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隋朝大业年间,李世民16岁时从军,隶属于将军云定兴。刚好那年突厥在雁门包围了隋炀帝杨广,杨广从围城中用木块系上诏书,放进汾水让它顺流而下。也是命不该绝,隋炀帝的诏书还真被人发现了,于是各地起兵勤王。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敌人敢围困我天子,是以为皇上孤立无援。现在我们可以先撤军几十里地,把军队拉开,敌人白天看到我连绵不绝的军旗,夜间听见我军指挥进退的鼓声,以为援军大批到达,即可让他不战而逃。如不这样,让敌人知道了我方虚实,那就胜负难料了。”

云定兴使用了这一计策。突厥侦察兵见隋军不断开来,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吃惊了,飞马报告始毕可汗说:“隋军救兵大批到了!”突厥军队撤军。隋炀帝的困境就这样被16岁孩子的一条计谋解开了。

因此可以说,李世民具有战争天赋,生来就懂战争。本文拟从兵、将、帅、帝四方面来分析李世民的战争能力。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单兵作战能力方面,攻打霍邑的时候,李建成不小心落马,士兵大乱,李渊眼看收拾不住,这时候,李世民冲下山来,亲手杀几十人,两把刀子都砍缺了口。隋军被他吓得破了胆,只好退回城里。

在柏壁的时候,李世民带轻骑兵去侦察敌情,让随从的骑兵四下分散去察看,他和一名士兵登上山丘睡觉。不久,敌人从四下包围了二人,二人毫不知觉。敌人惊动了老鼠,碰到了士兵的脸,甲士惊醒,看到周围全是人,吓坏了,赶紧喊醒李世民。二人一起上马,很快被敌人追上,李世民张弓搭箭,射死了敌人的骁将。敌骑兵个个吓得回马就跑。

打窦建德的时候,在武牢关,李世民只带四名骑兵和尉迟恭一起去探看敌情。距离窦建德营地只有三里的时候,与窦建德的游兵相遇,游兵以为他们是侦察敌情的斥候,不太在意。李世民大喊:“我是秦王。”拉弓射箭,射死对方一员将领。游骑兵四散而逃。

窦建德气坏了,出动五千骑兵追赶,跟随李世民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李世民说:“你们只管在前面走,我自己和敬德殿后。”于是勒住缰绳慢慢走,追兵快赶上了就拉弓放箭,每射一箭都杀死一人。追兵惧怕便停止了追击,停一会儿又重新追赶,几次三番,每次追赶上必定有人被杀死,李世民先后射杀了几十个人,尉迟恭也杀死十几人,追兵不敢再来了。

总结起来就是,李世民一个人能抵挡得住成百上千,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在作为将领方面,主要指的是带领军队冲锋陷阵的时候的胆识、谋略和战术。也讲几个例子。

进攻洛阳的时候,李世民和李建成军队驻扎在芳华苑。洛阳关闭城门不出,李世民派人和他们联系,也没有答复,不知道到底什么意思。

原来,王世充在之前派人招来了瓦岗寨的李密,许以好处,让他帮忙守卫洛阳。李世民到了不久,李密军也到了,但是李密他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出军与唐军做出要交战的态势,但还没有短兵相接,就下令收兵,弄得士兵们都不明所以。

洛阳城里有不少人和李世民联系,让唐军攻城,他们作内应。李世民这洛阳城外这段时间,已经了解到了具体情况,说:“我们平定关中不久,根基还不牢固,即使打下了洛阳,也不能守住。”于是干脆放弃了进攻,准备领军队回关中。李建成立即准备出发,李世民说:“城里看见咱们撤退,肯定会追来。”于是设下三处埋伏等待追兵。隋军将领段达果然带一万多人追来,遇到埋伏打了败仗。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李世民追击败军,直到东都城下,杀了四千多人,占领了不少地方,设置新安、宜阳二郡,派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镇守宜阳,吕绍宗统兵镇守新安,直逼洛阳城。李世民这才安然回师。

作为率军将领之一,李世民能敏锐分析目前的形势,果断作出放弃进攻的决策。

割据天水等地的薛举去世,儿子薛仁杲即位。李世民知道覆灭薛仁杲的时机到了,整顿军队到高墌,薛仁杲派宗罗睺领兵抵御。宗罗睺几次挑战,李世民坚守营垒不出战。诸位将领都不明白,我们大老远跑来不就是为了打战吗,现在坚壁清野干嘛呢,他们纷纷请战,李世民说:“对方仗着地利条件,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应当紧闭营门耐心等待。让他们继续骄傲,我们休息够了,军士奋勇,可以一仗打败他们。”于是命令全军:“有敢请战的,斩首!”

