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文|萧萧

天蝎女,天生小腹黑,小孤傲。

犯过职场、情场上的所有小禁忌。

混迹于情场、职场这个妖魔试炼场,

除了胆大,心细,还要有些小手段。


正文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她儿子患有抑郁症,前一天刚跳楼,没想到,她今天就……”55岁的女局长生前的同事,惋惜地说道。

网传1月11日晚,某单位55岁女局长文某某,从位于小区11栋25楼坠亡。

据知情人称,她因为丧子之痛,因此选择自杀。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有知情者称文某某的儿子在大学刚毕业即将步入社会时,却因为抑郁症,而跳楼离世。

55岁的妈妈,在失独之后,竟然放下所有,走得如此的决绝。

中年失独的痛,是任何工作成就无法消解的,痛不欲生也许是最确切的注释。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个局长跳楼的儿子生前因为何种事情抑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必有其家庭教育和个人心理疏导不及时的前因。

一个二十几岁的人,为什么得抑郁症?

据报道,过去十年,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明显。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者率自2005年至2015年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1.3%的患病率水平,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患病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电视剧《小欢喜》里,全国重点高中重点班的英子,被妈妈打造成了顶尖级的尖子生,长期以来的优秀,让她在成绩上丝毫不甘落后,但是同时,在妈妈的高压政策下,她也不敢随心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最后被逼的患抑郁症,甚至跳海。

很多人也许看到这个剧情,并不能理解英子的苦。

但是,站在英子一个十几岁孩子的角度,我们其实可以理解她的内心挣扎。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一个好孩子是从小被夸大的,她习惯做别人家孩子,习惯被夸奖,习惯被当做别人家榜样,但是与此同时,她丧失了作为坏孩子的天性。

好孩子意味着高度自律,而这种自律又意味着压抑天性。

不允许犯错,不允许不听话,不允许不优秀,几座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一个找不到发泄口的人,早晚是要被憋坏的,何况孩子呢?

一个孩子,本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能力和独立性,并在此过程中与父母分离,然而,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生活,替代孩子做决定,让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在青春期,一个人不能完成自我认知,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思考,那么他走向社会时必然是分裂的。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在女局长丧子坠楼这起悲剧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一个母亲的付出。

在家庭中,一个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的牺牲多是很大的,这种耗竭感是其他人无法体会的。

而电视剧《小欢喜》中的英子妈妈,又何尝不是身心俱疲。

好强的英子妈妈,在丈夫出轨后,选择离婚,独自带着英子生活,她不敢病,不敢老,把时间管理做到极致,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指望孩子高考上清北。

她的人生支点只有孩子,没有自我。

这种牺牲一定是以巨大的自我压抑为基础的,她的时间、需求、事业,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都会被放弃。

最终导致她的爱变成了偏执,变成了控制,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在去年的5月,发生过一起女律师被女儿杀害的悲剧。

据媒体称,做律师的妈妈事业心很强,已经做到了律所合伙人。女儿曾就读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如今是重点高中的学生。

在光鲜生活的背后,一些悲剧的征兆其实早已显现。

这个妈妈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十余年,望女成凤心切,在学业上管教很严,尤其最近,对女儿的考试成绩并不满意。女儿性格有些内向,曾抱怨没有受到母亲的尊重,自3月以来,母女二人陷入冷战。

和电视剧里的英子母亲一样,这是一个离婚,要强,有控制欲的妈妈。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这个悲剧给了人们主要是妈妈们沉重一击。

在《小欢喜》电视剧里,英子最终被爸爸妈妈救下,没有自杀成功。这之后,她在父母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妈妈一起最终完成了心理转变。

但是,电视剧明显被粉饰了,生活之中没有那么多的情感乌托邦。

现实中的张灵离开了,被自己亲生女儿杀害。

女儿的最后发泄口是杀死妈妈,妈妈的最后发泄口,是离开这个世界。

一个个悲剧事件,让我们反思:中国式青春期总是带伤,中国式父母总是耗竭,说不清是是社会病了,还是我们病了?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让中国母亲都活得这么累?

美国国家统计局曾于2009年对各国劳动人口的总数和人口参与劳动的比率,发表过一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将近70%,一骑绝尘,世界第一。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不仅仅是劳动参与率,中国女性尤其是中国母亲还要负担家庭养育子女的重担。

近几天,关于一对石家庄夫妻确诊新冠的流调信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从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出。

这对夫妻中的丈夫,每日8时骑电动车到小区附近网吧上网,中午在附近麻辣烫吃饭,看不到工作轨迹。

而通报中的妻子,一个26岁年轻妈妈,21天给儿子看病2次,购买母婴用品3次,还买了7次廉价包子。丝毫看不到自我休闲的购物和活动。

这个26岁的妈妈,也许可以选择不让自己那么累,但是,似乎是一种为母则刚的精神支撑着她。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也许是她不敢停下。

她停下,孩子病了没人管怎么办?孩子饿着怎么办?没有老公和婆家人、娘家人的帮忙,她只能咬着牙这么做,这背后也许是她深深的绝望。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网上流传一组关于“爸爸去哪儿了”的调查数据。

未入托、入园的孩子最近一个月主要由妈妈照看的占61.7%,主要由祖辈照看的共占35.7%(其中还有很大比例是由祖辈中的女性一方承担),主要由爸爸照看的仅占1.1%,而乡村地区主要由妈妈照看的比例高于城镇;

未入托、入园的孩子中,一周妈妈平均陪伴孩子63.2个小时,爸爸平均陪伴27.3个小时,不及妈妈的一半,而这其中的陪伴还不包括晚上入睡的时间;前一周女性做家务的时间为55.8个小时,男性为25个小时,不及女性一半。

调查数据毋庸置疑的说明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

二胎政策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在看到二胎妈妈更多的同时,其实并未看到各种政策倾向于二胎妈妈。二是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加重!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针对这一现状,有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得到全社会关注。

例如,提供育儿公共服务;完善产休假制度,鼓励家庭育儿男性参与;加强家庭生育保障,维护女性生育期间合法权益以及促进就业平等,支持女性产后重返工作岗位等建议。

然而,所有措施都应该以尊重女性的价值,关爱女性尤其是妈妈们的心理健康为前提,这样才能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女性实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让妈妈们不再心力交瘁,焦虑过度,才能为更好的培养下一代做贡献。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词: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只希望所有比神还伟大的妈妈,不要再深深的绝望,不要再痛不欲生的流泪。

作者:萧萧,情感、心理专栏签约作者。不熬鸡汤,只走心。欢迎关注。

21世纪的中国式青春期:以父母的焦虑和耗竭感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父母   不允许   青春期   中国   焦虑   局长   悲剧   代价   爸爸   儿子   女儿   母亲   电视剧   自我   妈妈   孩子   家庭   女性   世纪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