洛的悲剧并非个例。

所以,张子枫的新电影,才如此戳人。

有多少人为这部电影哭,背后就有多少不公的事实和血淋淋的剥削在发生。

如果要从这一桩桩悲剧中总结出什么结论来,那就是——

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不公和整个社会“重男轻女”的沉珂,尤其是来自最亲近的人的苛刻跟索取,除了被动承受外,我们其实还有别的选择。

尽管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但是全程张子枫都演绎出了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姐姐的模样。

除了牺牲和付出,除了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自怨自艾,女孩子们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愿所有从“重男轻女”家庭中走出来的女孩、女人,都能够停止怨念,让恩怨到我为止。

愿你早日放下思想包袱,勇敢地多为自己而活,并且漂亮地生活下去。

《我的姐姐》刷屏: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重男轻女   姐姐   家庭   不公   舅舅   安然   片子   弟弟   事实   儿子   父亲   父母   女儿   孩子   女孩   女性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