双方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将领粱胡郎等人率领各自的队伍前来投降。李世民了解到薛仁杲手下的将领士卒很多有离异之心,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引诱薛仁杲部下。宗罗睺出动全部精锐攻梁实,梁实守住险要不出战。营地中没有水源,好几天人马没有水喝,形势很危急,而宗罗睺的攻击很猛烈。李世民依然按兵不动。几天以后,估计对方已经疲劳,对诸位将领说:“可以打了!”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李世民让右武候大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列阵。宗罗睺合兵攻庞玉,庞玉几乎不能坚持了,危急之时,李世民带领大军出其不意从浅水原北方杀出来。李世民率领几十名骁骑率先冲入敌阵,唐军内外奋力搏斗,呼声动地,宗罗睺的部队大败,唐军杀了几千人。李世民率领二千多骑兵追击宗。

薛仁杲在城下列阵,李世民背靠泾河面对薛仁杲营地,薛仁杲手下有骁将明目张胆带着兵马到唐军阵前投降。薛仁杲见状怕了,连忙带兵进城,关门拒守。天快黑时,唐朝大军相继到达,包围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薛仁杲无计可施,坚持了几天,眼见城里士兵逐渐稀少,无奈出城投降。

诸位将领都来祝贺,有人问:“大王一战成功,是什么原因呢?”李世民说:“宗罗睺的部下都是陇山之西的人,将领骁勇,士卒剽悍;我只是出其不意打败了他,杀伤不多,对他并没有多少损伤。如果迟迟不追击,则都会返回城内,薛仁杲加以抚慰再派他们作战,就不容易战胜了。如果迅速追击,士兵们退势如潮,薛仁杲吓破了胆,没有时间谋划,这就是我取胜的原因。”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那么作为统帅,运筹帷幄,指挥方面大军,李世民表现又怎么样呢?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刘武周、宋金刚和王世充三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抗唐朝,互相利用,互相呼应,山西河北大地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李渊下诏命令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均未成功。于是李渊慌了,亲自书写诏书“贼势到如此地步,很难与他们抗争,宜放弃黄河以东地区,谨守关西。”

李世民接到诏书,赶紧上奏:“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饶,京城靠它供给,如果全部放弃,恐怕前功尽弃,我们的生命也不能保证了。希望给臣三万精兵,必定可望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

李渊当然也知道并州、河东的重要性,既然李世民敢打,那就把任务交给他了。李渊把治下的几乎所有兵力都交给了李世民,让他解山西之围。于是,李世民来到了长春宫。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之后,攻破洛阳,打下山西,中原地区成为唐朝领土。历史证明,李世民非常有远见。

还是柏壁之战,李世民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人在美良川大败尉迟恭。不久,又自己率领三千步兵骑兵从小路连夜赶到安邑,因为他知道尉迟恭要经过这里去救王行本。果然,尉迟恭寻相来了,被李世民伏击。尉迟恭、寻相二人只身逃脱。

连续胜仗下来,唐军豪气干云,各位将领都请求与宋金刚决战。李世民说:“宋金刚孤军深入,麾下集中了精兵猛将,刘武周占据太原,和宋金刚互相呼应。我们关闭营门不出,养精蓄锐,可以挫败他的锐气。分兵攻汾州、隰州,骚扰他的要害之地,等到他们粮尽之后,一定军心动摇。我在等待这个机会。”

春季,唐将军秦武通在蒲阪攻打王行本。王行本出军迎战,打了败仗,宋金刚和刘武周并没有来救援,王行本只好单人独马突围逃走。李世民知道,他们的粮食吃完了,因此出击了。他在吕州追上寻相,将他打得大败,并乘胜追击。

