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是皇族?你可别逗了,她的真实身份强悍到想象不到

秦可卿是皇族?你可别逗了,她的真实身份强悍到想象不到

《红楼梦》里,秦可卿是个谜一般的存在。

她出身是谜,死因是谜,葬礼是谜,甚至连托个梦,也是谜。

《红楼梦》总共写了多少人物?清代时已众说纷纭,有说写了480人,有说写了721人;如今,有人说写了975人,也有人说写了983人,不一而足。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真正的女主角只有12人,此所谓“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第五回,完整列出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名单: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秦可卿位列末位。

谁也没想到,这是曹老爷给大伙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

你以为《红楼梦》的女主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之流?非也!200多年后,人们谈论最多的,却是排在末位的秦可卿。

是历史的巧合,命运的造化,还是世人都误解了作者原意?

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曹雪芹留给世人最大的猜谜游戏。也许,在他内心,秦可卿才是他倾注了最大精力和心思的“女一号”。

秦可卿是皇族?你可别逗了,她的真实身份强悍到想象不到

秦可卿的身世之谜:皇族?你别逗了

《红楼梦》正文里交代,秦可卿本是弃婴,被养生堂收养。营缮郎秦业当年没有生育,便向养生堂抱养了她,取小名可儿。没想到,秦业年过五旬生了秦钟,是为秦可卿的弟弟。待秦可卿长大成人,嫁给贾珍之子贾蓉为妻。

如此平凡,甚至有些凄苦的出身,怎配得上“金陵十二钗”的名号?

这个问题困扰了曹雪芹很久。一番冥思苦想之后,他为秦可卿又创造了一个身份。

这一改变,大大拓展了《红楼梦》的思想深度。

《红楼梦》开篇第一章,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说:“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他们二人的事件,就勾出许多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秦可卿便是风流冤家之一。

原来,秦可卿还有一个仙界身份:她是太虚幻境之主幻境仙子的妹妹。在警幻宫,她原是钟情首座,管的是风情月债。在贾宝玉梦游仙境时,她还被许配给贾宝玉,教授他云雨之情呢。

然鹅,围绕在秦可卿身边的谜太多了。即便是双重身份,也满足不了读者的好奇心。

于是,关于秦可卿的身世之谜,竟成了《红楼梦》最大的悬案,也成了“红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优等生刘心武先生就语出惊人。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百家讲坛》刊发了研究成果:秦可卿来自皇族,很有可能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

这论断太大胆、太奇特!很快就引起了红学界轰动。刘童鞋据此续写红楼梦,为秦可卿凭空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干的好,刘童鞋!但我不得不说,这个结论还是有些问题的。

首先,皇家有宗人府,专门管理家谱、血脉,凡皇家子嗣,只要生下来,不论死活,都会记录的清清楚楚,秦可卿若是皇族,万万没有皇家不知的道理。

其次,就算贾府家大业大,根基深厚,但在封建王朝,臣子怎么敢跟皇家作对?如果秦可卿真的是废太子之女,深谙政治的贾府,怎敢窝藏?就是给贾珍10000个胆子,他也不敢打秦可卿的主意。

再次,退一步说,秦可卿是皇族,贾府也窝藏了,但秦可卿死后,还超级风光大葬,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除非贾府的人都活腻了,都傻缺了。这不相当于跟当朝皇帝挑明了单挑吗?

最后,就算这都是事实,要知道当时老曹家也在官宦之中,老曹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家族着想。在这样一本相当于自传的小说中,他敢把窝藏废太子公主的事情,写进小说吗?

综上,刘童鞋的皇族说,有一定创意,却经不起推敲。

那么,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且往下看。

秦可卿是皇族?你可别逗了,她的真实身份强悍到想象不到

秦可卿何病而死?老曹为何遮遮掩掩?

在谜底揭晓之前,咱们先解决一个困扰了读者200多年的谜题:秦可卿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老曹为何要对此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红楼梦》正文中,秦可卿是从第10回开始生病的,一直到13回去世,中间大概有一两年时间。期间,曹雪芹通过贾府各色人等的对话,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一些病情。有的说是有了身孕,有的又说不是,医生的诊治也是五花八门。

反正,具体得的什么病,老曹是打死也不说。

直到老中医张友士前来诊治,案情似乎有了些许进展。

老中医把症状问的很详细,病因说的也直白:直接否认了身孕说,并开出了处方,甚至断言:这个病扛过冬天是没问题的,能否治愈则要到明年春天可见分晓。

也就是这句话,成了“皇族说”的另一证据。有人据此猜测:那肯定是等待宫廷内斗啊,作为皇族公主,老爹胜了,病自然就好了,老爹败了,病哪里好的了?

