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文|萧萧

天蝎女,天生小腹黑,小孤傲。

犯过职场、情场上的所有小禁忌。

混迹于情场、职场这个妖魔试炼场,

除了胆大,心细,还要有些小手段。


我在2019年离开企业,进入了体制内工作,虽然不是正式编制的,但是却还是体会到体制内单位的优势,在原来单位的那些同事都在担心失业的时候,我完全没有顾虑。

分享之前的一篇文章,希望给所有35+的女人一些启示。

正文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聊一聊体制外和体制内,希望给大家一点点启示。

我,大学本科名牌专业,毕业时放弃了父母可以安排的体制内工作,为了爱情留在了家乡以外的城市,入职私企,后来,经历了结婚、生子、婆婆去世这些事情的同时,是我平均不到1年和3年的频繁换工作。

36岁在朋友介绍下,进了体制,编外的,工资断崖式下跌,但好在稳定,时间也能保证一些方便带孩子。

现在回想,走到今天,年少的我确实有些轻狂,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懂得人情世故。

还有,终于明白了父母口中的35岁魔咒,意味着什么?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入职第一家单位是在实习期,当时,一所本地比较有名的私立学校招聘办公室人员,我在十几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工作期间我也卖力,但是最终牺牲于内部人事争斗。

当时,招聘我入职的领导还满心可惜,把责任都推给了学校,替我委屈,后来想一想,哪是人事争斗?明明是被当廉价劳动力。天真的我,竟然觉得人家都在为我着想。还对人家感激涕零。

职场哪有那么多真情,多的是假意。

第二家公司是我自己应聘进去的,是一家特别小的房屋中介,当时工资很低,低到我自己付不起房租。

当时自己有些任性,考公务员请假,犯了老板的大忌讳,于是,做不到两年,我被辞退了。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后来的我,陆续走了几家私企,虽然自己很努力,但是脑子确实没长进多少,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懂得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的道理,接连犯规。

说一下我进体制内前的这家吧,虽然不是纯家族式企业,但老板是靠社会关系起家的,所以在他眼里,关系大于能力,只要你能带来社会资源,傻子都可以在他公司上班。

我最蠢的地方是,不服气这种规则,认为还是能力更重要,甚至告诉同事,就算裁员,也得裁掉不干活儿的,干活儿的都走了,公司怎么运转。

而实际情况是,最后走的都是干活儿的,有能力的。

公司有一个老板的关系熟人,工作期间隔三差五偷跑出去打麻将,这样的人,安全。

有一个入职一两年的小会计,老板亲戚,做着出纳的活儿,拿着会计主管的高工资,钉钉打卡从来不自己打,把手机放在办公室,其他同事代打,老板不是不知道,但是安全。

还有一个,国外不入流的大学留学回来的,基本的excle操作都不会,因为老爸是银行的,最后当了老板助理,主要要是颜值高也行,长得一般中下等那种,还时时作妖儿,快35了,还没结婚,要在二线城市找灵魂伴侣。

这些其实还不是主要的,公司整体氛围超级差,造谣生事的太多,正经干工作的太少,最夸张的是,公司员工体检,查出老板的厨师得了乙肝,对于这事,行政和人事总监竟然瞒报。还依然让他每天给老板和员工做饭吃。

真的刷新三观。

在私企做的这些年,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中国企业很少有能做到百年企业那种的。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再说说私企的招聘潜规则。

和我不熟的人会认为我性格比较清冷,不是很合群,我平时也不喜欢群居,而是喜欢看书充实自己。

在前一家公司最后一年,我负责人事招聘,在做招聘这一年,我已经35岁了,一些赤裸裸的对中年不友好的因素不断显现。

我翻简历的时候,会自动屏蔽35岁以上的,女性,除非招聘职位是高管一类,但是,一是这种职位本来很少,二是,能走到职位的确实寥寥无几。

一般岗位是很忌讳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的,他们确实精力体力跟不上企业节奏,而且人比较圆滑世故,懂得钻制度的空子。

这一点,到35岁的我,尤为感触深。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35岁以下的也有选择,所有岗位肯定是男性优先的,女性的岗位,一般是刚毕业的和已婚已育的优先考虑,肯定不要的是大龄未婚和已婚未育的,这种不稳定因素太多,每个都像一颗雷,假如招聘上来,过了试用期,立马怀孕,那企业就恶心死了。

我招过几个这样的,面试时说肯定不怀孕,结果过了试用期就怀,企业一般处理这种会劝自动离职。或者用其他手段,例如调岗(从文职调销售),逼她们自己辞职。

可能有读者会说,这样做违法。

是的,违法,现实是,二三四以及十八线城市的企业,都是这样处理的。

你要是想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法治环境,那建议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在二三四及十八线城市,讲的还是关系,底层员工是没有机会为自己争取权益的。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说说怎么进的体制。

我的性格决定我是不适合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被消耗那种,我不善于巧舌如簧,也不善于在领导面前虚头假面,刚才提到,那家公司领导喜欢那种虚的,而和我明显八字不合。

离开也不是没有准备,我在那家企业的最后一年,靠自己拿下了教师资格证书,加上之前我考下的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所以对自己也有一些小小的规划。