李世民一昼夜走了二百多里,打了大小几十仗。追军到高壁岭,总管刘弘基劝道:“大王打败敌人,追击逃敌到了这里,功劳也足够了,还在不断深入,就不爱惜自己吗?士兵们个个饥饿疲惫,应当在此停留扎营,等到兵马粮草都跟上了,吃饱了然后再进击也不晚。”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李世民说:“宋金刚无计可施才逃跑。机会难得,失去却很容易,一定要趁此机会消灭他。如果我们滞留不前,让他有时间考虑对策加强防备,就不可能轻易打败他了。”

于是继续追击,将士们也不敢再提饥饿。唐军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一天交锋八次,杀死、俘虏了几万人。当夜,在雀鼠谷西原宿营,李世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三天没有脱下战袍了,全军只有一只羊,李世民与将士们分吃了这一只羊。第二天追到介休,宋金刚还有二万人,出西门,背对城墙排列战阵,南北长七里。李世民派总管徐懋功出战,假意败退,宋金刚立即反扑。李世民率领精骑从宋金刚背后袭击,宋金刚大败。

第三天,李世民追到张难堡,这里属于唐军驻守,他才吃上第一顿饭。之后降服尉迟恭,彻底打败了宋金刚,刘武周独木难支,逃入荒原。李世民从而收复了山西,走出了关西局促之地。

之所以说李世民是方面军统帅,因为除了他之外,还有李靖出征南中国这一路军,之后还有李建成、李元吉讨伐刘黑闼的军队。在关东战场,李世民头脑清醒,丝路灵活,运筹得当,是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所以,作为一方统帅,他是很合格的,甚至说是很优秀的。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即位之后,李世民也经过不少战争。首当其冲的就是突厥之战。李世民刚登基,突厥两路兵马直接深入到长安城下。这时候李世民显示出了非凡的胆识,他也直接来到渭河桥,和突厥可汗交谈,斥责他们进军唐朝。这其实是诸葛亮之后的又一个空城计,李世民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和突厥交战,但是突厥不知就里,疑神疑鬼,不敢进攻,几十万人浩浩荡荡来到了长安,几十万人在可汗和李世民盟誓之后又回去了。

李世民知道单靠糊弄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一边稳住突厥,一边准备战争。东突厥主动投降,西突厥攻打东突厥,时机成熟了,李世民开始布置征伐突厥。兵部尚书李靖挂帅,李世勣、柴绍、薛万彻等人各率大军出发。因为调度得当,准备充分,此次征伐一举成功。

从和突厥的战争,充分体现出李世民这个皇帝,在军事调度、时机把握上也很有一套。但是另一场战争,则有些让人失望了。这就是征伐高句丽之战。

高句丽之战,李世民亲征。事情发生在公元644年,即贞观19年。也就是说,李世民已经当了19年皇帝了,期间发生过很多事情,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准备发动政变,让他心理变化很大。这一次战争,很多人劝李世民不要亲征,但是他还是去了。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入军事史吗?本文深度揭秘

李世民准备和众将领商讨战争方案。这时候长孙无忌说:“以前战争,都是陛下谋划决策,我们只管执行。这一次还是这样吧。”

长孙无忌这是拍了一个隐形马屁。之前出战,李世民其实也和将领们商议的,但是长孙无忌这话让他非常舒服,也因此战争成了李世民一个人的表演。

战争期间,李道宗向李世民建议,由自己率领5000精兵直奔平壤。这真的是一个绝佳妙计,然而可能李世民认为侵犯了由他决策的权利,竟然没有同意。战后,徐懋功比较隐晦地批评李世民,认为他如果采纳了李道宗的建议,战果会辉煌很多。李世民装作忘记了。

李世民并没有征服高句丽,中途退军。这是他一直懊悔的事情。他的退军非常英明,继续下去到冬天了,唐军可能会一败涂地。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他的骄傲情绪很有关系。当然和长孙无忌这厮煽风点火更有关系。

归结一下,那就是当皇帝的李世民,军事能力主要体现在调度、用人、把握时机等方面,属于战略掌握者。其实能力是很称职的,但是结果不那么理想。

综上所述,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够得上一个军事家的称号,值得载入唐朝史册。在他的周围,也仅比李靖、李世勣差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宜阳   东突   长孙   诏书   洛阳   突厥   山西   总管   将领   骑兵   唐朝   尉迟   深度   军队   敌人   本文   战争   能力   体育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