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万枚核弹头没威慑住美国,却压垮了经济解体亡国

胡锡进今天在微博上讲,“中国需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核弹头数量扩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东风-41战略导弹”;“更大的核武库来抑制美国的战略野心和对华冲动”。

一:对拼核武库数量,苏联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这种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胡锡进青年时代接受的教育、价值观相符。苏联当年就是这么想的,后来苏联亡国了。

从苏联研发出核武器到解体的数十年间,以拖垮整个整个国家运转的经济代价换取的庞大核武库;从全面核战争一触即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到80年代的战略导弹削减博弈,压服过美国吗?事实上是一次都没有,最后都是以苏联的退让告终。

苏联万枚核弹头没威慑住美国,却压垮了经济解体亡国

图:核弹头,全世界最认真的准备核大战的国家,就是美国

。特别是80年代的苏联退让妥协,根本不是被美国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给吓怕了;恰恰是庞大军事开支压迫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运转失灵,急于减负的结果。

今天的中国把核弹头数量提升到1000枚,形成的压力,能达到当年苏联核武库对美国压力的同等水平吗?在威慑能力的实现

二:核武器的使用没有灵活性,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

事实上在两国走到别无选择,必须彻底相互毁灭之前,1000枚核弹头和200枚核弹头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任何一枚核弹头的升空,都意味着全面核战争的爆发。

这使得除非一方认为,核心利益已经遭到了不可接受的侵犯,足以为此付出举国焦土、死伤数千万乃至几亿人口的代价时,核武器都不是一个真正可以投入使用的选项。

苏联万枚核弹头没威慑住美国,却压垮了经济解体亡国

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此:什么叫做核心利益?明天A国一个高级官员口嗨一下,说B岛屿不是C国一部分,主张B岛屿是自己国土一部分的C国,要不要丢核弹?后天A国签署法案和合同,卖B岛屿F35,C国要不要丢核弹?答案你我都心知肚明。

形成威慑力有三个核心要素:具备使对方遭受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稳固而难以动摇的意志,明确清晰的意图传达。在事实上不能动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反复强调核威慑能力;第二条、第三条都无法满足,最终反而会导致整个国家核威慑政策的有效性被严重削弱和破坏。

三:真正能形成威慑力的军事打击力量,实用上是以常规力量为核心的

真正能威慑到美国的军事力量建设策略,必须是有实际操作可行性、且足够灵活。

也就是在面对各种不同级别的利益冲突和军事威胁时,都要有能力打痛美国,但又把程度保持在两国尚不必为此相互毁灭的地步,美国唯一的理性决策选择,就是坐回谈判桌前进行对话和妥协。

苏联万枚核弹头没威慑住美国,却压垮了经济解体亡国

这种能力的构建中,核武器是最后兜底的底牌。中国现有的核武库规模已经足够,真正高效的发展方向是强化核武器的生存和突防能力,确保它的难以拦截。这是避免爆发毁灭性核战争的根本保障。

而真正要拿出来用的能力,只能由常规打击力量实现。更进一步的说,要用有限破坏能力的常规武器,实现接近战略级别的打击效果。

这听起来违反常识,但实际上对于现代文明社会,有太多的目标一旦被攻击和摧毁,将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后果;由此形成的实际威慑力,实际上并不低于核打击,甚至要高得多——因为它引发核报复的概率要低得多,更有可能被实施。

核电站、大型水电站、国家电网的核心输配电设施群、核心的石油/天然气枢纽、巨型化工企业都是非常典型的要害目标。当情报和打击能力,足以精确到一个指挥大厅的时候;一枚战斗部携带数百公斤炸药的导弹,就足以对对手形成极大的威慑力。

四:经济性上可承受,军事威慑力才能够长久

军事威慑力的存续必须以经济为基础,苏联就是绝佳的反例。单纯的扩充核武库数量,包括生产更多的核弹头,更多的东风-41导弹;这意味着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被消耗在了现有技术的产能规模扩张中。

这些资源的投入,转化成基础性、通用性的理论/技术进步突破的比例非常低;对于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只是推动了规模上的横向扩张,而难以起到有效提升整个工业竞争水平的作用。在经济上是存粹的负担。

苏联万枚核弹头没威慑住美国,却压垮了经济解体亡国

相反,维持有限的核武库规模,资源主要集中在核武器生存/突防能力,集中在常规武器性能升级换代上的发展模式中;人力、财力、物力会大量流向科研和工业能力的纵向突破:

要实现这些能力的改善,必须要有更好的各类设计理论,材料体系,更好的机械加工水平,更好的电子元器件性能......这些改善不仅仅会作用在军事装备上,还会扩散到整个国内的科研和工业生产中,从根本上强化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也只有在更好的工业和经济基础支持下,军事装备发展才能长期维持充足的投入,并能获得更良好的作战性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战略威慑能力维持、提升效果。

结语:

上面的论述,对于很多胡锡进的粉丝来说可能难以看懂,下面给个通俗版的讲解:

两个拖家带口的中年男人在外发生冲突,但还不到真正打起来的地步,其中一个跳起来就捶胸顿足,说对方只要敢冒犯自己任何一点,哪怕拼着自己死全家,也要拖对方全家陪葬。

另一个开始仔细的盘算,自己和对方实力如何,冲突要继续发展到哪一步才应该动手,打起来怎么才能占到便宜,如果把对手打成轻微伤要花多少钱、找多少关系;如果把对手打成轻伤,案件上升到刑事公诉,自己要花多大代价去和解赔偿......

诸位觉得,这两个男人,谁的威胁更可信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苏联   核弹头   美国   常规武器   核战争   亡国   核武器   岛屿   导弹   代价   数量   核心   水平   能力   战略   国家   体育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