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这是肖大志老师的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肖大志

对联有一些基本格律,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又如对联的基本格律的六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它们是: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忌同义相对。在对联的创作中,对这些基本格律,一般是必须遵守的,此不赘述。不过,在对联的创作中,还有一些带变通性质的创作手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等等。表面上看来,这些创作手法似乎并不遵守对联基本格律,但究其实质,却是对基本格律的补充与变通,因此是允许的。本文只就自对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关系。如:

  心真法假

  识有境无(作者撰佛教联)

  其中,“心真”与“法假”、“识有”与“境无”,就是句中自对。句中自对的手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对联中的自对手法,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其中,还包括一种比较特殊的破律式)。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句中自对,与上下联相对,当然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而且往往同时存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兼用相对式自对。如: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鄂比赠曹雪芹联)

  其中,“远富近贫”“疏亲慢友”之间,不仅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而且上下联之间对仗也很工整。这种兼用相对式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无疑使对联整体上对仗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称美。又如: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藻儒题天台万年寺联)

  其中,“月影溪光”“松声竹色”之间,也是如此,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又如: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胡敬题太白楼联)

  其中,“诗境满怀,酒杯在手;”“青山对面,明月当头。”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

  当然,运用句中自对时,对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来说,要求就比较宽松。所以,有些对联,自对颇工,而上下联之间相对得就较宽。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宽松相对式自对。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作者撰佛教联)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一些。又如: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某社戏台集句联)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其中,“古往”与“今来”、“ 淡妆”与“浓抹”,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又如: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决,晚行岭海,夜渡潇湘。(汤文正斌题无锡惠山邹忠公浩祠联)

  其中,“上接泗洙”与“下肩伊洛”、“晚行岭海”与“夜渡潇湘”,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一些。

  再者,还有的对联,只用自对,上下联之间,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这种自对,可称之为不相对式自对。要指出的是,这种自对句式,在对联(尤其是多分句联或长联)中,是普遍存在的。如: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晚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王十朋题江心屿江心寺联)  

  其中,“青山横郭”与“白水绕城”、“初日芙蓉”与“晚风杨柳”,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就词性和语法结构的对仗而言,基本不相对。又如:  

  把酒涤凡襟,任天涯草绿,世界尘红,此心澄似双江水;

  凭栏豁望眼,看细雨帆樯,夕阳楼阁,胜概多于六岭春。(宝庆双清亭联)

唤彼竟奚为,莫贪著蜗角微名,蝇头细利;

  临行何所赠,好记取东城白水,北郭青山。(宝庆回澜亭联)

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荫里;

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阮元题平湖秋月联)

香火有缘,当白傅堤边,苏公祠畔;

  文章生色,似杏花二月,桂子三秋。(孤山文昌庙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刘坤一题滕王阁联,一说此联为肖光南题)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天地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心胸开拓,块以视衡岳,杯以视洞庭。(长沙天心阁联)

佳处便为家,是邵子行窝,谢公别墅;

  成功聊小憩,占圣湖千顷,明月三台。(俞荫甫樾题退省庵联)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赏心乐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某客题船窗联)

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岳阳楼联)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陶文毅题汉口长沙会馆联)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陈宝余德庆题武昌黄鹤楼联)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恂叔题于雪舫居室集句联)  

  以上诸联,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自对,且自对往往比较工整,但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包括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两大对仗要求),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不相对式自对,表面看起来还有破律之嫌,但实质上是对格律的一种变通,因此,也是允许的。这种类型的自对,可称之为破律式自对。如: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大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王澄川题岳武穆联)  

  此联表面上看,上联“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下联却对之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似乎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以自对视之,它却又非常工整,所以,其实质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规则重字。又如:  

  观虫出水中,不出火中,死时则死,生时则生,即知缘起

  思果非树内,亦非树外,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而悟性空(作者撰佛教联)  

  此联中,上联“虫出水中,不出火中”,下联“果非树内,亦非树外”,

表面上看也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它也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

  虽然说,自对,又通称“句中自对”,但是,如果仔细区分,从具体的字词句自对情况来看,实际上自对可以分成三种,即:联中自对式,特指多分句联中两个分句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分句自对(或称语句自对),它适用于多个分句之间,以区别于狭义的句中自对;句中自对式,指一个分句中两个语词(包括词和词组)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语词自对,它适用于各个分句句中,以区别于联中自对,或可谓之狭义的句中自对;词中自对式,指一个词语中两个字(或由单个字组成的词)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字词自对,它适用于一个词语之中,以与前二者相区别。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联中自对式,亦即分句自对。如: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何子贞题岳阳楼联)  

  这副著名的岳阳楼长联,比较突出地运用了自对手法。其中,“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与“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以及“诗耶?儒耶?吏耶?仙耶”,与“渚者,流者,峙者,镇者”,都是运用了分句自对的手法,因此,属于联中自对式。又如: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阮元题贡院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左辅题屈贾祠)

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郑燮题兴化柳园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分句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联中自对式。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句中自对式,亦即语词自对。如:  

