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福岛核污水的储存量目前已接近130万吨,据日本广播协会披露,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已经确定了福岛核污水的排放方式:修建1条海底隧道,将核污水排放到距海岸1公里的大海中。

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密密麻麻的核废水储罐

这表明,日本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已经铁了心要把超百万吨核污水排向大海。据说此前他们研究过两种排放方案:一种是直接在沿岸排放,另一种是通过隧道排放到距岸边1公里的近海。

开凿海底隧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稳定的岩层作为前提条件,东京电力公司将在9月开始对海底状态进行磁力勘查,之后还将进行钻探以确定地质结构。显然,海底隧道排放方案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成本也高,但为什么日本人最终还是选择了这种方式呢?

其实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加速这些“祸水”的扩散,让大海尽快稀释放射性污染物,尽量减少对日本本土海滨地区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要让这些污染物以最快的速度向大洋扩散,至于这样做会不会对世界上其它国家造成不利影响,日本人并没有说。但很明显:日本本地的污染少了,扩散到全世界的自然就多了。

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日本计划将核污水向1公里外的海中排放

为什么排到1公里外就能扩散得更快呢?这与海洋中的海水流动规律有关。由于近岸地区海水浓度逐渐变浅,波浪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海底摩擦和地形影响,会在岸边形成近岸浪,也就是一排排波浪涌上海滩的效果。而在距离岸边较近的地方,还会形成一个流场比较复杂的碎波带。

如果直接在沿岸铺设管道排放核污水的话,海浪有可能直接将排放的污水送回岸边,或者在碎波带附近滞留较长时间,不利于向外海扩散。而如果建一条海底隧道,穿过波浪和海流复杂的近岸地带,直接在1公里外排放,无疑可以使核污染物更加迅速地向外海扩散和稀释。

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在外海排放可加速污染物扩散

用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让核污染物尽快扩散到(并污染)整个大海,这个算盘应该大家都能猜出来,是个“阳谋”。不过,令人马君担心的是,海底隧道位于地下和水下,外人很难看到,这为排放造假提供了空间,也为很多“阴招”给出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招术虽然日本人未必会实施,但却不可不防。

目前笔者能想到的阴招,就有以下5个:

第1招: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宣称会将核污水处理达标,并和海水稀释后排放。要想判断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是否达标,必须进行监测,甚至是取样监测。假如监测位置在岸上,那只能说明进入隧道前的污染程度,日本人有可能会从其它位置再引一条管线,将不达标的污水也汇入隧道,这样就可以大肆排放超标污水了。

第2招:如果把监测点前移到隧道出口呢?同样也不可靠,他们可以选择在隧道中途把超标污水用管道引走,从另外的出口排放,再向隧道内掺进新的海水,使得污水在隧道出口处达标,同样能实现超标、超量排放!

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福岛核事故后污染物的扩散模拟

第3招:一直以来有种说法指出,日本有可能将核污水注入大型轮船的压载水舱中,然后拉到别国水域偷偷排放。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传言,并未得到确证。但如果使用海底隧道排放方案,从海底隧道中引出管线通往码头,再通过特定的设施和手段,将污水注入压载水舱或者液货舱,是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毕竟都可以在水下完成,外表上不容易看出来。

第4招:有可能暗地里建设更长的远超1公里的海底隧道。由于隧道在地下或水下,在水面上难以被发现。这样一来,伸到别国海域都能做到。当然,海底隧道的建造成本高,修个上千公里造价过高,但如果只是想远远地排放这130万吨核污水,只需一个直径不是太大的管道就可以,就像输油管一样,可以做得很长,就看日本肯投入多少资金了。

第5招: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有可能损坏隧道或监测装置,使得污水超标超量排放。即便没有坏,当台风等灾害来袭时,他们可以假称仪器或设备坏了,然后借机大量排放,只要事后不被发现即可。

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福岛核事故后核污水曾多次泄漏


以上这5个“阴招”,并不是说日本人一定会使用,只是表明海底隧道排放方案为作假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人会说:日本人做事那么认真,又那么有工匠精神,怎么会作假呢?这可就小瞧他们了,这样的事例在近年来可一点儿都不少见,著名的神户制钢造假案就是例证。

2017年,有110多年历史的日本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之间,篡改了产品的强度和尺寸等数据,以符合合同要求。涉及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铝锻件1.94万件、铜制品2200吨。

调查发现,神户制钢的造假从10年前就开始了,已经形成“习惯”。使用其产品的有很多著名大公司,以汽车厂商为主,例如丰田、本田、三菱、马自达等,对“日本制造”的形象造成了巨大冲击。

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神户制钢董事长就篡改数据道歉

即便是在极其注重安全的核领域,日本企业也有劣迹。例如在1999年9月10日,日本JCO公司在茨城县东海村的一座核燃料工厂内,3名工人为了图省事而违反了操作规程,将含有高富集度铀235的溶液注入一个沉淀槽中,槽中的铀235含量超过了临界值,发生了链式反应,3人受到过量的核辐射,其中2人死亡,事故不影响到了周围大片地区。可见,以严谨认真著称的日本人,也并不是总按规矩办事。

而就在福岛事故的过程中,东京电力公司为了减少损失而隐瞒事故真相,并在明知道堆芯有可能熔化的情况下,迟迟不肯注入海水冷却堆芯,最终酿成了惨烈的核事故。xx

日本为何要用1公里海底隧道排放核污水?或出5个阴招加速污水扩散

东电应对不当导致核事故恶化

而在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还多次淡化和隐瞒核泄漏的危害程度,一些意外泄漏事件也未及时向外界通报。让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公司来实施百万吨核污水的排放,说实话,你们放心吗?

#全能创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日本   神户   污水   隧道   海底   外海   东京   污染物   日本人   水下   岸边   海水   事故   电力   体育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