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拖拉、人员推诿——你的 KPI 管理错在哪?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每个人对KPI管理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但在现实中我们也能常常发觉KPI管理并没有达到期待的效果。
我们今天不打算讨论怎么管好KPI,而是反其道,看看「究竟怎么样会把KPI管坏

谈到管理,我们立马会想起组织学、心理学等高大上的理论,今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管理。因为企业管理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是商业环境中的组成因子,因此我们可以用商业世界的规则来看管理。


组织拖拉、人员推诿——你的 KPI 管理错在哪?


管理是一种供需关系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管理是一种供需关系,往大了看连接着劳方和资方,往小了看是连接着管理层和执行层。

如果你认为管理的需求方是管理层,在商业世界中,管理的需求方是执行层。在管理层看来,是由于执行层存在问题,所以需要管理层制订一套管理方法来管理他们,所以KPI管理的用户实际上是执行层,管理层是提供这种管理服务的商家
KPI 管理是一种生意,销售的是管理者的理念,用户即员工。

如果你能理解上面所说的这种供需关系,那么你就能很快发现现实中KPI管理的问题——这种管理方法并没有以服务用户为中心,而是以服务商家为宗旨——你见过哪家企业是靠为自己谋利而长久的?所以这种奇特的供需关系导致了现实中诸多失败的KPI管理。
于是,不难理解,OKR管理方法诞生了,相对KPI能够满足用户一定的需求。但也很明显,OKR管理法还不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法,因为它没有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也就能够推断新的管理方法一定会出现。

如今已经有媒体报道,国外有企业让员工制订自己的薪资水平,这种看起来奇葩的做法其实是符合管理是种供需关系,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是报道原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49691003

你的企业是公交车还是战舰?

先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你的员工是资产还是费用?

如果你一时回答不出,那来看看你的企业属于以下哪一种系统?

  1. 机器系统中,“人”被认为是企业这部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可以随时更换,不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行。
  2. 生物系统中,“人”被视为企业这个有机体的一个组分,尽管与其它组分有着复杂的有机关联,随意“更换”对整个企业的运行会有影响,但不接受“人”作为一个“个体”在企业中有着自己的(私人)目的。
  3. 社会系统中,“人”被视为企业的一个“利益相关者”,承认其是一个具有自己目标的独立系统,为企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应该为“人”实现其目标而提供服务。

简单解释下,机器系统是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所处的状态,在这种企业中,员工被看作是管理层的「工具」——随用随换——所以管理层和员工只有「利用被利用」的关系;生物系统是部分企业中「半开放」的管理方式,管理层给予了员工一定的自由度,但事实上员工是可以「大局为重」被牺牲掉的。「丢车保帅」说的就是这种组织关系;社会系统是非常稀少的一种组织形态,它的宗义是「相互成就」,员工被看作是企业的重要一环。现实中这样的企业不多,早期的沃尔玛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现在再来看上面的那个问题——你的员工是资产还是费用?
如果你的选择是资产,那么你承认了你的员工是有价值的。既然如此,「如何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资产?」就成为了一个商业问题,是不是尽量满足资产的需求才能获得资源呢?那么把他们看作用户的逻辑是不是顺其自然了呢?
如果你的选择是费用,那么你承认了你的企业不需要资产就能运营,也就是说,你的资产是你自己,或者是你的关系/渠道/资源/某种特许经营权。只有在这个时候,你的员工才是费用,所以你不需要满足他的需求——费用没有需求。

组织拖拉、人员推诿——你的 KPI 管理错在哪?


你的企业是那种乘客随上随下的公交车,还是那种「同仇敌忾」的战舰?如果管理层错误地使用了不匹配的KPI管理方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你的KPI管理科学吗?

KPI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中 I 代表 Indicator(指标),因此KPI管理是典型的量化管理方法。它的指标务必制订得精确、细致、易衡量。但现实情况是,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换更加剧烈,企业的业务越来越细分,企业的内部冲突层出不穷,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不确定,这让管理层如何才能制订出一套科学的指标?

组织拖拉、人员推诿——你的 KPI 管理错在哪?


我们经常听到管理者挂掉嘴边的是「我觉得…」,这是注重量化的 KPI 最大的敌人。
那为什么不制订一个明确合理的 KPI 呢?

KPI 是结果导向的产物,反映的是静态的结果,然而这个结果的论证过程却不怎么科学。大多数KPI 考核是根据管理层个人偏好「拍脑袋」制订的,因为很难计算出来,于是失败也就成为大概率的事。

提高管理效果的三要素

既然管理是一种供需关系,那么就可以把它当作一门生意,于是理所当然地可以用杜邦分析法对一家公司的管理方式进行评估。

管理的三要素分别如下:
净利率:你花了多少精力来获得用户的回报?如果花了很多,回报很少,证明这个生意获利很艰难。
周转率:你花了多少时间获得用户的回报?也就是说,管理层能够多快获得执行层的结果。那么,你还认为一套KPI打天下的生意能有多好的回报吗?
杠杆率:你的管理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大多数的公司管理是中心化的,甚至是独断的,因此动力还是来自管理者自身,起不到放大杠杆倍数的作用。

组织拖拉、人员推诿——你的 KPI 管理错在哪?


从上面来看的话,一套好的管理方案应该往高净利率、高周转率、高杠杆率这三个方向努力。而事实上,KPI管理要做到这「三高」困难还是巨大的。管理成本高企、管理效率低下、人员互相推诿这是大多数公司的管理现状。
KPI管理并没有错,错的是用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需求方   杠杆   供需   拖拉   费用   生意   机器   资产   员工   需求   关系   组织   人员   方法   商业   用户   体育   系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