当然,也有网友指出,人家就算宫廷内斗,也是男人间的争权夺势,跟你一个自小就外出的姑娘家有何干系。据此,有人甚至猜测,莫非秦可卿得了性病,让老曹羞于启口?

猜测归猜猜,人家老中医说的很明白。有懂中医的网友根据药方断定,秦可卿实际上得的是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此病可轻可重,轻则不治自愈,重则一命呜呼。

个人觉得,这种推断还是比较靠谱的。

问题又来了:月经不调,常见妇科病,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老曹为何大费周章,遮遮掩掩呢?

原来,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稿中,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意是说秦可卿与贾珍在天香楼淫乱被丫鬟撞见,羞愤自杀。大家知道,《红楼梦》本来就被看作曹雪芹的家族自传,这件事想必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问题是,《红楼梦》的早期读者,都是曹雪芹的亲友圈。这么大的丑闻,公诸于世,好吗?于是,大伙召开家长会商量。商量的结果是,曹雪芹,你得把这段删掉。

老曹没得办法,只好删掉,但这样秦可卿之死就失去了合法性。

人家好端端的,一个妇科病而已,为啥要自杀?脑有病吧。

老曹自然知道无法如此糊弄读者,就只好在病因上下功夫。我就偏不说这是月经不调,还找来多名医生混淆视听,管它什么病,反正,秦可卿就是因病翘辫子的。你怎么着吧?

果然,有网友就上当了。有人说,能让秦可卿失去生活的勇气自杀的,断不是小小的月经不调,莫非她患的是宫颈癌、卵巢癌?

宾果!老曹计谋得逞。既把删稿造成的逻辑漏洞补起来,又防止了家丑外扬,算是给了族人一个交代。

秦可卿是皇族?你可别逗了,她的真实身份强悍到想象不到

淫妇的葬礼,为何惊动了宫廷、亲王?

就这样,秦可卿稀里糊涂就翘了辫子。

但接下来的葬礼,老曹又大放烟雾弹,给大伙儿设置了一个大写的谜。

《红楼梦》前80回共叙述了3场丧事,一是秦可卿的,二是贾敬的,三是尤二姐的,其中要数秦可卿的葬礼最为奢华,简直到了不合礼数的地步。

《红楼梦》写道,为了给儿媳办一场风光葬礼,贾珍力排众议,倾其所有,请人做了超大型的道场,给儿子捐了官,甚至还买来樯木棺。要知道,在古代樯木棺可是只有皇族、王爷才能有的标配啊。老曹也说了,这副棺材板本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预备的,只因“他坏了事,未曾拿去”。

如果说这样安排,读者还可接受的话,接下来的排场可就不同凡响了。

秦可卿,一个贾府重孙媳妇的死,竟然惊动了文武百官、王公贵族争相前来吊唁,连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皇宫大太监都来了。真可谓风光一时无量天尊啊。

读到这儿,大伙儿心里犯嘀咕了?说到底,秦可卿还是宫里人呗,不然皇帝老儿为何要派公公前来吊唁?

“皇族派”一定是这样想的。但其实未必。

首先,超规格举办葬礼,是贾珍一意孤行,贾府其他人特别是贾政,对此是有意见的。但贾珍“恨不得代秦可卿去死”,说了也不听,贾政也是没得法子;

其次,秦可卿死时,恰恰是贾府如日中天之时,宫里还有个受宠的贾元春。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朝里有人好办事。如此显赫的背景,不看僧面看佛面,哪个王公贵族不想攀上一攀,兴许还能捞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呢?大太监戴权不就是打着这个心思吗?

最后,别看秦可卿生活作风糜烂,在贾府辈分也比较低,但地位却不低。在整个贾府里,贾珍才是名正言顺的“族长”,贾蓉也就是贾府的长房长孙,是爵位最高的继承人。那么,秦可卿作为贾府的长房长孙媳,你说地位高不高?如此重要的人物病逝,又是如此显赫的家族,大家都来凑个热闹,蹭个东风,打个牙祭,又有什么不可?