  楼起层霄,是明目达聪之地;

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邓廷桢题明远楼)

此联中,上下联的“明目达聪”、“笔歌墨舞”,分别是“明目”与“达聪”、“笔歌”与“墨舞”自对,就是典型的语词自对。又如: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齐彦槐题沧浪亭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周元鼎题岳阳楼联)

凤水龙山,江左人文相望;

  吴头楚尾,中流形胜在兹。(吴宝桢题安庆大观亭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语词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句中自对式。

  词中自对式,亦即字词自对。如:  

  仕隐追随,颓景相怜如一日;

  师生骨肉,名山可许附千秋。(吴鼒挽吴谷人联)  

  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仕隐追随”,“师生骨肉”,分别是“仕、隐”,“追、随”,“师、生”,“骨、肉”相对,可谓字词自对的典型。又如: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莽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杨升庵题云南省城华亭寺联)  

  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烟霭有无”,“

雨晴浓淡”,也分别是“烟、霭”,“有、无”,“雨、晴”,“浓、淡”相对,也是典型的字词自对。又如:  

  疾苦疮痍,一反手奏效;

  望闻问切,三折肱程功。(题医院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颔联)

一览众山,空无所依傍;

  千秋万岁,最苦此夫妻。(嘉山孟姜女祠联)

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无名氏题桃花源联)

喜怒哀惧爱恶欲;

  柴米油盐酱醋茶。(某君题内室联)

四时春夏秋冬景;

  一个东西南北人。(某公京师大川淀楼联)

六道轮回,分明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媸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

  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作者撰佛教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字词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词中自对式。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还有一些自对,表面上看起来是联中自对或句中自对,其实质还是词中自对,因为真正在其中对仗的只是单个字词而已。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混合式词中自对,具体又可分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句词混合式自对两种。联词混合式自对,如:  

  问当初着甚来由,不薄幸,真薄幸;

  到此日真成陌路,是姻缘,非姻缘。(某挽妾联)

此联中,看起来是上联的“不薄幸,真薄幸”两个分句,下联的“是姻缘,非姻缘”两个分句,分别自对,似乎是联中的分句自对,但实际上,在其中真正对仗的,分别只是“不”“真”“是”“非”几个字(或说单词)而已,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又如: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南门外茶亭联)

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

  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李石贞题书室联)

高登百尺楼,倏尔废,倏尔兴,四顾岸然,此何关天行人治;

  俯视万家县,亦有忧,亦有乐,诸君观者,莫空话尊酒斜阳。(田东溪题桂香楼联)

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观一切众生,轮回不尽

  无边光,无边色,无边体,无边相,无边身,仰十方诸佛,示现无穷(作者撰佛教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联词混合式自对。

  句词混合式自对,如: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曾文正之父自制联)

此联中,上下联的“半读半耕”与“不闻不问”,看起来是各句之中“半读”与“半耕”、“不闻”与“不问”几个语词分别自对,似乎是句中的语词自对,但实际上,真正对仗的也只是“读”对“耕”、“闻”对“问”几个字(或说单词),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又如: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天津城隍庙戏台梅宝璐联)

此联中的“善报恶报”、“早报晚报”、“名场利场”、“上场下场”各句中,真正对仗的也只是“善”、“恶”、“早”、“晚”、“名”、“利”、“上”、“下”,因此,也应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再者,所谓联中自对、句中自对、词中自对的区分,本身就不是绝对的,比如,单句联中的句中自对或词中自对,那肯定也是联中自对。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单句联自对(或短联自对),以区别于各式各样的复句联自对(或长联自对)。由于单句联本身无分句,因此,单句联自对,不可能存在分句自对,故只可分为两种,即:单句联句中自对和单句联词中自对,或分别称之为单句联语词自对和单句联字词自对。如:  

  其人如泰山北斗;

  是日也天朗气清。(胡衡斋题阳山韩文公祠联)

此联中,“泰山”对“北斗”、“天朗”对“气清”,就是典型的单句联语词自对。又如: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此联中,“湖”对“山”、“忧”对“乐”,就是典型的单句联字词自对。诚然,对单句联自对的这种分法其实已无多大必要,这只是为体现一种理论上的严谨性而已。

  另外,在对联创作尤其是长联创作中,自对句式往往与排比句式同时运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排比式自对,排比式自对,可分成对称式排比自对和非对称式排比自对两种。对称式排比自对,如: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世,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

这副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和前述岳阳楼长联一样,不仅比较突出地运用了分句自对(亦即联中自对式)的手法,而且,也同样突出地运用了对称式排比自对的手法。上下联中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与“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与“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与“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三处都运用了对称式排比自对的手法,占了全联几乎绝大部分篇幅。可以说,全联主要就运用了这种手法。运用对称式排比自对手法的对联不少,又如:  

  你也挤,我也挤,此处几无立脚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场时。(某戏台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尝。(某氏题沅湘茶亭酒亭联)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岳阳楼   对联   手法   分句   单句   青山   佛教   薄幸   排比   语词   格律   句式   上联   下联   对称   称之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