但是确实是这种城市给人发挥空间太小了,加上,我已经过了35岁。

有读者可能会问,年轻时,为什么没考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我想说,考过,不止一次,但无奈天分比较差吧,运气也比较差,考了几次,也就没坚持下来,现在想想,大部分人天资都是普通的。

从前一家单位离职,不是自愿的。

单位面临转型,在清退人员,像我这种,能干是能干,但是没有人脉资源的,老板肯定清退。

好在我准备够充分,也正赶上家附近的一所学校在招聘代课老师,虽然工资低,但是离家近,时间上也充裕一些,于是我从体制外到体制内,几乎是无缝对接了。

现在感慨的是,不管环境怎么恶劣,不要放弃学习是真的。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点永远没错。

有人觉得体制内,又是学校,肯定是进了安乐窝,实际情况也不是,我也许暂时不用担心失业,但是因为不是编制内,所以也会面临特殊情况,也可能会被辞退。

在体制内,有编制和没编制确实差距很大,全年工资加上绩效、年终奖,编制内的是编制外的三倍。但是我们编制外的人的工作量是远大于编制内的。

编制内的人有一部分是老教师,资历深,领导是奈何不了他们的,不上课只拿工资是经常有的事,所以,惹不起编制内的,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就安排给编制外的来做。

对此,编制外的都有怨言,但是很无奈,只能暗自努力,希望通过努力考上编制。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但是,现在考编确实很难,题目出的天马行空,而且每年报考职位也有技巧,再加上年年政策不同,因此运气成了这种考试的主要因素。

比如,去年考入我们学校的一名老师,之前在培训机构做教师,没有公立学校的经验,形象也很一般,来之后就让她带班做班主任,但是没有经验是她的短板,能力也一般,做了不到一年,领导就给她调整了学科,不让她做班主任了。

在学校做过的,或者家里有孩子的都清楚,班主任一方面要做好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管理几十个人的班级,精力体力都是考验。

而我的同事里有一个老师,形象气质很好,做班主任很多年,教课也屡屡获奖,就因为考试差零点几,就与面试失之交臂,无奈至极。

所以,这种选拔考试并不和能力挂钩。

学校领导只会安排有能力的来做重要的事,不会管你是不是编制内,现在的局面,只要有编制,领导会随便给你调岗,你也不会下岗,没编制的,即使工资再低,只要你有能力,领导都会安排你做工作量大于收入几倍的工作。

但是,体制内唯一一点好,在这次疫情中就显现出来了,用老百姓的话是:旱涝保收。

是的,这四个字真的太有吸引力了。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关于人生一些小建议。

一、尽可能早做规划,规划一定是围绕自己。

我现在反思自己之前的经历,有点一手好牌打烂的感觉,源于自己当初把规划中心找错了。

任何规划一定是先围绕自己来做,不管是工作还是感情。

如果当初我先考虑稳定工作,再去考虑其他,今天的经历也许能顺利一点。

当然,这种稳定不是一定要进体制内,而是自己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自己每一年或每五年,要到达一个什么阶段。如果有更清晰的认知,也许会更好。

我的认知比同龄人晚了10年。

二、性格决定命运一点没有错。

《九型人格》这本书中提到人类的人格分类: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自我型、理智型、忠诚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

指的是每人都对应一种或几种人格,而这种人格的人,就决定了以后做什么更适合。

人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愿望是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家,而长大了的希望是做个老师或者厨师。

人在十几岁和二十几岁时,一定要尽早地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这对你以后的成长很关键。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三、拥有成长性思维、保持终身学习习惯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来源于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作品《看见成长的自己》。在她看来,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

而拥有“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人生每一步都很难,每个阶段都很关键,如果不让自己真正成长,是不能应对这个时代变革的。

第二点说的是希望大家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个时代的淘汰速度太快了,以前有一段时间,我的爸爸妈妈是很抵触智能手机的,认为自己学不会,但是,现在他们可以自由的用手机支付,每天刷网络,看信息,他们乐在其中,学习真的能帮我们打开格局和视野。

另一方面,我读到过一篇名为《中老年考证:叔叔阿姨都来跟我抢工作》的文章。

其中讲述了中年考证的辛酸无奈,其中有一个故事我很感慨,一个45岁的妈妈,由于学历不高,一直做服务员工作,离婚后自己带儿子生活,由于工作的低微,她不敢在儿子身边出现,直到后来她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于是报了自考,又考了资格证书,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学习,任何时候都是给你人生的另一个可能。

我们总会在努力过后,得不到我们要的结果时,无不失落地说人生终究是争不过命运。

但是,只要命运对我们不是置于死地那种,我们就尽可能通过学习,通过调整,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吧。

不管在哪,在做什么,我们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直到攒够筹码,我们才有资格跟命运和这个社会讨价还价!

作者:萧萧,情感、心理专栏签约作者。不熬鸡汤,只走心。欢迎关注。

35岁中年人失业求职有多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纠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体制   私企   中年人   班主任   确实   思维   工资   人事   老板   能力   单位   领导   城市   体育   工作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