综上,秦可卿的风光葬礼,看似不合规制,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封建时代中国最真实的人情世故。

秦可卿是皇族?你可别逗了,她的真实身份强悍到想象不到

秦可卿的象征意义:难怪老曹200多年未合眼

说这么多,只说明一件事,看似那么多的谜,实际上都在曹老爷缜密心思的“掌控”之中。

那么,在曹老爷心中,秦可卿最真实的身份是什么呢?这个不整明白,想必老曹在阴曹地府也是不能瞑目的。

答案还要从书中找。我觉得,曹雪芹呕心沥血塑造秦可卿这个艺术形象,用意有三:

1、点明全书悲剧色彩,从而深化作品的警世意义。

秦可卿美丽动人,仪态万种,又极擅风情,简直就是天生尤物。偏偏她又极端聪明,心地善良,深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因此,她的乳名就叫“兼美”。按照老曹取名的风格,这可不是随便取的。

可以说,秦可卿既有林黛玉般的天仙之貌、心思缜密;又有薛宝钗般的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更兼有王熙凤那样的手段和睿智、果敢。是为“兼美”也。

然而,偏偏这样的尤物,却风流成性,最终淫丧天香楼。

鲁迅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你以为秦可卿已美到极致,曹雪芹就偏偏让她沾上无法饶恕的污点;你觉得秦可卿是天下第一幸福的人儿,曹雪芹就偏偏让她受煎熬,英年早逝。

这是秦可卿的悲剧,也是贾府的悲剧,《红楼梦》的悲剧。

诚然,完美是人间至善追求。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越是美好的事物,越容易消逝;越是鬼斧神工的造化,越怀痛彻心扉的缺憾。

正是有了秦可卿,让《红楼梦》不再仅是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这个冲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给《红楼梦》增添了诸多让人深思、回味的沉重。

2、预示贾府荣辱走向,从而揭示深刻的人性内涵。

老曹写秦可卿最重要的一笔,在于她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

五句话,预示了贾府的荣辱走向,也揭示了《红楼梦》的大结局,可谓是全书最重要的“文眼”。

我们知道,秦可卿本是仙界人物,自然看的长望的远。她说的五句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现在看来,每一句都是那么深沉、睿智,每一句都可作为至理名言。但为何偏偏是让秦可卿来说,而不是由更加老道的贾母,或者更加沉稳的贾政来说?

这正是曹雪芹匠心之所在。一个不完美的人,一个遭人唾弃的人,一个有污点的人,都能看清大道规律,反而是自诩为善男信女的芸芸众生,却身在孽障而不自知。

可悲,可叹!更见人心之复杂!

3、向明王朝灭亡致意,表达不甘汉人被奴役志向。

首先,用秦可卿映射明王朝的灭亡,最有力的证据来自棺材板。

前文说到,贾珍宁冒忤逆的风险,也要给秦可卿用只有皇族、王爷才能用的樯木棺。实际上,樯木棺也确实贵重到只有帝王才配使用。所以贾政才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

但大家别忘了,其实樯木对于明王朝来说,有着极重要的象征意义。

明朝大书法家祝允明的《野记》记载:“太祖初渡江,御舟濒危,得一樯以免,令树此樯于一舟而祭之,遂为常制。”

这里说的就是朱元璋采石渡江之战。他在此击溃元军后,挥师南下,最终攻下南京,称帝建明。樯木帮朱元璋渡江成功,被其视为神木,不但祭祀它,还派兵士专职守卫。

可以说,樯木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是明朝立国的象征。如今,樯木被做了棺木和秦可卿一起埋葬,不正象征着明朝气数已尽?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紧接着而来的清朝,则是满人建立的政权。曹雪芹是汉人,沦为满人的亡国奴后,才会如此悲痛祭奠汉家王朝的终结,隐晦地表达出不甘被奴役的志向。

想必,这也是《红楼梦》在清朝被列为禁书的主要原因吧。

秦可卿是皇族?你可别逗了,她的真实身份强悍到想象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皇族   长孙   金陵   长房   明朝   身份   红楼梦   郡王   月经不调   汉人   葬礼   强悍   皇家   悲剧   心思   读者   真实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